据媒体报道,MLCC(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巨头村田制作所近日发布新闻稿表示,由于中长期需求有望增长,计划投资约140亿日元在旗下野洲事业所内兴建新厂房,扩充MLCC等电子零件的电极材料产能。新计划的MLCC材料厂预计将在本月动工,明年11月完工。电子代工厂去库存已在第二季度进入尾声,进入到第三季度旺季后,各大手机厂已经开始备货,MLCC需求有望在今年下半年开始反弹。相关公司有丰元股份、洁美科技。 【2019-05-27】丰元股份(002805)草酸行业龙头 电子级草酸及三元正极材料助力公司大发展 草酸行业隐形冠军。丰元股份是国内草酸行业龙头企业,具备工业级草酸产能8.5万吨,精制草酸产能1万吨,草酸盐0.5万吨。在海外重启稀土开采、制药行业边际向好以及非稀土类(铜矿、铁矿等)矿山开采的带动下,草酸行业量价齐升,价格从年初低点3150元/吨持续上涨至4150元/吨,2019年Q1净出口量达2.7万吨,同比+39%,公司充分受益,后续规划新建10万吨草酸产能。 电子级草酸空间广阔。在5G、消费电子以及汽车电子的带动下,MLCC行业迎来快速发展,草酸盐共沉淀法作为制备钛酸钡(MLCC基础粉主要材料)的主要办法,有望拉动电子级草酸需求。公司为日本松下提供定制化高纯电子级草酸用于多层超级电容器,下游主要包括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应用领域巨大,带来草酸需求预计在2万吨/年;公司作为国内电子级草酸及草酸盐主要供应商,受益电子级草酸大空间。 锂电正极材料合理布局,NCM 811有望突破。公司积极发展锂电池正极业务,拥有一支国际化研发团队,在GSEM前任首席技术官金佑成博士的带领下,高镍三元NCM811中试产品经韩国知名的锂电池正极材料检测中心检测,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公司积极建设年产1.5万吨的正极材料项目,其中磷酸铁锂一期3000吨和NCM 523一期2000吨已经量产,磷酸铁锂二期、NCM 523及NCM811的产线建设正在快速推进。目前正极材料客户包括鹏辉能源、比克、遨优动力、嘉拓新能源、沃泰通等国内知名电池企业,其他客户有望陆续验证突破。公司锂电池正极材料远期规划5万吨。 维持“买入”评级。预计19-21年净利润分别为0.78、1.41和2.36亿元,EPS分别为0.81、1.45和2.43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7X、15X和9X。考虑到公司电子级草酸和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空间巨大,给予公司40倍PE,对应目标价32.4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价格下跌、新项目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2019-06-26】洁美科技(002859)立足纸带 立志做电子元器件耗材领域的先行者 【投资要点】 纸质载带全球领先,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公司深耕原纸技术十余载,打破日企长期垄断,获得成本优势,在纸带这一细分领域极大地提高了竞争力,做到了全球市占率50%。2018年公司分切纸带/打孔纸带/压孔纸带营收比例由2014年的49%/31%/10% 优化到了18%/70%/12%,纸带业务毛利率也从33.55%提高了38.05%。随着公司精密加工技术不断加强,电子元器件小型化趋势对压孔纸带的需求带动,公司纸带产品结构有望进一步优化,从而带动相关营收和盈利水平提升。 黑色塑料粒子自供加速,塑料载带业务有望突破。公司目前塑料载带业务营收规模仅有6000万元左右,全球市占率约2个百分点。塑料载带下游客户较分散,因此市场集中度较低,公司竞争对手主要是美国、韩国等厂商。目前公司塑料载带上游原材料黑色PC粒子的生产线已完成安装调试,通过多次配方验证及持续改进,各项指标进一步优化,公司已根据配方验证的情况开始切换原材料。原材料突破后,公司成本有望大幅下降,从而提高竞争力,塑料载带业务的营收规模和毛利率水平有望实现突破。 转移胶带立足原有大客户优势,国产替代空间广阔。公司转移胶带产品于2015年研发成功,2017年投产,2018年实现相关营收2207万元,与年初预计的1亿元目标相差较大,主要由于下游MLCC产品2018年持续缺货、涨价,使得客户更换原材料动力不足。长期来看,转移胶带类产品的国产替代趋势不会改变。目前国内电子元器件生产企业所需的离型膜主要以进口为主,光学级离型膜更是基本被国外企业垄断。我国的中高端离型膜本土化生产还处以起步阶段,具有数百亿元的国产替代空间。全球MLCC生产企业如韩国三星、国巨电子、顺络电子、日本村田等均是公司载带产品的大客户,公司立足原有大客户优势,未来转移胶带有望快速渗透。 【投资建议】 2019年电子下游需求仍然萎靡,汽车电子、人工智能、5G等新兴应用需求尚未爆发,预计2020年半导体和电子元器件需求迎来复苏。此外,公司塑料载带和离型膜业务有望在2020年起迎来重大进展,我们看好2020年公司业绩的爆发。根据以上因素,我们下调公司2019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上调2020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调整后公司19/20/21年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20.08%/30.42%/26.21%,对应营业收入分别为15.74/20.53/25.91亿元,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2.56%/39.44%/29.24%,对应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10/4.32/5.58亿元,对应的EPS分别为1.20/1.67/2.16元,对应的PE分别为21/15/12倍。 参考公司历史估值水平,并结合目前市场情况以及公司经营情况,首次覆盖,维持“增持”评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