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官网7日发布《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服务网点建设和运营指南》,明确要求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应在本企业新能源汽车销售的行政区域(至少地级)内建立收集型回收服务网点。 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测算,结合汽车报废年限、电池寿命等因素,2018年至2020年,我国累计报废动力电池将达12万至20万吨,2025年达到35万吨的规模。我国正在全力构建动力电池回收体系。今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机总量约30.02GWh,同比增长93%,未来还会进一步增长,动力电池回收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机构认为,光华科技、格林美均入选了首批《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其他个股:南都电源、中恒电气也有望受益。 【2019-09-30】光华科技(002741)借电子化学品之力 锂电新贵持续扩张 pcb 电子化学品龙头地位稳固。公司深耕化学试剂和PCB 电子化学品近40 年,孔金属化镀铜、镀镍金、镀锡和棕化液等产品应用在PCB 制程中的多个环节,国内无竞争者,充分享受国产化替代红利。公司在行业内率先提出“PCB 制造技术整体解决方案”向客户提供新厂的前期规划、流程设计与设备评估、生产与控制技术指引、生产问题分析及解决等全套技术支持。 协同应用PCB 化学品核心技术,布局锂电材料和回收,打开成长新空间。公司2017 年正式进入锂电材料和电池回收领域,利用PCB 电子化学品的多级串联络合萃取提纯技术和结晶控制等核心技术,制造出高品质锂电材料,建立并升级三元前驱体和废旧电池回收产线。2018 年公司开展1.4 万吨磷酸铁锂正极项目、梯次利用项目,并入选首批动力电池示范名单,2019年开展三元正极项目和锂辉石选矿项目,至此锂电材料布局全面展开。2020年动力电池回收将迎来爆发,公司提前布局,实现高速成长。 锂电回收材料再造后端产业链循环布局,成本优势保障盈利稳定提升。2019H1 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影响公司业绩,下半年钴镍价格双升有利于缓解价格压力。同时公司通过循环布局锂电池后端循环产业链,将从废旧电池回收的硫酸镍钴锰盐和碳酸锂等原材料用于三元正极和磷酸铁锂正极中,实现原料自给,成本优势凸显,助力盈利稳定提升。 财务预测与投资建议 公司持续布局锂电材料和电池回收业务,有望形成电子化学品、化学试剂和锂电材料三足鼎立之势。我们看好2020 年公司锂电材料和回收业务放量增长,钴镍双升有利于抬升公司产品价值,并且协同效应带来的成本优势将更加凸显。预计未来三年公司实现营收15.6/26.1/33.4 亿元,归母净利润0.82/1.54/2.34 亿元。根据可比公司2020 年33 倍平均估值,给予公司目标价13.53 元,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产业政策导致需求不达预期风险:锂电池材料回收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环保监管风险:三元正极业务拓展不达预期风险。 【2019-10-11】格林美(002340)三元前驱体价格快速回升 龙头布局电池回收潜力巨大 三元电池前驱体高端产能需求旺盛,价格短期快速回升 新能源车市场快速发展,高镍三元电池成为主流,2018 年三元占动力电池60-70%份额。我们预计前驱体市场到2022 年将达300 亿级别。三元前驱体制造工艺难度高,市场集中度和毛利率处在产业链较高水平。三元电池前驱体价格与原材料价格紧密联系,2019 年上半年,受新能源车补贴退坡、钴镍价格下跌的影响,三元电池前驱体价格深度下跌。随着原材料价格的回暖,前驱体价格从7 月底开始快速回升,上涨超30%,带动相关生产商销售快速增长。 动力电池回收启动在即,市场空间广阔 今年动力电池开始规模化退役,回收市场逐步启动,预计到2023 年动力电池退役量可达48 Gwh。电池回收根据报废程度主要可分为拆解再生和梯级利用两种方式,随着钴镍价格的回暖,再生电池经济效益有望逐步体现。而相关的政策也在逐步完善,一系列政策和首批五个回收试点企业已经出台。我们预计到2023 年动力电池梯级利用市场可超35 亿元,而再生回收市场可达50 亿元。 上游前驱体龙头优势明显,布局回收打造产业链闭环 公司是动力电池前驱体的全球供应龙头,当前市占率超20%,且进入全球高端主流供应链体系,优势明显。公司拟定增继续扩大产能,并锁定上游原料供应,同时布局动力电池回收,着力打造“电池回收—原料再造—材料再造—电池包再造—新能源汽车服务”新能源全生命周期价值链,保障原材料需求、产品销售、以及毛利率的稳定性,维持优势地位,增强竞争优势。 维持“买入”评级 我们认为公司三元电池前驱体业务产能和出货量均处在高速增长阶段。钴镍价格回升预计将显着提升核心业务的盈利能力。电池回收市场将逐渐打开,公司卡位重要回收通道,未来潜在空间大。公司再生资源业务也处在基本面底部,随政策落地预计市场有望逐渐回暖。公司定增预案已经过会,定增完成提供充足发展资金。我们上调公司19-21 年净利润分别到9.0/12.3/15.8 亿元,分别上调6%/2%/5%,对应未摊薄PE 为21/15/12X。我们估计公司股票价值在5.1-6.6 元之间,相对于目前股价有11%-43%溢价空间,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资金紧张,政策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