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厉兵秣马助力西南交通四向拓展,70载枕戈待旦推动巴蜀腹地全域开放。四川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的70年,也是四川路桥高度践行“以人为本、产业报国、奉献社会”的社会责任理念的70年。未来,四川路桥将继续以开拓进取的精神,以更加饱满的干劲、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务实的作风全力服务支撑四川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发展规划,在实现交通强省和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过程中充分发挥“排头兵”和“主心骨”作用! 【2019-10-29】山东路桥(000498)牵手大界机器人 合作进军智能建造、装配式建筑机器人 10月28日,山东路桥(000498)披露公告,公司作为甲方与上海大界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界机器人”、乙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智能建造、装配式建筑机器人、建筑工厂机器人示范项目以及公路隧道施工智能设备等领域开展合作。 公告显示,大界机器人成立于2016年8月,注册资本为784.31万元,从事机器人科技、自动化科技、电子科技、计算机科技领域内的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转让;建筑装饰工程;室内外装饰设计;计算机及辅助设备、机电设备、电子产品、精密机械设备、自动化设备设计、研发、销售;从事货物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 双方合作目标为:帮助双方进一步提升生产技术实力、降低劳动力成本以及扩大业务范围,实现双方未来市场扩张策略并获得市场份额,为双方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 合作内容共有6个方面。乙方确定甲方为其设备制造、公路、桥梁、隧道领域内优先合作单位,甲方确定乙方为其建筑机器人领域内优先合作单位;双方自2019年第四季度开始开展密切合作,在广泛调研基础上,结合甲方生产需求确定项目命题,甲方提供场地和资金,乙方提供技术支持,并对示范性项目和相关产品制定专项合作计划;乙方为甲方提供路桥施工领域的建筑机器人技术开发服务和相关智能建造项目的技术支持;甲方为乙方提供智能建造和建筑机器人领域的产学研以及项目合作,提供产品试验场景和相关技术咨询;未来双方拟以共同投资成立合资公司形式,开展更进一步的深度合作;双方共同享有本协议项下联合研发合作所取得的相应研发成果,包括但不限于产品及知识产权、非专利技术等,未经一方书面同意,另一方不得使用或允许其他方使用研发成果或将其泄露、转让其他任何第三方,双方的背景知识产权、各自独立开发的知识产权仍归属双方各自所有,合作过程中涉及的仅为一方向对方销售自身原有产品的合作,产品相关知识产权仍归属于原权利人。 对山东路桥来说,与大界机器人合作,旨在进一步提升生产技术实力,降低劳动力成本,扩大业务范围,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根据公司前三季度业绩快报,山东路桥营业收入为157.68亿元,同比增长42.8%,营业利润为7亿元,同比增长28.84%。对于业绩增长原因,公司解释称2019年前三季度在建大型项目较多,部分大型项目较合同工期提前,完成工作量较同期增加所致。 【2019-07-06】上海建工(600170):打造建筑全生命周期服务商 从1953年的上海建工局起步,上海建工逐步从区域性的建筑企业成长为行业龙头。2018年,公司经营规模在美国《工程新闻记录》杂志公布的“2018年ENR全球最大250家工程承包商”中位列第9位;在《财富》杂志“2018年中国500强”中位列第61位。 一部上海建工的转型发展史,也正是中国建筑行业的转型发展路径。站在历史潮头,上海建工正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新一代建筑服务商转变,着力打造广受赞誉的建筑全生命周期服务商。 从上海高度到中国高度 在陆家嘴矗立着的、被称为“厨房三件套”的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上海中心大厦,争相划过天际线,构造了新时代的“上海高度”。超过600米的上海中心大厦,更是中国当下的“第一高度”。这三座地标性的摩天大楼,均出自A股第一家上市的建筑类企业——上海建工之手。 上海建工的前身为成立于1953年的上海建筑工程局。1994年1月,上海建工集团正式开始运行,先后建成以金茂大厦、上海地铁1、2号线、上海大剧院、杨浦大桥、江阴长江大桥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超高层建筑、公共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 超高层建筑是上海建工的超级工程建造能力的体现。1999年起,上海建工先后建成高度为420.5米的金茂大厦、492米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632米的上海中心大厦等超高层商务楼或办公楼。66年来,上海建工建造的超高层建筑多达200多座,数量和技术均居业内前茅。 成就背后是上海建工出色工程技术的支撑。建造高楼分很多阶段,每一阶段会面临不同的技术难题。比如,把混凝土泵送到数百米高空就足以让很多企业望而却步。建造上海商城时,上海建工购买了国外泵车,把混凝土一次输送到168米高空。建造上海中心大厦时,600米级泵送要求更高,上海建工联合国内供应商开发了泵口压力达50兆帕的新型泵车和内径150毫米的输送管,由此创下了一次泵送610米高度的世界纪录。 “数字化技术能大大提高建设的效率和质量,是行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上海建工董事长徐征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近年来,上海建工在数字化技术领域不断拓展,基本形成了关于数字化技术和管理的系统,包括数字化建造技术方法、数字化加工与拼装技术等。 上海中心大厦在建设期间,最快可实现3天“长高”一层楼,背后支撑就是一项数字化技术——自主研发的钢平台整体液压爬升体系。依靠数字化技术,上海建工在全国树立起口碑,北京国家大剧院、广州新电视塔、南京金鹰天地广场均采用该技术。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应用,让数字化建造有了整体提升。 首家登陆A股的建筑企业 上海建工是第一家登陆A股的建筑企业。1998年上海建工上市,2011年上海建工集团整体上市。 徐征介绍,集团整体上市的好处,首要的就是产业链资源整合更加优化,提升了产业功能和市场拓展的核心竞争能力。整体上市前,产业链资源要素分别在两个不同产权平台运作,关联交易增加,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同业竞争。整体上市后,产业链资源形成了整体合力,资源整合更加优化,使产业功能的提升和拓展市场的力度明显加大。 2018年,上海建工完成营业收入1705.46亿元,同比增长20.03%;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80亿元,同比7.56%。截至2018年底,公司总资产达2159.18亿元,归属母公司的股东权益为310.77亿元,每股净资产2.74元。 事实上,整体上市也改变了上海建工的整体发展战略,上海建工逐步形成了以建筑施工业务为基础,房产开发业务和城建投资业务为两翼,设计咨询业务和建材工业业务为支撑的主营业务架构。 “整体上市后,我们就在资本市场加大了融资的力度。然后在这个基础上,上海建工做了业务转型。”徐征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比如我们的投资业务发展非常好,设计板块注入上市公司之后也得到了发展,实际上和资本市场的这种助推作用是分不开的。 2018年,上海建工在设计咨询业务方面,全年新签设计咨询合同累计约161.48亿元,较同比增长32.70%。在城建投资业务方面,公司在杭州、湖州、温州、珠海等地新签了4项PPP项目,在上海参与投资了3项城市更新项目,总计投资金额为87.03亿元,此外还设立多个产业基金,入股上海电科智能,通过投融资模式创新,有效推动了城市更新、智慧交通业务发展。 上市之后,上海建工不仅自身实现了腾飞,也积极给股东提供回报。Wind数据显示,自1998年上市以来,公司连续21年分红,已经累计分红63.55亿元,分红率高达30.59%。2018年,公司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35元(含税),分配利润总额达到12.02亿元。 上海建工董事长徐征2016年起连续3年入榜《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发布的“中国百佳CEO”。该评选主要依据是财务排名,计算每位领导人在任期间的三项评估指标:上市地调整后股东总回报、行业调整后股东总回报、市值变化。上海建工稳定分红获得了认可。 “股东回报是企业对市场的一个积极信息,我们希望通过分红告诉市场,企业的发展是稳定和积极向上的。同时,持续分红也让我们管理层更有压力、更有责任感。”徐征说。 不止是优秀的“盖楼人” “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最根本的是创新和转型。”徐征表示,站在66年的时间节点上,上海建工将致力提升服务城市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探索和实践商业模式、业务模式、服务模式、管理模式的创新,加快转变成为建筑全生命周期服务商。 随着城市精细化管理,“只造房子”逐渐成为过去。要在市场中脱颖而出,就要提供全流程的“一条龙”服务。 徐征表示,推进设计与施工一体化的工程总承包模式(EPC),有利于提升建设单位对科学投资决策的重视度,有利于发挥企业的技术优势和项目管理优势,有利于提高工程建设的效率和建设水平。 徐征介绍,上海建工在“十三五”初提出打造“广受赞誉的建筑全生命周期服务商”以来,不断创新业务模式,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凭借上世纪90年代承建金茂大厦创造的工程总承包“金茂模式”和20多年来的总承包管理经验,近年来上海建工EPC业务蓬勃发展,集团旗下建工设计总院、市政设计总院、园林设计总院发挥与五大事业群的协同联动优势,2018年设计主导的EPC工程总承包新签订单近100亿元,涵盖公共建筑、道路交通、环境治理等多个领域。 徐征举例指出,近年来公司还开启了“基金+PPP+信托”投融资渠道,形成了“投资+产业+基建+运营”业务运作模式,这一业务模式的创新,有力拉动了上海建工的设计咨询、建筑施工、建材工业业务,目前城建投资合同总额近800亿元。 建筑的生命始于规划、建设,但重在运行维护。作为优秀的“盖楼人”,更要懂得如何“修楼”。上海建工充分发挥BIM和物联网技术,为客户提供“设施设备配件供应、维保检测急修、信息反馈”三位一体的建筑设施终身服务解决方案,开发使用了一套365天24小时运行的“FM集智运维管理系统”,对建筑内大型、分散的设备信息、设备运行,进行远程、实时、可视化集中管理,保证大楼内“神经系统”的维护、保养和正常运行,目前已在上海建工承建的上海中心大厦、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等项目上成功运用。 “未来,上海建工将进一步全国布局、服务全国、海外发展。对标国外最新科研成果,通过创新转型进一步提升能力,力争在新兴行业保持一流,不断提升服务社会能级,促进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徐征说。 【2019-04-16】隧道股份(600820)2018年年报点评:营收提速 轨交业务迎新机遇 营收增长提速,新签订单有所回落 2018年公司实现营收372.66亿,同比增长18.21%,增速比2017年提升8.85pct;实现归母净利润19.79亿,同比增长9.32%。主营业务工程施工增长稳健,实现收入337.61亿,同比增长16.61%,占比总收入90.59%。全年新签工程订单588.99亿元,同比增长-9.74%,受到基建投资整体下滑、2017年同期基数较高等影响有所回落。 毛利率有所提升,现金流保持净流入 公司2018 年ROE为9.99%,同比提升0.21pct。毛利率为12.58%,同比提升0.65pct,毛利率提升主要是由于高毛利率的设计、房地产等业务占比的提升;净利率为5.36%,同比下降0.45pct。期间费用率为7.87%,同比下降1.08pct;其中管理费用率下降0.81pct至6.60%,财务费用率下降0.27pct至1.21%,销售费用率下降0.01pct至0.05%。总资产周转率为0.51次,同比提升8.51%,应收账款周转率为2.56次,同比提升14.29%,营运能力有所改善;资产负债率为72.39%,同比提升1.98pct。近五年公司的现金流均保持净流入,2018年实现经营性净现金流15.39亿,经营性净现金流/营业收入为4.13%。 Q4营收增长提速 公司2018Q1、Q2、Q3和Q4分别完成营收58.73亿、82.07亿、93.80亿、138.06亿,同比增长10.96%、22.38%、17.82%、19.36%;实现净利润3.88亿、4.50亿、4.41亿、6.99亿,同比增长9.79%、9.79%、11.48%、7.46%。四季度公司营收增长有所提速。 省外市场增长强劲,轨交业务再迎机遇 近几年在“全国化”战略的推动下,公司逐步完善全国布局,上海以外市场订单的占比已超过60%。作为上海轨道交通建设市场的龙头企业,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三分之一,2018年下半年轨交审批重启后超过7500亿轨交项目获批,伴随着获批项目的逐步落地,公司的轨交业务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19-21年EPS为0.76/0.87/1.00元,PE分别为10.1/8.8/7.6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应收账款坏账,固定资产投资放缓,订单转化率不及预期等。 【2019-03-23】高新发展(000628)2018年年报点评:收入、利润快速增长 规模效应开始显现 公司近日公布2018年年报,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9.53亿,同比增长66.47%;实现归母净利润0.55亿,同比增长124.39%。点评如下: 立足高新区建设促订单高增长,未来或将持续受益 2018年公司工程业务中标金额25.2亿元,同比增加221.84%,其中房屋项目68.05%,同比减少25.05个百分点,市政项目31.39%,同比增加26.92个百分点,全年累计在手订单36.98亿元,同比增加223.8%。公司自2017年确定立足高新区建设,特别是把握空港新城建设机遇的经营方针,2018年空港新城建设提速,公司工程业务订单大幅增加。2019年度至今已中标多个重大项目,2019年度公司订单有望进一步增长。 工程业务营收高速增长,毛利率有所上升,预计今年趋势能够延续 2018年公司营业收入9.53亿元,同期增长66.47%,其中工程收入约8亿元,同比上升近一倍。随着公司在手项目逐步落地以及高新区建设的推进,2019年建筑施工业务规模有望持续增加。公司建筑施工业务毛利率6.62%,较去年同期上升2.56个百分点,主要由于市政业务毛利率较高以及公司注重提升管理能力、控制成本费用,从而提升了公司效益。2019年公司计划继续提升管理质量,毛利率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投资设立的PPP投资公司已陆续有项目执行,预计今年PPP项目有望支撑施工业务毛利率持续提升,并贡献一部分投资收益。 规模效应致期间费用率同比大幅下降,归母净利润大幅增加 公司期间费用率12.53%,同期下降7.39个百分点,其中销售费用率11.42%,同比下降9.12个百分点,规模效应体现明显;管理费用率5.55%,同比下降2.32个百分点,主因管理费用相对营业收入刚性相对较大,低于营收增幅;财务费用率为-4.44%,主要为2018年公司银行存款带来的利息收入。归母净利润为0.5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4.39%,期内政府收回了公司控股子公司在雅安周公山温泉开发区的开发权并给予约1.3亿元的补偿,转回了较多的资产减值。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母净利润为0.21亿,同比增长204.45%。 业务加速推进,经营现金流流出扩大 报告期收现比0.6874,相较于上年度的1.4766大幅下降,付现比0.4557,较2017年度的0.8081同样有所下降。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相较上一年度流出扩大2.67亿,主要由于子公司倍特期货交易保证金流出有所增加,以及工程业务部分营收未在报告期内收到现金所致,但与公司业务拓展速度较为匹配。2019年公司筹划非公开发行股票,拟使用募集资金进行空港新城项目建设,缓解资金压力。 投资建议 公司充分把握成都天府国际空港新城建设等机遇,随着在手项目逐步落地,预计公司工程业务2019年将进入全面提速阶段。我们维持2019-2021年0.34、0.62、0.99元/股的EPS不变,维持"买入"评级。考虑到公司成长的持续性(19年PEG仅0.36倍),以及可比公司近期估值持续修复,公司估值存在修复空间。我们上调目标价至13.5元(原目标价10.63元),对应PEG0.43倍。 风险提示:工程款回收不及预期,项目推进不及预期 【2019-09-16】苏交科(300284)具备成长性的基础设施全领域服务商 管理与综合性专业服务能力打造护城河。公司成立之初,业务范围主要集中在公路、桥梁等勘察设计领域,从2008 年开启兼并收购步伐,使经营范围逐渐涉足到包括道路、桥梁、市政、水运水利、轨道交通等。优秀的管理能力是公司持续发展的核心。三年对赌期过后,收购公司业绩仍保持较快增长,成为内生增长动力之一,显示公司良好的整合管理能力。低成本外延扩张加速属地化布局。为了夯实国内区域布局,除了直接并购外,2016 年开始公司设立子公司、分院等方式进行属地化建设,拓展异地业务。由于设计企业的核心就是人,直接收购当地的团队比收购公司更直接有效。综合性能力优势突出,新业务不断突破提高价值。公司在环境、智慧交通、海外等新业务不断突破,持续创新提高价值。 留住且有效管理核心人才是苏交科成长关键。设计企业的核心就是人,如何通过激励机制留住核心人才,同时有效调动员工积极性是设计企业持续增长的关键。对标海外设计龙头,通过滚动式股权类激励绑定核心员工以及通过浮动工资激发员工动力是普遍做法。同样,苏交科上市以来做了多次股权相关的激励,且通过专业化外包以及智能化管理持续提高人员效率。 行业需求稳定,我们预计未来5 年复合增速超10%。除了总体投资规模、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投入两个原因之外,勘察设计咨询企业的业务延伸也是行业需求扩张的重要方式。苏交科作为国内咨询设计行业民企龙头,目前市占率仍小(17 年市占率为0.15%)。行业进入成熟期,预计龙头效应更明显。 业绩保持持续、稳定较快增长。从净利润的角度,公司业绩稳中求进,一直保持有持续的、稳定较快的增长。尽管公司并购事项较多,但整体业绩增速较为稳定,没有大起大落。 投资建议。苏交科是国内基建设计龙头,产业链布局完善,是基础设施全领域、全流程服务提供商。公司凭借自身优秀的管理与综合性专业服务能力打造护城河,通过内生外延双轮驱动,上市以来业绩保持稳定较快增长,未来也有望持续。我们认为设计行业需求在投资继续增长、单位投资占比提升(政策推动和项目投资效率的内在需求)、业务延伸等驱动下,未来5 年有望实现10%以上的复合增速。同时,公司正在加速布局环境监测、智慧交通等新业务。我们预计公司19-20 年EPS 分别为0.8 元和1.0 元,给予其高于可比公司平均估值的2019 年13-15 倍PE,对应合理价值区间10.4-12 元,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升。并购整合风险、应收款无法收回的风险、人员管理瓶颈风险。 【2019-09-20】中设集团(603018)"拼搏者"机制构筑竞争壁垒 逆周期托底助力高增长持续 内生外延并举,多项业务高速增长:(1)业务区域连年扩张,18年省外营收达16亿,占总营收38.10%:2015年,公司并购宁夏公路院,并在之后三年不断加大省外分支机构建设力度,2015-2018年,公司省外营收由5亿元增至16亿元;(2)设计业务多环节高增长,三年CAGR均在27%以上:公司勘察设计、规划研究、试验检测、工程管理三年(15-18年)CAGR各为37.90%、27.06%、41.86%、27.85%,EPC业务自2017年开始发力,2018年单项业务收入增265.45%至6.59亿元。目前,勘察设计/EPC/规划研究/试验检测占比约为62%/16%/10%/7%;(3)EPC模式有望拓展公司收入极值:设计企业人才密集,营收与人员数量高度正相关,但由于经营管理能力有限,公司规模不可能无限扩张,加入EPC模式后,设计公司有望加速实现百亿营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