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源再获市场关注。近日法国零部件供应商佛吉亚获得现代汽车公司的重要订单,将为现代汽车提供燃料电池汽车的储氢系统,包括1万台储氢罐。所有产品均将由位于法国的佛吉亚全球技术中心进行生产,2021年初开始交付。此前,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副社长李仁哲就表示,现代汽车将在中国四川工厂生产氢燃料整车,进行本土化的研发,加深与中国合作伙伴进行氢燃料的资源互补,并通过租赁的模式进行运营和落地。 业内人士认为,氢能源正成为国家大力推动发展的新型清洁能源,未来有望在燃料电池汽车领域开始实施“十城千辆”计划,继续享受国家和地方的高额补贴,终端销量有望迎来大幅增长。而加氢站作为氢能源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享受补贴倾斜,在“十城千辆”计划中有望先于终端爆发增长。 事件催化 氢能应用加速落地 氢能源去年在资本市场一度大热,近日再获市场关注。 今年1月,位于北京亦庄的北京新研创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新研创能”),研发了一款六旋翼氢燃料电池无人机,不间断飞行331分钟,打破了由中航技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和深圳市科比特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推出的多旋翼无人机HYDrone-1800于2016年创造的270分钟的原世界纪录。 据了解,新研创能于2018年获得中关村首批高精尖培育项目 “氢燃料电池多旋翼无人机产业化”,经过一年努力,开发出功率密度高、重量轻、体积小的2千瓦级金属板燃料电池空冷电堆及系统,并成功集成在无人机上。 近日法国零部件供应商佛吉亚获得现代汽车公司的重要订单,将为现代汽车提供燃料电池汽车的储氢系统,包括1万台储氢罐。所有产品均将由位于法国的佛吉亚全球技术中心进行生产,2021年初开始交付。 早在1月12日,中国召开的电动车百人会论坛上,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副社长李仁哲就表示,现代汽车将在中国四川工厂生产氢燃料整车,进行本土化的研发,加深与中国合作伙伴进行氢燃料的资源互补,并通过租赁的模式进行运营和落地。他表示,现代汽车将在2030年完成在中国投放1000辆氢燃料汽车。 近日,潍坊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网站公示了潍坊市公共交通总公司100辆新能源公交车采购中标结果,共有3家单位中标,合计约2.6亿元。中标单位分别为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扬州亚星客车股份有限公司、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其中,中通客车中标氢燃料公交车40辆,中标金额10396万元;亚星客车中标氢燃料公交车30辆,中标金额为7799.4万元;宇通客车中标氢燃料公交车30辆,中标金额为7797万元。 事件前瞻 政策发力弥补氢能短板 2018年以来,国家对氢能源的重视和支持力度不断升温。去年12月,前科技部部长万钢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 “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指出“我国氢能来源广泛,既有大量的工业副产氢气,又有大量的弃风弃光电、低谷电等可供制氢的存量资源。” 此外,万钢还指出,“建设氢能基础设施任务更为紧迫。发达国家把氢作为能源管理,创制了科学安全的氢加注站建设和车载氢罐技术标准和检测体系,有力推动了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我国仍把氢作为危化品管理,管理理念不同制约了我国氢能的利用。建议相关部门抓紧研究借鉴,制定科学安全的氢能、加氢站和储氢罐技术标准,提升检测能力,尽快破除制约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标准检测障碍和市场准入壁垒,加强和完善氢能生产、储运和供销体系建设。” 安信证券认为未来政策将从两方面发力,大幅降低氢能的使用成本,弥补氢能源发展的短板。 第一,氢能源管理模式的升级。相较于以往的 “危化品管理”,“能源管理”下的氢能源从准入壁垒到生产、储运和供销体系上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有助于成本的大幅降低。 第二,推动加氢等设施建设。加快落实此前提出的加氢站建设规划,燃料电池继续享受高于电动车的补贴,燃料电池汽车的“十城千辆”推广计划于2019年正式实施。通过高补贴快速扩大规模,通过量产压低成本。 为了加速氢能的发展进程,我国近年来相继出台了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中国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发展蓝皮书(2016)》等发展规划,提出了2020年建成100座加氢站、2030年建成1000座加氢站的规划。2018年建成的加氢站不超过25座,这意味着加氢站数量在2年内需要增长3倍以上。 投资机会 加氢环节成为布局首选 根据 《中国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发展蓝皮书》显示,到2030年,中国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达200万,行业产值突破万亿元。在“氢能热”大潮裹挟下,目前我国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集群已然形成,整个产业链布局初见雏形,产业正迅速驶入“快车道”。 国金证券认为,燃料电池产业还处于导入期,距离产业走向成熟期是一个漫长的阶段,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加入行业。站在当前阶段,建议从两方面思路遴选标的:产业链布局完善标的,建议关注美锦能源、雪人股份、大洋电机、雄韬股份;估值处于合理区间+氢能持续布局公司,建议关注嘉化能源。 中信证券指出,布局相关材料、相关资源(高纯度氢气生产)的企业将获得长期稳定的巨大成长空间;持续看好传统业务经营稳定,且在上述两个领域稳健布局的优质标的。推荐两条投资主线:第一、氯碱产业和裂解脱氢两个领域具有较大概率成为未来氢气的主要来源,当前具备布局且技术领先的企业将获得较大成长空间,重点推荐鸿达兴业和卫星石化,建议关注嘉化能源、东华能源、齐翔腾达、海越股份;第二、配套材料空间巨大,关注拥有技术储备的相关标的,建议关注东岳集团和华昌化工。 安信证券认为,氢能源正成为国家大力推动发展的新型清洁能源,未来有望在燃料电池汽车领域开始实施 “十城千辆”计划,继续享受国家和地方的高额补贴,终端销量有望迎来大幅增长。而加氢站作为氢能源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享受补贴倾斜,在“十城千辆”计划中有望先于终端爆发增长。 对于具体投资标的,安信证券建议重点关注加氢站相关标的:厚普股份、美锦能源、京城股份等,制氢储氢相关标的:华昌化工、富瑞特装、滨化股份等。 除了加氢环节,安信证券同样建议关注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相关公司:质子交换膜:雄韬股份、同济科技、潍柴动力等;电极催化剂:贵研铂业等;双极板:安泰科技等;空气压缩机:雪人股份、汉钟精机等;燃料电池系统:雄韬股份、德威新材、全柴动力、长城电工、南都电源、上汽集团等;商用车:福田汽车、金龙客车、宇通客车等。 【2019-11-01】大洋电机(002249)2019年三季报点评:经营现金流波动大 剥离资产换生存空间 3Q19业绩符合我们预期 公司公布3Q19业绩:收入19.3亿元,同比下滑7.0%;归母净亏损883.2万元,同比下滑126.1%;扣非后归母净亏损4294.2万元,同比下滑281.4%,符合预期。 发展趋势 新能源行业下滑反而有利于毛利率提升。公司单季度毛利率为18.9%,同比提升1.7ppt,环比提升3.6ppt。公司虽然长期以发展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为业务拓展方向,但毛利率水平一直未见提升,2019年中报披露该板块毛利率水平仅9.03%。三季度新能源市场首次大规模负增长,我们预计该板块营收占比下降对总体毛利率有正向贡献。 季度间经营活动现金流波动大,需要提升运营能力。公司2季度归母净利润2.9亿元,经营性现金流为-1.7亿元,系销售收到现金下降所致;3季度归母净亏损883.2万元,经营性现金流量为-3.1亿元,系应收票据贴现大幅减少所致;季度间波动性大,且与归母净利润差额较大,公司需要在上下游账期匹配有所加强。 剥离资产换生存空间。公司在二季度转让佩特来电驱动50%股权,三季度处置休斯顿大洋电机闲置厂房,共计获得约2.5亿元投资收益和0.5亿元资产处置收益。在汽车行业面临下行压力的当下,且氢燃料电池技术作为公司另一发展方向商业化进展缓慢,剥离非核心资产换取生存筹码,是大部分企业需要面对的课题。 盈利预测与估值 当前股价对应2019/2020年23.4倍/36.2倍市盈率。维持中性评级和3.10元目标价,对应18.7倍2019年市盈率和29.0倍2020年市盈率,较当前股价有19.9%的下行空间。 风险 氢能源技术落地迟缓。 【2019-12-23】雄韬股份(002733):与鲍斯能源、华熵能源合作研发氢燃料电池 12月23日,雄韬股份发布公告,公司与宁波鲍斯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鲍斯能源”)、上海华熵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熵能源”)签订《战略合作三方协议》。未来,三方将在全国范围内就氢燃料电池汽车关键零部件的生产、研发及供应链等多方面展开深度股权合作和产业合作,通过优势互补共同参与氢燃料电池零部件市场角逐。 公告显示,鲍斯能源注册资本6.6亿元,主营煤层气、天然气、石油伴生气负压抽采和增压螺杆压缩机组及液化系统、煤层气脱氧提浓装置等设备的研发制造;华熵能源注册资本1.1亿元,主要从事新能源、汽车、计算机、网络、信息科技领域内的技术开发、技术咨询等业务。 雄韬股份表示,本次合作旨在联合三方优势,共同在氢燃料电池汽车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领域以及供应链板块展开深入合作。有利于充分发挥三方公司的资源和技术优势,在技术上实现强大的合力。公司在新能源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将进一步提高。而且在目标市场和潜在客户拓展与服务方面,三方有着良好的协同价值。 【2020-01-21】嘉化能源(600273)蒸汽热电龙头公司 磺化医药产品盈利向好 氢能源蓄势待发 嘉化能源:蒸汽、热电的龙头企业。嘉化能源基于以热电联产为核心的循环供应链,主要从事蒸汽、氯碱、脂肪醇(酸)、磺化医药系列产品以及硫酸系列产品的制造和销售。近年来公司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稳定增长,脂肪醇、蒸汽、氯碱及磺化医药等主要产品营收、利润稳步提升。 蒸汽业务是公司盈利主要驱动力之一,未来热电联产产能进一步释放。蒸汽业务立足于园区,2015-2018年蒸汽产品销量和营收复合增长率分别为7%和14%。公司区位交通条件优越,且为嘉兴港区内唯一蒸汽供热企业,享受政策红利;并运用节能高效的生产手段——热电联产发挥环保优势。未来热电联产产能进一步释放,满足园区内各类企业不同需求。 公司作为磺化医药龙头企业坚持研发创新。公司目前是国内技术最领先、全球具有规模优势的磺化医药系列产品生产商,2019年公司磺化医药系列产品市场整体向好。公司拥有自主创新的多项发明专利技术,充分发挥成本和环保优势。PTSC及衍生品价格自2017年起有快速增长势头,带动公司磺化医药系列产品盈利上涨。公司在磺化医药系列产品方面不断投入新产能,决定新建4000吨/年BA管道连续化生产装臵,并新增3万吨/年磺化装臵的配套产能,有力保障磺化医药产业衍生产品未来的发展。 氯碱产品:改进生产工艺,市场格局向好。目前,全国范围内氯碱行业落后产能不断退出,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公司氯碱业务向好。公司的氯碱产品充分利用了公司热电联产自备发电的优势,降低了氯碱的整体成本,在同行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氢能源:加速清洁能源产业布局。氢能源清洁高效,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公司进入氢能源领域拥有成本优势。公司布局氢能源领域建设,与空气化工和三江化工达成三方协议,开展富氢气体综合利用项目合作;联合国富氢能、上海重塑成立江苏嘉化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与国投聚力共同成立产业基金;公司还与浙江能源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和《氢液化工厂合作框架协议》,建立氢液化示范工厂。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19-21年净利润分别为13.04亿元、14.38亿元、17.35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91、1.00、1.21元。参考同行业可比公司估值,我们认为合理估值区间为2020年13-15倍PE,对应合理价值区间为13.00-15.00元,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在建产能投放进度不达预期,脂肪醇、氯碱等产品价格大幅波动、宏观经济下行。 【2020-01-07】储备产能"提色"循环经济 鸿达兴业(002002)发行24.27亿元可转债 鸿达兴业24.27亿元可转换公司债券上市交易日日前敲定。1月5日晚间,鸿达兴业发布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上市公告书,公告显示,公司近2426.78万张可转换公司债券已成功发行完毕,累计募集资金24.27亿元,2020年1月8日,鸿达兴业可转换公司债券将在深交所挂牌上市交易,债券简称“鸿达转债”,债券代码“128085”。 2555家机构顶格申购 2019年12月12日鸿达兴业正式启动可转债发行程序。募集说明书显示,公司拟公开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24.27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拟用于年产30万吨聚氯乙烯及配套项目与补充流动资金,其中,22.77亿元用于年产30万吨聚氯乙烯及配套项目,1.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谈及可转债发行一事,公司董事会秘书林少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19年12月20日,公司可转债发行工作已顺利完成。 依据发行安排,本次发行公司向原股东优先配售637.73万张,占本次发行总量的26.28%;原股东优先配售后余额部分通过网下对机构投资者配售和网上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向社会公众投资者发售,认购不足24.27亿元的部分由保荐机构(主承销商)余额包销。 发行中签率及发行结果显示,公司网下发行共收到6956个账户的申购,其中有2555家机构顶格申购,最终向网下申购机构投资者配售总计为1336.69万张,共计13.37亿元,占本次发行总量的55.08%,配售比例为0.0303415738%。网上投资者缴款认购的可转债数量约为447万张,金额为4.47亿元,放弃认购的可转债数量为5.35万张,金额为534.60万元。网下投资者缴款认购的可转债数量为1336.69万张,金额为13.37亿元;放弃认购的可转债数量为90张,金额为9000元。根据承销团协议约定,本次网上网下投资者放弃认购的可转债全部由主承销商包销,合计为5.35万张,金额为535.53万元,包销比例为0.22%。 优化循环经济产业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