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股网-股民首选股票评论门户网站

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国产半导体自主可控进入深水区 设备材料国产替代提速加码势在必行(概念股) ...

2020-5-25 08:18| 发布者: adminpxl| 查看: 12187| 评论: 0

摘要:   国产半导体自主可控进入深水区,设备材料国产替代提速加码势在必行。国内半导体自主可控经过两年的发展,在封测和IC设计的部分领域实现一定的突破,当下半导体生产环节中产值最大的制造领域以及配套的半导体设备 ...
  国产半导体自主可控进入深水区,设备材料国产替代提速加码势在必行。国内半导体自主可控经过两年的发展,在封测和IC设计的部分领域实现一定的突破,当下半导体生产环节中产值最大的制造领域以及配套的半导体设备材料领域已经是产业链完全自主可控最大的难关,半导体自主可控进程进入深水区,也给国产半导体制造、设备和材料企业创造了快速发展的机遇期。一方面,包括两大存储厂和中芯国际在内的国内晶圆厂未来几年预计年资本开支超千亿,对国产设备材料厂商的订单形成拉动;另一方面,美国商务部近期针对华为发布的条款也会倒逼晶圆厂加大对国产设备和材料厂商技术上和订单上的扶持力度,设备材料企业全球竞争力将持续提升,设备材料国产化将进入业绩兑现期。继续重点推荐国产半导体设备和材料龙头标的:北方华创(002371)、安集科技,建议关注刻蚀龙头A公司三安光电(600703)、沪硅产业、精测电子(300567)、华特气体、江丰电子(300666)、万业企业(600641)和赛腾股份(603283)等。

[2020-05-03] 北方华创(002371):在手订单再创新高,存储巨头扩产助力业绩释放-一季度点评
    事件:2020年4月25日,北方华创发布2019年报及2020年一季报,2019年内公司实现营收40.58亿元,同比增长22.10%;
    实现归母净利润3.09亿元,同比增长32.24%;扣非净利0.70亿元,同比下降8.06%。2020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9.38亿元,同比增长32.49%,实现营业利润0.49亿元,同比增长30.99%,扣非净利亏损0.13亿元。此外,公司还公告拟发行超短期融资券及中期票据。
    点评:一季度财务表现超市场预期,订单预付款总额再创新高:公司2019年实现营收40.58亿元,对应Q4营收13.22亿元,同比增长8.10%,环比2019年前三季度增速有所放缓,主要收18年Q4高基数影响。公司2020年Q1实现营收9.38亿元,同比增长32.49%,公司在疫情期间仍保持了高速增长,主要受益于中芯国际等龙头晶圆厂的大力扩产。利润表现方面,公司2019年Q4扣非净利亏损0.02亿元,2020年Q1扣非净利亏损0.13亿元。亏损扩大主要是因为年末及一季度有部分低毛利产品出货占比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在一季度斩获了海量订单,并已签供货合同。在财报中合同负债(相当于已签合同的预收账款)高达26.44亿元,环比Q4的预收账款增加了11.72亿元,远超历史峰值。同时,公司亦积极备货,Q1库存达39.78亿元,环比增长3.43亿元,同样创下历史新高。但由于新增订单的预付款大幅超过库存备货,公司一季度经营性净现金流表现亮眼,达7.22亿元。我们认为公司一季度的在手订单有了爆发式增长,那么后续产能扩张及备货节奏尤为关键,这将决定了公司的交付能力。
    下游市场快速增长,新品量产助力份额提升:2019年内,除LED产业投资趋缓外,集成电路、先进封装、新型显示、光伏产业均保持快速的增长势头。其中集成电路方面,国内两大存储器巨头在过去的一年内均取得大幅突破。其中长江存储于19年9月正式宣布64层闪存芯片量产;并于20年4月发布128层QLC闪存样片。我们预计长江存储将于年内将产能扩至5万片/月;合肥长鑫则于19年12月公布其产品路线图,并于20年2月正式推出了满足DDR4标准的DRAM芯片。我们预计长鑫将于年内将产能扩至4万片/月。除长存长鑫外,中芯国际、华润微、积塔、燕东等优质晶圆厂亦将在今年陆续扩产,望为公司带来快速稳健的业绩增长。
    新品方面,应用于集成电路领域的12寸硅刻蚀机、铜互连PVD、立式氧化/退火炉、湿法清洗机等多款高端设备相继进入量产阶段。光伏行业的PERC电池技术迭代更新,亦带动了公司的低压扩散炉、退火炉、大产能PECVD、单晶炉等产品的放量。此外,公司为第三代半导体设备开发了SiC刻蚀、GaN刻蚀、介质刻蚀、PECVD、PVD以及湿法清洗机等关键制程设备,并成为行业主流配置机台。公司新品不断迭代更新,持续扩张份额,为后续发展注入了全新动力。
    发行债券为公司减负,增强资金实力:公司公告拟申请注册发行总额度不超过人民币10亿元(含10亿元)的超短期融资券和总额度不超过人民币5亿元(含5亿元)的中期票据,主要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及补充流动资金。公司2019年末共有8.78亿的短期贷款,由此产生了可观的财务费用。公司通过本次发债可将短期贷款置换为低息债券。为公司减负。
    同时,剩余资金还可投向产品研发或产能扩张,将助力公司在高端装备领域实现进一步突破。
    投资建议:我们坚定看好北方华创的业务布局,公司短中长期成长逻辑清晰。短期内,公司订单高增将确保今年的业绩释放;中期看新品在长存长鑫等龙头客户处的放量节奏;长期亦将深度受益国产设备自给率提升逻辑。
    风险因素:宏观经济景气度下行,疫情影响晶圆厂扩产,竞争加剧,新产品验证进展不及预期。

[2020-04-23] 安集科技(688019):抛光液龙头,迎加速成长周期
    19年净利润增长46%,20Q1增长426%,超出市场预期
    公司19年营业收入2.85亿元,同比增长15%,净利润为0.66亿元,同增长46%。20Q1营收0.96亿元,同比增长64%,净利润0.24亿元,同比增长426%。Q1增长超过预期,主要系新产品放量带动营收及利润率增长。
    净利率提升较多,系毛利率提升及费用率下降
    分析20Q1毛利率52.14%,同比增长4.40pct,净利率24.45%,同比增长16.83pct。净利率增长贡献科目进行排序,分别为财务费用下降8.41pct,营业成本下降4.40pct,管理费用下降4.05pct,销售费用下降3.18pct。财务费用主要系汇兑损益所致,不考虑财务费用的话,盈利同比增长198%,增速仍然较快。
    高毛利新产品获得国内大客户量产订单,推动盈利大幅提升
    新产品钨抛光液技术日益成熟,各项技指标较好,在国内3DNAND先进制程中实现规模化销售。19年抛光液营收2.36亿元,同比15%,其中包含钨抛光液等其他系产品营收0.69亿元,同比大增69%,而钨抛光液2018年毛利率超80%,预计其产品在20Q1放量带动整体毛利率大幅提升。
    大陆晶圆厂崛起重塑产业链,加速半导体化学品国产替代
    未来3-5年大陆晶圆制造崛起,以中芯国际、武汉新芯、长江存储等为代表国内晶圆制造厂近年来关键技术节点逐步突破,并同时大幅扩产,将重塑国产半导体产业链,也将开启抛光液等半导体耗材国产替代周期。同时公司抛光液技术上已具备替代海外产品的量产能力,将伴随国内晶圆制造崛起,迎来1~N的跨越式发展。
    国内抛光液龙头,维持"增持"评级
    公司是典型细分领域龙头,处于半导体化学品优质赛道,具有壁垒高、雪坡长等特点。预计20~22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0.89/1.22/1.54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5%/38%/26%,对应PE88/64/51倍,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及疫情等风险;公司产品研发进展不及预期;

[2020-05-21] 三安光电(600703):LED行业持续承压,关注三五族化合物布局-2019年年报暨2020年一季报点评
    公司2019年实现营收74.60亿元,同比-10.81%,归母净利润12.98亿元,同比-54.12%;2020年Q1实现营收16.81亿元,同比-2.74%;归母净利润3.92亿元,同比-36.95%。我们认为LED芯片行业已处于周期底部,持续看好公司布局三五族化合物半导体。目前受疫情影响,需警惕全球下游需求下滑风险。但公司作为全球龙头相对竞争优势仍在,维持"增持"评级。
    受芯片持续跌价影响,公司2019年全年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54.12%。公司2019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74.60亿元,同比-10.81%;实现归母净利润12.98亿元,同比-54.1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6.90亿元,同比-69.30%。行业产能供给侧过剩使得公司所在的LED芯片价格前三季度持续下跌,致使公司全年在实现销量增长的情况下收入端持续下滑,Q4产品价格趋于稳定;利润端来看,公司2019年毛利率下滑15.34pcts至29.37%,净利率下滑16.42pcts至17.41%,主要系产品大幅跌价;费用端全年支出增加,其中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同比-3.71/0.59/105.24/36.44%,费用率分别达1.46%/9.40%/2.64%/1.53%,合计同比+2.63pcts,主要为研发项目增加及利息费用增长所致。
    受海内外疫情影响,公司2020年Q1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36.95%。公司2020年Q1实现营业总收入16.81亿元,同比-2.74%;实现归母净利润3.92亿元,同比-36.95%,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21亿元,同比-57.35%,销售收入受疫情影响有所下滑,同时政府补助有所减少。利润端来看,Q1公司毛利率同比+6.40pcts至28.24%,净利率同比+16.43pcts至23.29%;费用端支出增加,其中财务/研发费用同比-87.50%/34.16%,主要系集成电路业务研发项目增加以及银行借款平均余额减少。展望未来,我们认为LED行业经过去年的跌价态势,目前已处于相对稳定的周期底部;疫情影响下,今年下游整体需求以及LED产品出口或将承压,行业供需失衡或将持续,但公司作为全球龙头相对竞争优势仍在。
    传统LED芯片竞争激烈,Mini/MicrOLED有望成为新动能。2019年,LED芯片竞争激烈,杀价严重,目前价格趋于稳定,未来有望触底反弹。同时,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小间距、Mini/MicroLED等高技术壁垒产品成为厂商竞争优势。公司积极调整产品结构,主推高端产品如MiniLED、MicroLED、高光效、紫外、红外、植物照明等的应用,已与三星、科锐、格力电器、美的集团等国内外下游大厂建立合作关系,其中MiniLED已批量出货,MicroLED持续推进,紫外产品受疫情影响需求看增。在项目建设方面,湖北三安Mini/Micro显示芯片产业化项目已完成土地摘牌正在建设中。我们认为2020年有望成为MiniLED元年,公司在该领域深耕多年,技术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将极大受益于MiniLED的需求爆发。
    国产化趋势叠加5G商用,化合物半导体新业务有望接棒成长。2019年,三安集成业务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41亿元,同比+40.67%。其中射频业务产品,砷化镓射频出货客户累计超过90家;氮化镓射频产品重要客户已实现量产,产能逐步爬坡;我们认为,公司集成产品的认可度和行业趋势已现,发展空间广阔。同时受贸易摩擦影响,公司作为国内半导体行业龙头,有望率先受惠于半导体元件国产化,5G商用加速渗透亦为三五族化合物射频业务增添红利。
    风险因素:行业下滑;存货减值风险;新项目进展不及预期;国际争端加剧等。
    投资建议:根据公司财报及考虑疫情影响,我们下调公司2020-2021年EPS预测为0.35/0.50元(原预测为0.56/0.63元),新增2021年EPS预测为0.68元,维持"增持"评级。

[2020-05-07] 沪硅产业(688126):研发投入拖累业绩,国产龙头未来可期-2019年报点评
    事件2019年报:2019年公司实现营收14.93亿元,同比增长48%;归母净利亏损0.90亿元,同比下滑902%;扣非后归母净利亏损2.37亿元;加权平均ROE-2.06%。
    2020一季报:2020Q1公司实现营收4.19亿元,同比增长55%,环比下滑0.8%;归母净利亏损0.54亿元,同比下滑576%,环比下滑24%;扣非后归母净利亏损0.74亿元;加权平均ROE-1.16%,同比减少1.5个百分点。
    简评营收持续快速增长,研发投入拖累业绩公司营收同比大幅增长,主要由于2019年3月并表新傲科技。
    归母净利同比大幅下滑,主要由于:①行业景气度下降,300mm半导体硅片业务设备产能利用率出现较大下降,产品销售收入较低;②公司采取"逆周期经营"策略,300mm大硅片生产机器设备不断投入,也并未缩减研发投入,上海新昇扣非后净利润大幅下降。
    从报表来看:①公司营收规模扩大,归母净利大幅下滑,毛利率下滑8个百分点,毛利润下滑0.05亿元,主要由于公司300mm半导体硅片产能持续增加,固定成本大幅上升导致营业成本上升,毛利下降;②期间费用、税金及附加合计增加0.69亿元;③各项减值损失及收益合计减少0.52亿元;④所得税增加0.02亿元。
    上述各项合计减少归母净利1.28亿元,与实际降幅1.01亿元相比基本相符。现金流方面,2019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3.27亿元,同比大增171.11%,主要由于并表新傲科技,以及政府补助增长较多。
    单季度来看,Q4单季度公司实现营收4.22亿元;归母净利亏损0.43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亏损0.80亿元。现金流方面,报告期内公司实现经营活动净现金流6.64亿元,现净比、现收比分别达到-1389%、71%。在建工程新增1.44亿元。
    2020Q1公司在营收规模大幅增长,归母净利明显下滑。2020Q1公司销售毛利率14.2%,同比下滑23.1个百分点,主要由于300mm半导体硅片业务仍处于产能爬坡阶段,固定成本持续增高,影响毛利所致,同时公司并表新傲科技也产生了一定影响。研发费用0.35亿元,同比增长93.0%,主要由于持续增加300mm半导体硅片业务的研发项目及相应投入。
    市场规模高速增长,国产替代大有可为2018年全球半导体硅片销售金额高达113.81亿美元,主流的产品规格为300mm硅片和200mm硅片,市场份额分别为64%和26%。2016年至2018年,中国大陆半导体硅片销售额从5.00亿美元增长至9.92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41%,远高于同期全球水平的26%。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产品终端市场,未来市场规模将继续高速增长。公司作为中国大陆规模最大的半导体硅片制造企业之一,率先实现了300mm半导体硅片规模化销售,突破了多项关键核心技术,打破了我国300mm半导体硅片国产化率几乎为0%的局面,推进了我国半导体关键材料生产技术国产替代进程。

12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