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股网-股民首选股票评论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国产半导体自主可控进入深水区 设备材料国产替代提速加码势在必行(概念股) ...

2020-5-25 08:18| 发布者: adminpxl| 查看: 12188| 评论: 0

摘要:   国产半导体自主可控进入深水区,设备材料国产替代提速加码势在必行。国内半导体自主可控经过两年的发展,在封测和IC设计的部分领域实现一定的突破,当下半导体生产环节中产值最大的制造领域以及配套的半导体设备 ...


    产能释放客户增加,利润增长点持续增加公司子公司上海新昇300mm生产线产能从2018年10万片/月提升到2019年15万片/月,同比增长50%,规模化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子公司Okmetic、新傲科技过去两年完成生产线扩产的产能建设,开始逐步释放产能。
    300mm大硅片和200mm及以下半导体硅片(含SOI硅片)2019年已通过认证的累计客户数量均大幅增加,用于28nm逻辑芯片和64层3D-NAND等先进制程的300mm半导体硅片通过认证,用于14nm先进制程的硅片产品已处于研发阶段,公司,利润增长点持续增加,未来发展可期。
    研发投入持续加大,国产替代硅片龙头公司2019年研发投入0.84亿元,基本与去年持平。仅2020年第一季度已投入0.35亿元,同比大涨93.0%。
    公司持续增加300mm半导体硅片业务的研发投入,子公司上海新昇于2018年实现了300mm半导体硅片的规模化生产,填补了中国大陆300mm半导体硅片产业化的空白。
    收购新傲科技促进增长,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公司子公司新傲科技设立于2001年,拥有近20年行业经验,尤其在SOI硅片方面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是中国大陆率先实现SOI硅片产业化的企业。2019年新傲科技为公司带来营收4.49亿元,未来公司将借助新傲科技在SOI晶片和外延硅晶片方面的生产能力和客户资源,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
    预计公司2020、2021年营收分别为20.5、26.4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34、1.08亿元,对应PS19、15倍,首次覆盖给予中性评级。
    风险分析:估值较高风险、宏观经济风险、行业景气度下滑风险、产能爬坡及市场拓展风险、短期亏损风险。

[2020-05-17] 精测电子(300567):迈向泛半导体检测设备龙头
    2009-19年营收CAGR+71.2%,归母净利润CAGR+52.0%:公司是国内面板检测产品线最齐全玩家,受益于下游投资扩张,近十年公司高速发展。公司2019营收19.5亿元,同比+40.4%;归母净利润2.7亿元,同比-6.7%,利润收缩主要系半导体和新能源前期投入尚未盈利。公司四大业务,AOI光学检测系统/OLED调测系统/信号检测系统/面板自动化设备,营收占比分别为39.4%/34.9%/16.2%/6.7%。19年公司研发投入收入占比达14.0%,研发员工占比45.5%,毛利率47.3%,净利率13.3%。
    面板检测设备投资结构性变化,OLED产线集中投资保障检测设备需求稳定:随着大陆LCD产能饱和,未来本土检测设备公司机会集中在OLED集中投资带来的增量空间和LCD前、中段设备更新的国产替代空间。根据测算,2020-21年国内面板检测设备投资分别为314/474亿元,合计达788亿元,其中LCD前、中段更新市场国产替代空间达253亿元,OLED增量市场空间达521亿元,OLED产线集中投资保障未来面板检测设备市场需求稳定。
    半导体检测设备国产替代加速,新能源业务市场广阔:半导体前、后道检测设备占半导体设备投资比重10%和9%,19年国内半导体检测设备市场规模181亿元,其中前道95亿元,后道86亿元。目前本土厂商在前道膜厚、电镜市场初露锋芒,后道检测中分选机、测试机的已实现部分国产替代。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锂电池和燃料电池检测达标已成为新能源汽车企业准入条件,目前锂电池检测增量空间年均超50亿元,燃料电池检测处于蓝海市场,空间广阔。
    三次跨越实现"三位一体"业务布局:公司08年切入面板模组检测,14年向前、中段AOI检测和OLED市场扩张,18年发展半导体和新能源业务,19年半导体业务实现营收469.6万元,上海精测获得大基金投资,电镜设备预计20年投放市场;新能源业务19年获得过亿订单,实现收入1398.3万元。三次跨越帮助公司业务不断扩张,形成"显示、半导体、新能源三位一体"业务布局。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鉴于LCD前、中段存量替代市场与OLED增量投资市场以及半导体业务逐渐放量,预计2020-2022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8亿元、5.9亿元、7.9亿元。对应PE45/29/22倍,首次覆盖给予"持有"评级。
    风险提示:面板投资收缩、半导体周期波动、子公司业绩承诺不及预期。

[2020-05-13] 华特气体(688268):疫情影响Q1业绩承压,特种气体发力助力长期发展-2019年年报及2020年一季报点评
    事件:公司发布了2019年年报及2020年一季度季报,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8.44亿元,同比增长3.2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259.47万元,同比增长7.00%。2020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89亿元,同比增长13.85%,实现归母净利润1652.5万元,同比下滑9.71%。
    点评:业绩符合预期,下游半导体产量扩大拉动特种气体增长2019年度公司业绩符合预期,实现营业收入8.44亿元,同比增长3.23%,其中特种气体占比53.09%,同比增长12.96%。公司以特种气体为主要发展方向,不断加大特种气体产品的研发投入,以满足下游更加多样化的发展需求。随着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向中国大陆快速转移的趋势,半导体客户生产线产量也在扩大,半导体气体销售因此受益。此外,公司对普气产品进行了结构调整,减少一些毛利率较低的大宗工业气体产品,更聚焦于特种气体领域,毛利率较上年同期有所提升。2020年一季度公司营收保持增长态势,但受疫情影响,净利润有所下滑。武汉集中了大量国内先进半导体生产企业,疫情爆发不仅公司生产线节后复产带来影响,也对下游客户的生产带来影响,公司产品需求也因此受挫。随着国内疫情缓解,公司及下游客户逐步恢复正常生产,业绩将逐步改善。
    特种气体国内先行者,深耕高端应用领域公司对前沿领域特种气体较早进行了研发布局,并成功进入了大规模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面板等领域客户的供应链,形成了较强的先发优势。随着公司的持续研发,公司逐步实现了高纯六氟乙烷、高纯三氟甲烷、光刻气等近20个产品的进口替代。在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面板等特种气体的下游高端应用领域,公司经过多年行业沉淀在高端领域形成了突破,积累了中芯国际、台积电、华润微电子、华虹宏力、长江存储等众多优质客户,尤其在集成电路领域,成功实现了对国内8寸以上集成电路制造厂商超过80%的客户覆盖率。先发优势下公司与客户的紧密联系,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市场前沿需求,能迅速根据客户的需求,确立贴合行业领先的研发方向,保持研发的持续先进性。
    募投项目逐步投产有助于扩大公司产能,推动特种气体国产化进程公司2019年募集资金4.5亿元投资于"气体中心建设及仓储经营项目"、"电子气体生产纯化及工业气体充装项目"等项目,募投项目专注于特种气体业务,同时也包括高纯硒化氢、锗烷等新的中高端半导体电子特气产品。公司订单数量增多,高纯六氟乙烷、高纯二氧化碳等特种气体的产能瓶颈逐步显现,随着项目的投产,有助于提高公司特种气体产能,扩大特种气体供给,更好地满足市场对特种气体的需求。同时,募投项目将重点生产高纯特种气体,填补国内市场的空缺,加速特种气体国产化的进程,打破外资气体公司在中国的市场垄断地位,为公司长期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考虑到疫情后公司业务恢复与下游需求的不稳定性,我们下调2020至2021年的盈利预测,并新增2022年的盈利预测,预计2020-2022年的净利润为0.86、1.03、1.24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72、0.86、1.04元/股。基于公司在特种气体领域的先发优势,业绩有望长期受益,因此,我们维持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主要产品波动风险;下游市场发展不及预期风险;新冠肺炎风险

[2020-04-28] 江丰电子(300666):超高纯溅射靶材国产替代,7nm技术节点批量供货-年度点评
    事件:公司发布2019年年报,实现营业收入8.25亿元,同比增加26.98%,实现归母净利润0.64亿元,同比增加9.14%。2020年一季度报告显示,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39亿元,同比增加43.34%,实现归母净利润0.17亿元,同比增长55.65%。
    点评:超高纯溅射靶材是生产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关键材料之一,公司已在7nm技术节点实现批量供货。2019年总营收同比增长26.98%,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加9.14%。主要产品包括铝靶、钛靶、钽靶、钨钛靶等,这些产品主要应用于半导体(主要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领域)、平板显示等领域,超高纯金属及溅射靶材是生产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关键材料之一。目前公司的超高纯金属溅射靶材产品已应用于世界著名半导体厂商的先端制造工艺,已在7纳米技术节点实现批量供货。
    海外巨头垄断全球靶材市场,进口替代空间巨大。根据我们测算,2019年全球靶材市场规模约170.37亿美元,其中平板显示面板靶材市场规模约48.13亿美元;记录媒体靶材市场约50.68亿美元;太阳能电池靶材市场约45.7亿美元;半导体靶材市场约15.34亿美元,此外其他领域约为10.51亿美元。全球溅射靶材市场主要有四家企业:JX日矿金属、霍尼韦尔、东曹和普莱克斯,合计垄断了全球80%的市场份额。溅射靶材中最高端的晶圆制造靶材市场基本被这四家公司所垄断(均为AppliedMaterials合格供应商),合计约占全球晶圆制造靶材市场份额的90%,其中JX日矿金属规模最大,占全球晶圆制造靶材市场份额比例为30%。公司已经掌握高纯金属及靶材生产中的核心技术。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86、0.95、1.14亿元;EPS分别为0.39、0.44、0.52元,以2020年4月27日收盘价对应P/E为123X、111X、93X,看好公司在半导体靶材国家战略地位的深化布局和核心材料国产化的替代进程,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增长乏力、半导体靶材国产化进程不及预期

[2020-05-07] 万业企业(600641):离子注入机进展良好,未来持续受益国产替代机遇-年报点评
    核心观点:公司公告2019年年报和2020年一季报,受下游市场影响业绩略有下滑。2019年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8.69亿元,同比减30.3%,实现归母净利润5.73亿元,同比减41.1%。2020Q1公司实现营收3.17亿元,同比减32.0%,实现归母净利润7745万元,同比减62.87%。
    其中,2019年公司专用设备制造(离子注入机,实施主体为万业企业旗下全资子公司凯世通)实现营收8390万元,同比增44.4%。
    2019年,公司积极深化战略转型、投入研发,离子注入机取得良好进展。集成电路领域,2019年凯世通的低能大束流离子注入机迁机成功,顺利进入离子注入晶圆验证阶段,标志着公司具备先进制程的低能大束流离子注入整机工艺验证的能力,未来有望为全球先进制程逻辑、存储、5G射频、摄像头CIS、功率半导体等不同应用领域芯片客户提供离子注入工艺验证服务;光伏领域,2019年凯世通开发了新一代IPv6000光伏离子注入机产品,产能提升一倍,综合性价比大幅提升。
    展望未来,多因素助力国内迎晶圆建厂潮,凯世通有望持续迎来突破受益国产替代浪潮。政策、资金、市场三大因素助力,中国迎晶圆建厂潮,半导体设备迎来高景气度,国内万业企业旗下凯世通在离子注入机行业取得了较为良好的进展,未来有望持续迎来客户和订单突破。
    盈利预测与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年EPS分别为0.67/0.59/0.53,对应PE分别为29.13/33.13/36.92倍。采用分部估值法分别对公司离子注入机和房地产业务进行可比公司分部估值,给予公司20年专用设备制造营收40倍PS,基于公司房地产与其他业务盈利19倍PE,合理价值为21.79元/股,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晶圆厂建厂与良率爬坡不及预期风险;国产设备技术突破与订单进度不及预期风险;专利风险;技术更新换代风险。

[2020-04-27] 赛腾股份(603283):疫情影响一季度业绩,仍看好全年高增长-2019年报及2020年一季点评
    事件概述公司发布2019年年报和2020年一季报,2019年收入12.06亿元/yoy+33.3%,归母净利润1.22亿元/yoy+1.17%,扣非归母净利润1.09亿元/yoy+26.66%;2020年一季度收入2.56亿元/yoy-3.39%,归母净利润2055万元/yoy-43.83%。
    分析判断:2019年公司收入超预期、归母净利润低于预期,半导体设备业务是亮点。
    1)2019年公司收入超预期(预期为16.01%)、归母净利润低于预期(预期为19.49%),但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26.66%。公司归母净利润低于收入增速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公司智能设备制造业务毛利率下滑2.89个百分点,二是由于股份支付费用增加等因素导致管理费用率上升。2)从下游业务分项来看,消费电子板块,我们判断2019年为苹果手机投资"小年"、但TWS耳机销量大增带动资本开支大幅增长;新能源汽车板块,子公司赛腾菱欧科技实现净利润1806万元,完成业绩承诺;半导体设备板块,公司完成收购Optima株式会社,后者从事晶圆缺陷检测设备销售,8-12月业绩并表,5个月收入8582万元、净利润1181万元,简单计算预计全年收入和净利润分别约为2亿元、2800万元。
    疫情影响一季度业绩,仍看好全年高增长。
    1)公司一季度收入略降,主要是受到国内疫情影响发货和收入确认等延迟,叠加股权激励费用增加、去年同期高基数等原因,净利润下滑明显。2)今年为苹果"大年",但一季度是设备产业链淡季,相关公司大规模组织生产、发货并确认收入多在二三季度。3)受海外疫情影响,苹果产业链订单有所延迟、并有部分砍单迹象,但我们判断iPhone12虽有延迟但对新设备的需求量不会大幅下滑,仍看好公司全年高增长。
    投资建议苹果"大年"公司业绩弹性将显现,海外疫情导致苹果产业链订单将延迟,但新产品(新款iPhone、TWS耳机等)对新设备的需求仍在,我们仍看好公司全年高增长,结合并表因素,我们调整公司2020、2021年业绩预测,预计公司2020-2022年收入分别为16.22(原为15)、19.95(原为19.47)、24.4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3(原为2.11)、2.51(原为2.83)、3.08亿元,考虑到公司在苹果产业链组装检测设备环节中的领先地位,以及在半导体设备、汽车电子、新能源设备等领域的深度布局,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海外疫情超预期;下游3C产品更新换代不及预期;公司相关产品订单不及预期等。
12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