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6月10日,德国内阁通过了《国家氢能战略》。该文件指出,氢能对于德国核心部门(如钢铁和化学工业)以及交通运输部门的脱碳至关重要。未来,氢能技术可以发展成为德国出口的核心业务领域。同时,德国国家氢能委员会宣布成立,25位成员已由内阁任命。这是世界上首个远远超出氢的最终用途的战略之一,并且涵盖了全部动力燃料。 华创证券指出,氢来源广泛,特别是水制氢技术的成熟,氢燃料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清洁环保,将成为世界上的主要燃料及能量,成为名副其实的“终极能源”。中国氢能联盟组织30多家成员单位编制完成的《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称,未来氢能在中国能源体系中的占比约为10%,年经济产值超过10万亿元。 美锦能源(000723)增发筹建氢燃料电池电堆及系统项目等,形成氢能产业闭环。 建龙微纳制氢分子筛除用于氢气提纯外,还在尾气回收上得到应用。公司上市募资将加码制氢分子筛业务。 其他公司:雄韬股份、华昌化工。 [2020-04-27] 美锦能源(000723):煤化工业务承压,氢能受益新补贴政策-2019年报点评 事件:公司发布2019年报。公司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140.9亿元,同比下降7.0%;实现归母净利润9.6亿元,同比下降46.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9.6亿元,同比下降43.9%。 煤化工价格下跌,原材料采购成本上涨,导致业绩大幅下滑。2019年公司全焦产量571万吨,销售量612万吨,同比增速分别为-13.2%/-6.6%。 公司2019产品销售均价(包含副产品)较上年下降46元/吨,生产成本同比上涨113元/吨。经济需求放缓,淘汏落后产能,调整产业结构使传统下游受到严重冲击,导致副产品价格回落。公司原料煤自给率约65%,外购价格上涨导致成本增加。 公司将受益于新能源车补贴政策。截至2019年底,我国累计推广燃料电池汽车超过6500辆,建成加氢站超过50座,形成初创企业400多家,社会资本投入燃料电池汽车的积极性明显提高。2020年4月23日财政部、发改委等四部委发布《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将当前对燃料电池汽车的购置补贴政策,调整为选择一部分城市围绕燃料电池汽车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攻关,开展燃料电池产业化示范应用,中央财政将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示范城市给予奖励。目前公司氢能板块已实现产业链+区域双维布局,示范期间内将受益行业政策。 电容炭项目产业化落地在即。"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中试技术"暨电容炭研制开发项目已完成,并列入了山西省重大科技专项。电容炭作为军民融合产品,将主要用于高铁、军工、航天等重点领域。项目规划产能1000吨/年,生产线位于清徐精细化工循环产业园,项目计划分两期实施。2020年将启动500吨/年的一期工程,电容炭产业化建设正在加速。 盈利预测和投资建议:受海外疫情和减产协议影响,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跌,而煤化工产品售价与原油价格高度相关,我们下调20-21年eps为0.19/0.22元(之前为0.42/0.53元),新增2022年eps为0.23元。 公司作为燃料电池车头部企业,将受益于新补贴政策,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大股东质押率较高;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新能源推广进度低于预期;新冠疫情影响焦炭去产能进度。 [2020-04-29] 雄韬股份(002733):业务结构改善,新兴业务增长向好-2019年年报及2020年一季报点评 公司2019年业务结构改善,新兴的锂电池、燃料电池业务增长向好。公司坚定转型道路,20Q1业绩略超预期,2020年燃料电池政策强调"优质区域"和"核心部件",公司完善产业链布局和先发优势有望在未来兑现收益。维持公司2020-2021年EPS0.53/0.78元的预测,新增2022年EPS预测为0.86元,对应PE39/26/24倍,维持"增持"评级。 2019年资产减值拖累扣非归母净利润。公司2019年营收/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29.32/1.71/0.15亿元(同比-0.82%/+81.77%/-65.71%,下同),其中非经常损益主要由政府补助0.62亿元、公允价值变动和投资收益两项共计1.03亿元组成。 2019年计提资产/信用减值0.29/0.34亿元(主要系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参股公司铂鹿物流/应收账款减值),两项累计0.63亿元,同比增长2.7倍,拖累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 锂电池增长迅速,燃料电池有望放量。分业务看,铅酸/锂电/燃电营收21.76/6.01/1.42亿元(-4.64%/+26.23%/+69.89%),毛利率分别为15.46%/21.00%/50.29%(+5.19/+3.86/+0.54pcts)。从业务结构上看,铅酸电池营收收窄,系部分出货被公司锂电产品替代;另一方面公司持续开拓锂电用户,双因素作用下锂电营收增长迅速。2019年公司燃料电池系统出货170台(+7.5倍),营收突破亿元大关;2019年公司共有13款配套车型进入工信部《推荐目录》,意向订单达3000台套,燃料电池业务爆发在即。盈利能力方面,公司各业务毛利率均同比提升,系公司产业转移战略下降本初显成效。 20Q1业绩略超预期,坚定深化转型道路。公司20Q1营收/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4.3/0.28/-0.06亿元(-27.02%/+16.33%/+60.16%),略超预期,其中非经常损益主要包括政府补助和出售惠州雄韬股权产生的投资收益。20Q1内深圳和越南工厂订单饱满,春节期间公司照常生产完成交付。燃料电池方面,子公司广州雄韬氢恒科技获得开沃、南京金龙订单,将武汉工厂原材料、零部件运至大同、广州工厂生产并顺利交付。我们认为在燃料电池补贴政策强调"优质地区"和"核心部件"的背景下,公司在燃料电池方面的布局有望在未来几年兑现收益。 风险因素:燃料电池补贴政策不及预期,燃料电池系统订单落地不及预期。 投资建议:公司2019年业务结构改善,新兴的锂电池、燃料电池业务增长向好。 公司坚定转型道路,20Q1业绩略超预期,2020年燃料电池政策强调"优质区域"和"核心部件",公司完善产业链布局和先发优势有望在未来兑现收益。 维持公司2020-2021年EPS0.53/0.78元的预测,新增2022年EPS预测为0.86元,对应PE39/26/24倍,维持"增持"评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