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股网-股民首选股票评论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北京多举措提高核酸检测能力 对疫情防控意义重大(概念股) ...

2020-6-24 09:08| 发布者: adminpxl| 查看: 11325| 评论: 0

摘要:   23日下午召开的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传出消息:经过全面挖潜和扩能,北京市日核酸检测能力已由4万份提升至30万份以上。如按照规定比例进行混检,日均可检测100万人以上。各类农贸市场、餐饮、 ...
  23日下午召开的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传出消息:经过全面挖潜和扩能,北京市日核酸检测能力已由4万份提升至30万份以上。如按照规定比例进行混检,日均可检测100万人以上。各类农贸市场、餐饮、食堂、外卖、快递、物流等人员必须全面进行核酸检测,中高风险街乡医务人员、防疫一线人员和交通、商超、银行等服务领域人员必须全面进行核酸检测,即将解除集中医学观察的重点人群要进行二次检测。

  核酸检测对于早期发现感染者、实施精准防控具有重要意义。上海证券魏赟认为,核酸检测人群的进一步覆盖和核酸检测的常态化将推动试剂需求持续增长,从而带动相关企业全年业绩增长。看好在新冠检测试剂盒带量采购中入选的企业,以及产能较丰富的龙头企业,包括华大基因、万孚生物、迈克生物等。

[2020-06-13] 华大基因(300676):打造全球体外诊断龙头-首次覆盖报告
    新冠疫情大幅提升华大全球地位,借火眼实验室打造全球体外诊断/IVD龙头过去,市场把华大定位于基因测序的龙头,此次新冠疫情,展现了公司IVD领域多技术平台的优势和潜力。新冠试剂对公司而言不仅是一次性的业绩贡献,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和思考:1)此次新冠疫情,我们预计全年公司有望在海外建设超过100个火眼实验室,以新冠试剂为基础,未来将源源不断的输出公司产品线和全方位的服务--生育健康、肿瘤、感染防控等,将掘金目前全球700亿美元IVD市场。火眼实验室,主要由华大作为承建方和运营方,当地政府作为所有者,结合当地的实际需求,可合作和探索的模式和空间非常大,值得期待。2)此次新冠疫情,公司将转变过去一味追求高通量测序等高端技术,更多考虑用性价比更高的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因地制宜。看长远,华大基因有望成为全球体外诊断TOP5。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1/2022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94.56/76.35/82.25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27.07/17.51/20.74亿元,EPS分别为6.77/4.38/5.18元,目前市值没有体现公司的行业地位和格局,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未来感控和肿瘤业务将比肩甚至超越生育健康近年公司的主要盈利业务是生育健康,无创产前诊断贡献了绝大多数利润。未来,公司会不断开发新的商业应用、培育新的检测需求、抢占新的广阔市场:耳聋、地贫、新生儿遗传代谢等产品已经进入市场,将进一步做大生育健康业务;其次,公司拥有全世界领先的病原微生物宏基因测序技术和数据库,具有检测范围广、无需预先培养样本、检测通量高、可检测未知微生物、指导用药的综合优势。相关研究应用已与华山医院感染科张文宏教授等人合作近4年。我们预计新冠检测也将常态化,持续为公司感染业务做贡献;公司将重点在肿瘤的筛、诊、监的全景防控领域加速发布新产品,以正式注册和LDT产品两种形式尽快商业化。未来感染和肿瘤业务至少可以比肩生育健康板块,是公司强有力的增长点。
    风险提示:海外业务推进不及预期;新产品商业化不理想;竞争格局恶化等

[2020-06-16] 万孚生物(300482):POCT细分领域领头羊-深度报告
    POCT:"即时、即地、便捷",用于突发急救与个人健康管理等场景。医疗器械发展出现两种趋势。一是实验室集成自动化;二是小型化、个性化与信息化。检测快速化、操作简便化、结果及时化的POCT产品应运而生,由于能减少样品转送流程,缩短报告时间,得以顺应现代社会快节奏的工作方式并满足个性化的服务需求,应用领域已涵盖临床检验、重大疫情监测、个体健康管理、食品安全监控、现场执法检测和军事与灾难救援等多元化场景。
    国内POCT行业仍处在快速成长期,进口替代潜力大。国内POCT市场处在展初期,整体规模小,基层渗透率低,增长空间大。2018年全球POCT市场规模约240亿美元,年复合增速约8%;2018年国内POCT市场规模约14.3亿美元,我们预计未来几年继续有望保持25%左右高增速。国产厂家集中度较低,且罗氏、雅培和强生三家外资"巨头"占据市场近半壁江山。我们预计随着分级诊疗促进市场下沉、危急重症"五大中心"建设以及新冠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升行业认知度,POCT在未来几年将继续维持强劲的增长活力,基层POCT渗透率有望提高,国产企业进口替代潜力巨大。
    公司是国内技术平台和产品线最丰富的POCT行业龙头。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公司已成为国内POCT行业技术平台布局最多、产品线最为丰富的企业。公司现有免疫胶体金、免疫荧光等八大技术平台,并形成了心脑血管疾病、炎症、肿瘤、传染病、毒检(药物滥用)、优生优育等检验领域的丰富产品线。公司产品销往14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7-2019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CAGR分别达到55.86%和38.77%。公司收入主要由慢病和传染病检测高增值业务带动,2019年收入、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达到20.72亿元、3.87亿元和3.71亿元。
    短期新冠产品贡献业绩弹性,中长期免疫荧光和毒检妊娠业务有望恢复30%以上增长。短期看,胶体金平台流感系列产品和新冠胶体金试剂产品共同带动胶体金业务快速增长。尤其是随着新冠胶体金试剂产品陆续获得欧盟CE及其他国际市场准入,在海外需求暴增的情况下,新冠胶体金试剂贡献主要业绩弹性。我们从公司2020Q1预收账款中高达4.1亿中可见一斑。中长期看,公司免疫荧光平台目前国内装机数第一,试剂种类业内最全。我们认为受益于国内心标检测的需求巨大且呈日益增长趋势和近年来危急重症中心的建设,且随着糖尿病、栓塞、激素、肿瘤、颅脑损伤等标志物的市场推广继续加强,我们认为荧光平台未来整体增速可维持在30%以上。
    化学发光、分子诊断和电化学平台成为新的业绩增长点。1)在化学发光领域,我们假设公司在国内市场份额达到3%,则稳定收入规模将超过5亿元,未来几年具备连续翻倍增长的潜力,化学发光也将成为公司又一个主流平台。2)在分子诊断领域,公司已成功进入传染病试剂卡和肿瘤ctDNA检测等多个领域。2020年3月,公司与BMS达成合作,共同推动基于弈景系统的MSI检测作为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伴随诊断在中国注册获批,我们预计2021年有望获批上市。
    分子诊断是IVD目前增速最快的细分领域之一,CAGR接近25%,我们看好该领域长期市场前景。3)在电化学领域,2019年公司向市场推广的血气和凝血产品,该领域目前国产占比不足10%,由于五大危急重症中心的建设要求需要配备血气凝血产品,我们认为万孚等国产品牌加速进口替代迎来良机,国内凝血和血气检测市场或将重新洗牌,我们看好该平台未来几年实现年收入上亿。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0-2022年收入分别为28.33亿元、35.82亿元、45.11亿元;预计公司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62亿元、7.10亿元、9.26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64元、2.07元、2.70元,参考同行业可比公司估值水平,对应2020年估值50倍-60倍PE,对应合理价值区间为82.00-98.40元,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注册进度不及预期;新产品推广不及预期。

[2020-05-19] 迈克生物(300463):发光新冠试剂获批,或带动销售及装机
    发光平台新冠试剂获批,成为国内首家核酸+抗体双证企业公司公告化学发光平台新冠病毒lgM和lgG检测试剂盒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至此,公司成为国内市场唯一一家核酸+抗体(新冠检测)双证全覆盖企业。我们认为,发光平台的新冠试剂获批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试剂销售可增厚业绩,另一方面更长远意义在于有望显著带动发光仪器i3000和i1000的装机进院。我们上调盈利预测,预计20-22年EPS为1.24/1.47/1.79元(前值1.18/1.42/1.76元),调整目标价至53.94-56.42元(前值为43.20-45.56元),维持"买入"评级。
    短期影响:试剂销售增厚业绩,后续发光+胶体金+核酸三管齐下我们认为,化学发光法检测新冠病毒具备差异化优势:1)相比核酸检测,化学发光法检测具备时间更短、采样更方便、对实验室环境要求更低等优势,可作为核酸检测较好的辅助诊断产品;2)相比胶体金,化学发光法检测具备高通量、更高的准确性和特异性等优势,适合医院批量筛查。公司是国内新冠检测产品最齐全的厂家之一,目前核酸产品已获得NMPA、CE认证及FDAEUA,发光产品已经获得NMPA及CE认证,胶体金产品已获CE认证且具备出口资格。我们保守估计全年新冠试剂有望贡献收入3-4亿元,贡献净利润1.0-1.5亿元,公司也有望借此契机加速经销渠道建设。
    更长期影响:有望显著带动仪器装机,或为加速进口替代重要窗口我们认为,化学发光平台新冠试剂盒获批的更重要意义在于带动仪器进院,仪器装机后对其它常规试剂的销售具备正面作用,公司有望借此契机加速打入三级医院市场,加速国产替代。我们预计截至19年,公司化学发光仪器市场保有量在2500-3000台,我们认为20年在发光新冠试剂催化下,仪器新增装机量有望达到1000-1500台,奠定后续试剂上量基础。其它业务:目前已在逐步恢复,不改长期增长逻辑公司生化、发光等常规项目1Q20受到医院门诊量下降影响,收入同比有所下滑,但目前已在恢复:1)化学发光:看好20-22年收入CAGR超30%,带动自产IVD板块维持约25%收入CAGR;2)生化:量值溯源能力国际领先且产品定位偏高端,看好20-22年收入CAGR约15%);3)血球等新品有望快速放量,我们预计流水线20年有望签单50-60条。
    自产步入收获期的IVD龙头,维持"买入"评级考虑新冠试剂盒销售及对装机的带动,我们上调盈利预测,预计20-22年归母净利润为6.90/8.18/9.98亿元(前值6.60/7.94/9.82亿元),同比增长31%/19%/22%,当前股价对应20-22年PE估值39x/33x/27x(对应20年自产板块PE为44x)。基于2020年业绩,采用SOTP方法,考虑i3000上市时间较晚,20年化学发光收入体量略低于国产主要对手,给予自产板块20年51-53xPE(可比公司平均PE58x)、代理板块14-16xPE(可比公司平均PE15x),对应目标价53.94-56.42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试剂招标降价,产品销售不达预期,研发进度低于预期。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