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发改委等六部门近日下发《广东省培育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全面系统地对新能源产业集群进行布局。“海上风电领跑工程”位居八项重点工程之首,将争取国家支持建设专属经济区近海深水区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出台省内扶持海上风电发展的相关政策,争取2025年前海上风电项目实现平价上网,到2025年底累计投产海上风电约1500万千瓦。 欧洲海上风电市场经过30年的努力发展已经实现平价上网。我国海上风电资源开发潜力超过3500GW,且靠近东南部电力负荷中心区域,拥有极大的发展空间。补贴海上风电可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实现能源转型,提高能源安全系数。 明阳智能前三季业绩预增56%至75%,海上风机订单丰厚。 东方电缆在高端海缆领域龙头地位稳固。 中材科技(002080)叶片产能8.35GW,为全球风电叶片前三甲,稳居国内第一,技术水平领先。 日月股份(603218)今年建投了年产18万吨海装关键铸件项目,以应对海上风机装机量提升和陆上风机大型化趋势。 [2020-09-18] 明阳智能(601615):风机销量大幅提升,前三季度业绩同比高增-点评报告 事件:明阳智能发布2020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增公告,预计2020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8-9亿元,同比增长55.76%-75.23%,其中单三季度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7-3.7亿元,同比增长50%-105.56%;预计2020年前三季度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7.7-8.7亿元,同比增长72.07%-94.42%,其中单三季度预计实现扣非净利润2.5-3.5亿元,同比增长47.06%-105.88%。 业绩大幅增长得益于风机销量大幅增长: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业绩同比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国内风电行业整体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公司在手订单维持高位及供应链整合能力增强,使得公司风机交付规模上升导致营业收入增加。此外,公司2020年前三季度持有电站权益并网容量较上年同期增加,发电收入较去年同期有一定幅度增长。 大风机市场引领者,在手订单充足:随着风电平价时代的到来,风电机组大型化成为必然趋势。上半年公司MySE系列海上风机新添11MW-203机型,成为中国最大功率海上风机,也是全球第三大海上风机。目前公司正在进一步推进10MW漂浮式风电机组和12-15MW海上大机组的研发,进一步巩固公司在海上风电领域的技术和产品优势,为中国海上风电平价积累更深厚的技术基础。截至2020年上半年,公司风机在手订单达15.13GW,同比增长23.6%,其中,陆上风机占比为58%,海上风机占比42%,公司在手订单中单机功率3MW及以上机组占比合计约95.16%。充足的在手订单规模为公司未来的收入利润提供了足够的保障。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0年-2022年的净利润分别为13.82亿元、17.31亿元、20.25亿元,净利润增速分别为94%、25%、17%;维持买入-A的投资评级,目标价为18.5元。 风险提示:国内风电装机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等。 [2020-09-28] 东方电缆(603606):海缆龙头,持续受益于海风发展-动态研究 公司在高端海缆领域龙头地位稳固。近日,国家四部委联合印发新兴产业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提到了加快新能源产业跨越式发展,聚焦新能源装备制造"卡脖子"问题,加快高压直流海底电缆等核心技术部件研发。公司一直致力于高端海底电缆及海洋脐带缆等产品的研发和制造,高端生产基地从德国、瑞士、意大利等地引进当今先进的生产及试验设备,公司世界首创的500kV海缆系统,突破核心技术,产品已应用于宁波-舟山500千伏联网输变电工程,逆转了我国超高压电力跨海输送需要依赖进口的局面,公司在高端海缆领域具有突出优势。 可转债发行启动,新产能投放在即。公司于近期公开启动可转债发行,计划募集资金8亿元,扣除相关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高端海洋能源装备系统应用示范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高端海洋能源装备系统应用示范项目已经于2017年12月取得发改委备案,2019年7月完成环评手续,预计2021年7月投产,项目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45.2亿元(含税),年均利润总额达到4.1亿元。公司持续推进"海陆并进"的策略,上半年公司海缆及海洋工程营业收入达到4.94亿元,同比增长79%,占公司整体收入比例达到53%。上半年公司综合毛利率达到29.53%,同比增长3.73个百分点,净利率17.21%,同比增长5.12个百分点,中报披露在手订单超过80亿元,新产能的投放会带动公司海缆业务快速推进。 短期受益于海上风电抢装,长期受益于深海风电资源的开发。2021年后,海上风电国家补贴将全部取消,导致短期海上风电出现抢装。截至2019年底各个省规划内核准海上风电总容量3500万千万,并网容量592.8万千瓦,其中,江苏、广东核准规模超过千万千瓦,福建、浙江核准规模逾三百万千瓦,近海风电场资源有限,我国深远海域可开发空间较大,且风速更高、更加稳定、规模经济效应更好,未来有望成为发展的重点。深海风电资源开发需要更长距离的海底电缆,公司直接受益。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我们认为,1)公司在高端海缆领域龙头地位稳固;2)可转债发行启动,新产能投放在即;3)短期受益于海上风电抢装,长期受益于深海风电资源的开发。预计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4/9.5/12.1亿元,对应的PE分别为23/18/14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风电政策波动风险;电缆业务及毛利率下降风险;在手订单交付不及预期;可转债发行进度不及预期;新产能投放进度不及预期;大盘系统性风险。 [2020-09-14] 中材科技(002080):中材科技的认知差,成长的玻纤,拐点的锂膜-深度报告 玻纤:周期弱化,成长突出。市场普遍存在玻纤为强周期性行业的认知,站在目前时点看未来3-5年,我们认为玻纤行业供给可控,周期性弱化,龙头的成长性将极为突出,并有望带来利润和估值的全面提升。首先,在需求端我国玻纤历史4年增速均超过10%,在可预见的未来5年,由于玻纤下游主要应用领域如汽车、电子等需求在扩张,同时玻纤作为低成本高强度材料,下游应用极广且在持续拓宽,未来3-5年需求增速有望超过10%,需求成长性较强。其次,玻纤供给端趋于稳定,新增产能有序可控,价格战不存在市场基础,2020年9月的玻纤涨价确认了价格底部,长期有望小幅向上,周期性弱化。中材科技旗下泰山玻纤作为行业龙头,通过冷修持续降低生产成本,成本持续降低叠加产品高端化使公司获得超额利润率,超额盈利能力又使其具备产品定价权和产能扩张权,最终形成良性循环。泰山玻纤有望持续保持超越行业平均水平的增速和利润率,进而有望带动利润和估值的持续提升。 叶片:抢装之后仍有看点。2020年为风电抢装大年,中材科技叶片业务规模创历史新高。但市场对抢装之后的叶片业务存在担忧,我们认为2020年陆风抢装后中材叶片还存在海风增量和海外增量,同时陆风平价上网时代和海风都催生一个必然需求,即通过叶片大型化带动发电效率提升,中材叶片在此领域将大展拳脚,市场份额有望持续提升。中材叶片于2017年全面推行"两海"战略,积极开拓国际化市场。同时,陆风平价上网时代和海风都催生叶片大型化需求,而大型叶片技术难度较高,需兼具叶片大、重量轻、强度高的特点,只有少数厂商具备量产能力,中材叶片在此领域将大展拳脚,市场份额有望持续提升。 锂膜:飞跃已经开始,龙头冉冉升起。市场广泛认为公司锂膜业务还处在培育阶段,但公司目前已是CATL的主要供应商,海外LG、SK、ATL也已批量供货,成为电池巨头的供应商极具说服力,显示了公司产品质量和一致性已进入一流水平。2020年下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需求复苏,公司出货量、下游客户供货占比均有明显提升,目前锂膜业务正处于出货量、利润、估值的三重拐点。根据当前电动车及锂电池行业发展趋势,预计未来5年行业需求增速约为30%,在湿法替代干法的趋势下,湿法隔膜的需求增速预计超过30%。中材科技通过整合湖南中锂,产能和出货跃居行业第二,2020年H1中材锂膜实现营收8440万元,净利润1037万元,同比大幅增长。湖南中锂2020年H1营收1.5亿元,净利润-1956万元,7月单月中锂营收6215万元,接近上半年单季度水平,预计8月、9月及后续出货仍将持续提升,目前正处于出货量、利润、估值的三重拐点。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0-2022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62.1、179.8和192.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5、23.9和25.8亿元,对应PE分别为15、13和12倍,分部估值目标市值510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玻纤需求不及预期风险,风电抢装及后续发展不及预期风险,锂电池隔膜业务拓展不及预期风险。 [2020-09-11] 日月股份(603218):大兆瓦风电铸件交付与核废料罐研发进展顺利-动态跟踪 提要:我们判断,公司近期经营良好。一方面,风电铸件业务受益行业发展向好与产品结构优化;另一方面,核废料储运罐新产品研发取得阶段性进展,有望于2021年实现批量供货。具体如下。 1)招标统计显示风电行业发展向好,利好公司主业成长。据微信公众号"每日风电"8月12日报道,2020年初至8月10日,中国大陆共新增163个风电项目中标,总规模17.94GW,我们测算,相当于2019年新增并网(25.74GW)的69.7%;涉及17家风机厂商,居于前列的金风科技、远景能源、明阳智能、上海电气合计份额58.2%,皆为公司的重要客户。 2)顺应市场发展趋势的大兆瓦风电铸件交货进展顺利,有助巩固市场竞争优势。公司2020上半年4MW以上轮毂及底座等产品销量1.26万吨,接近2019全年同类产品销量(1.36万吨),占当期风电产品销量(16.68万吨)7.55%,较2019全年提高2.22个百分点;中报预计全年大兆瓦产品销量可至5万吨以上,我们认为实现概率较大,其收入占比提高有助进一步改善主业毛利率。 3)核废料储运罐研制进展顺利,有望实现进口替代。公司间接持股51%的孙公司日月核装备已于2019年11月设立;据2020年中报披露,核废料储运罐产品已完成首个铸造测试件生产。我们预计,该产品将大概率按计划于2021年实现批量供货,打破欧美垄断,推动行业发展。 维持"强烈推荐"评级:我们预计,公司将于2020-2022年实现盈利8.96亿元、12.49亿元、13.94亿元,对应当前股本下EPS1.08元、1.50元、1.68元,对应2020.9.10收盘价18.9倍、13.6倍、12.1倍P/E。如按当前总股本30%之上限增发,则摊薄后EPS分别为0.83元、1.16、1.29元,对应2020.9.10收盘价的P/E分别为24.6倍、17.6倍、15.8倍。 风险提示:国内外风电建设,以及公司业务发展与成本管控,或不达预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