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团购概念上市公司有哪些?社区团购概念股一览 2020年社区团购概念股最新动态与价值解析: 社区团购引巨头入局 相关概念股能否站上风口? 2020年以来,受疫情的催化,大半互联网巨头纷纷进军社区团购,阿里、腾讯、美团、拼多多、滴滴纷纷入局,这一生鲜电商模式火速向全国扩张。面对市场的火热追捧,所有社区团购平台都借助新的风口,把生鲜超市开到了许多城市居们的家门口。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目前有200多家社区团购企业。据网经社“电数宝”电商大数据库显示,从2019年1月至2020年11月26日,国内社区团购类电商领域共发生26起投融资事件,共计融资超117亿元。有机构预测,到2022年市场规模将会超千亿元。 “社区团购”为何能吸引如此多的关注?首先我们要理解它的概念:社区团购通常的操作是居民通过社区里的“团长”预订生鲜食品、日用百货等商品,次日送达或者居民自提。 这种团购模式有着显而易见的好处:对于平台而言,采用先拼团后采购、送货的类预售模式,基本不占用周转资金,可以迅速扩张;另一方面,通过招募社区“团长”,利用“团长”的人缘优势拉新人,加上拼团自带社交裂变属性,能够以较低的获客成本收割社区用户,缓解平台的流量焦虑。而对于消费者来说,社区团购在价格上要低于淘宝等线上电商平台售价,同时它的及时性要好于传统零售电商。目前,社区团购主要活跃分布在国内的一至四线城市,以下沉市场为主。 那么,在中国沪深两市中,社区团购概念股龙头板块有哪些? 以下是社区团购股票上市公司一览表,社区团购最有价值股: 相关概念股 怡亚通(002183):2020年6月10日互动平台回复:小怡家是公司旗下社区社群团购模式的新零售平台,依托团长向群内用户销售生鲜水果、日常用品等复购率高的产品以及高品质的定制化、个性化商品服务,为社群以及社区居民解决生活刚需的同时还为其提供定制化商品及多元化定制服务。 步步高:公司的社区拼团平台为“小步优鲜”。 煌上煌(002695):公司目前已布局了社区团购。团购业务主要指包括真真老老(粽子和月饼系列)、煌上煌常温包装产品,与企事业单位、大型工厂、封闭型渠道开展的业务。截止2020年11月4日,公司已实现团购业务3100余万元。 [2020-09-14] 怡亚通(002183):周国辉 供应链领跑者 如果说内外双循环的发展战略是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的任督二脉,那么,供应链就是打通任督二脉开启中国经济大小周天的内功心法。 谈起供应链,怡亚通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周国辉俨然武道高手,作为供应链行业的奠基人,神情中别有一种激情与憧憬。23岁的怡亚通虽几经挑战,作为中国第一家供应链上市公司与行业龙头,却总能紧跟时代脚步,面临新的历史机遇,的确当浮一大白。记者近日专访了周国辉,在他看来,供应链不仅会改变企业的发展路径,甚至还正在改变整个中国与世界。 怡亚通总部位于深圳龙岗区李朗路的怡亚通整合供应链基地,这里既不同于工业园的车间轰鸣,也有别于写字楼的人头攒动,更不同于物流园的喧闹嘈杂,相对安静很多,最大的感受是于特区的繁华之外自成一体,就像供应链这个行业一样,说起来都不陌生,深入看却并不熟悉。 主楼一楼是怡亚通的全球供应链体验馆,展示了怡亚通的前世今生,包括深度380分销平台、供应链商业生态圈等。 怡亚通目前拥有500余家分支机构,员工逾万人,年业务量近1000亿元,在国内320多个城市覆盖200多万终端商家,服务2600多家知名企业,包括1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是中国服务网络、覆盖行业、业务规模、创新能力居领先地位的供应链综合运营服务商。 展厅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块巨大显示屏,记者看到正在实时监控上海金桥、深圳李朗、香港捷通等全国各地怡亚通供应链企业的仓储物流场景,见证其在全国的庞大线下平台体系。 周国辉的办公室位于办公楼三楼,兼做会议室与陈列室,对门摆放着怡亚通最新孵化的产品:一个巨大的绛紫色酒坛,周国辉说,这是怡亚通近年主打的品牌服务模式孵化的新产品,由于品牌服务等创新模式的加持,怡亚通不仅能化解供应链模式最为市场关注的高负债、低毛利问题,还能为成千上万的品牌企业创造新发展路径。 怡亚通目前正在推动供应链商业生态战略,致力于打造“广度综合平台+380新流通平台+生态链公司”跨界融合的供应链共享经济平台,但这些概念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仍然颇为模糊,加之其业务以 To B模式为主,近年又逐渐延伸至B2B2C领域,链条较长,自然很难被投资者完全理解。包括周国辉本人,尽管是这一行业领军者、推动者,但外界真正了解他的思想,读懂他的理念的人并不多见。因此,我们采访的话题从他的创业经历开始,探寻他如何构建供应链改变中国的愿景。 南征北战 挖到第一桶金 特约记者:您作为供应链行业的先行者,据说很早就显露出商业天分,大学时就开始创业,还记得当时的具体情形吗?有什么收获或者启发? 周国辉:我是广东五华客家人,1984年考入深圳大学计算机系,家中兄弟姐妹五人,生活比较紧张,读书时就想着创业改变命运。当时最擅长的是逻辑电路,毕业之前我就设计了一款报警器,遇到煤气泄漏阻抗发生变化,引动放大器产生蜂鸣报警。我用这个创意设计参股了一家企业,算是最初的尝试,可惜市场销售并不好。这个经验让我明白,创业其实是九死一生,年轻人创业最好要有合适的平台,利用平台资源弥补不足,然后充分发挥自己的长项,否则,单打独斗,大概率会失败的。 我真正创业应该是1988年,因为邻近香港,当时深圳的计算机核心件贸易很活跃,主板、硬盘、机箱等很多配套器件很全,自己学的是计算机,一边毕业实习,一边就搞起了组装计算机生意,后来转战到市场需求更大的北京中关村,算是淘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特约记者:之后改行到沈阳投资通信产业,您为什么会做出这么大跨度的转型?对后来发展有什么影响? 周国辉: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我真不会做出这么冲动的选择。当时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是到1993年前后,组装计算机的利润空间因为竞争加剧变得很小,但移动通信刚刚萌芽,感觉大有希望;其二是因为在中关村认识了一些东北朋友,经他们介绍,辽宁省水利厅有集群网络,美国军用技术,一个基站辐射60公里,除去防汛等用途之外,还可以把闲置信道共享市场运营。当时大哥大手机是4万元左右一台,如果这个项目做成,成本可以控制在8000元以内,几倍的利润,于是就和朋友一起投资2000万元。公司花了两年时间才完成基站组网,可正式运营没多久,中国移动技术升级,手机成本掉到1万元左右,我们的项目根本没有利润空间了,最后只收回50万元加一辆奔驰车。这中间有两个教训比较深刻,其一,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战略选择要有超前眼光,方向错了再努力也没用;其二是团队要得力,管理层面要自己掌控。当时运营团队必须由当地人负责,胸脯拍得很响,但执行效率不佳,本来有半年时间,赶在中国移动调价之前快速铺开,完全可以收回成本。团队没搭好,再好的战略也没用。 上下求索 发现供应链 特约记者:您是如何走出这次挫折的,后来怎么成立怡亚通并开启供应链行业的? 周国辉:那次投资失败损失很大,但好在当时年轻,内心仍然充满斗志,大不了从头再来。1997年处理完沈阳项目就回到了深圳,一开始还是有些迷茫,找不到发展方向,于是就重新联络以前做计算机的朋友,提议我在深圳帮他做计算机配货,采购主板、机箱、显示器、电源等等。合作方式有两种:如果我自己出钱,就可挣多些利润;如果我不出钱只出力,他就给我3%的服务费,这其实就是供应链模式的最初源头,从实战中想到的。 我当时手里没什么钱,就选了挣3%的服务费,从香港进口各种主板、显卡、声卡、驱动器等,然后用集装箱发到北京,50台一箱。感觉这生意还行,就注册创办了深圳怡亚通商贸公司,当时还没想到这就是供应链业务,但实际已经开始操作了,也可以理解成供应链就是传统商贸流通中发展起来的。 毕竟我是学计算机专业的,业内朋友也比较多,陆续接了方正电脑的业务,后来又导入清华同方、联想,生意越做越大,到2003年,公司有100多人,业务量接近50亿元,开始有能力跟世界500强企业合作。这时思科通过英迈国际找到我,要做中国市场,经过非常复杂严格的审核招标,最后把相关业务外包给我们。 这是怡亚通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点,结合与思科的谈判经验,用国际化视角加以反思,从中提练出了商业模式的精华部分:客户的非核心业务,就是怡亚通的核心业务!如果把客户的外包业务都承包下来,采购、仓储、物流、分销等等,不就是一条完整的供应链服务?供应链行业模式终于清晰起来。2004年2月,我们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后,正式更名为深圳市怡亚通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成了这一领域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美国物流协会升级为供应链协会,还比我们晚一年多。 特约记者:您后来作为供应链行业的推动者,对供应链的概念做了很多完善与升级,您是如何在怡亚通的实践中发展出供应链模式? 周国辉:回顾怡亚通的发展历程,可以分成三个十年。 第一个十年从1997年算起,我们是做基础的供应链服务,就是采购执行、销售执行、进出口服务等,这时的核心是做服务,帮企业定制特色的个性化服务;怡亚通的优势是进入了全国保税物流园,同时投入上亿元建立了系统网络,规模从0做到300亿元。 第二个十年从2007年上市算起,看到这个行业已经充满竞争,必须进行二次创新。我认为一个企业十年不变是很危险的,因此,我们开始打造流通行业供应链服务,也就是深度供应链,《哈佛商业评论》将这个模式比喻为“从干线到动脉再到毛细血管的渠道下沉”。我们规划是从个性化服务发展到平台化最后到生态化。2010年推出了深度380分销平台计划,至今在全国320个城市建立分销平台,服务超过2600个品牌商,覆盖200万个终端门店,建成供应链商业生态圈;并且推出星链,打造B2B平台,最终将规模从300亿元做到1000亿元左右。 第三个十年从2017年开始,根据形势需要,我们开始推动“广度综合平台+380新流通平台+生态链公司”的供应链商业生态战略,希望突破千亿元,达到万亿元规模。前面的两个10年,供应链模式主要是资金驱动型,比方说客户给我商品,那么我们要先付钱给客户,再把货运到我们仓库,再分销到终端渠道;又因为是海外进口,我们需要银行的额度到海外开证,再交给下游的客户从中收取服务费。也就是说我们在过去虽然做到1000亿元的规模,但我们是靠自有资金或者银行贷款来支撑的,这种供应链模式离开资金支撑是很难持续增长的。 打造整购APP 启动“平台+”战略 特约记者:的确,这种发展模式颇受资本市场质疑,用高负债做大规模,投资者担心风险过大,而且没有强大资金链也很难维系,您如何化解这一矛盾? 周国辉:没错,如果继续过去的供应链模式,完全依赖资金驱动,我们是很难再上新台阶。我们正在分三步走来推动供应链再一次转型升级。 首先,调整我们的商业模式,我们现在靠整合驱动,靠能力驱动,靠营销驱动,来把平台规模做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导入更多的增值服务,发挥平台优势加上各种增值服务,合起来就形成我们的商业生态。 其次,进行组织变革、模式创新,从质变到量变,最后实现裂变。所谓质变就是你本质上要变,变更模式再把它放大是量变,放大以后再放大就需要裂变了。如果是按照过去的模式,是不可能实现第三个十年目标的,所以我们要脱胎换骨,我们在这段时间对公司进行了重构、重整,2018年引入深投控作为第一大股东,从股权结构到公司治理都在做相应变革。 第三步就是公司的数字化转型,我们跟阿里云合作,即将推出整购APP,作为全新的供应链平台,有点像B2B领域的美团,把这些个性化服务变为平台模式,推动平台走向生态模式。 特约记者:整购APP应该是您的数字化转型平台的新亮点,但如何在阿里、京东、拼多多等众多电商平台中胜出呢? 周国辉:首先,我们的定位是B2B,面向企业或者商家,而那些电商平台都是To C的,面向最终消费者,定位不同,整购APP并不与这些既有的电商平台正面竞争,相反我们还可以为这些平台的商家提供商品和服务;其次,我们拥有380新流通中的几百个线下分销平台以及近200万线下终端,把这几百亿元的采购/分销规模转移到线上,会保证整购APP的起点更高,对提升运营效率、服务效率、客户体验帮助更大,也更能推动平台实现裂变;再次,现在任何一个平台,任何一个零售商都在跨界,都有不同程度的交集,商超、电商、新流量平台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 怡亚通的供应链生态是无边界的,我们可以把电商平台当做商超来理解,怡亚通负责提供上游货源给京东、天猫、唯品会、苏宁易购、拼多多等线上渠道,他们现在都跟我们有合作,我们不会抢他们的市场份额。此外,从产品角度来看,我们有商品供应链,确保提供的商品均为正品,价格较其他B2B电商平台更优惠,给终端更大的利润空间。而从营销角度,我们正在推动合伙加盟模式,在全国范围招募100万个怡亚通的营销合伙人,快速解决市场推广问题。所以,我们的整购APP并不是单纯的电商平台,而是另辟蹊径的“供应链+”创新。 转型升级 化解资金链难题 特约记者:很期待您的整购APP早些面世,希望能开创供应链行业新局面,但您还没有讲完如何化解资金链的问题。 周国辉:整购APP预计9月会正式发布。针对负债率和现金流的问题,我们正在推出产业供应链(综合商业服务平台),可以在不占用大规模资金的前提下做大产业规模,实现我们的万亿目标。其核心理念就是怡亚通输出品牌、管理、平台、网络等资源,在全国各个城市,与地方政府、国有企业合作打造供应链平台,我们称之为供应链综合商业合资公司,目前已经成立16家,今年目标是30家,三年计划达到100家。综合商业合资公司里,当地国企是大股东,怡亚通是小股东但负责公司运营,形成以怡亚通为中心的上百家卫星公司,打造出全新的产业供应链平台。运营模式上怡亚通类似中央厨房,统筹共享平台,支持卫星公司形成规模效应;财务上可以合并利润,但不合并负债。这样怡亚通既可以持续做大规模,又不会出现资金占用过高。 特约记者:除了上述对产业供应链服务进行模式创新的延伸外,公司在投资者关注的380新流通领域有哪些转型升级? 周国辉:单一的分销模式已不再适应品牌与终端的创新需求,中国流通业需要以供应链2.0模式打造更全能的供应链B2B平台,帮助品牌商、供应商构建扁平化渠道,快速直供终端,提升销量,构建扁平化、共享化、去中心化的新流通商业格局。“平台服务+品牌服务+新零售”三维一体的供应链B2B平台正是我们打造的的核心优势。 我举个例子,像这里摆的钓鱼台珐琅彩酒,由怡亚通设计开发,生产与品牌还属于钓鱼台酒厂,通过怡亚通平台的品牌营销、渠道分销和零售服务,2019年实现了近3亿元的销售规模,未来上线整购APP,销量肯定还会更进一步增加。这些新产品、新品牌如果由企业自己推广、销售是很难打开市场的。我们就是通过平台优势,帮助上游企业拓展市场,做大做强品牌,因此,各地合作方很乐意跟我们合作,通过这种方式,让过去二十多年打造的平台价值据此深度开发与多维变现,实现预期目标并不难。 这种模式里包含了平台+产品创新、平台+营销、平台+网络等多种细分策略,核心思想就是上游助力品牌,下游赋能终端,中间由怡亚通打造商品供应链平台,有效促进商品的高效流通。当这些创新规划都落地的时候,怡亚通供应链模式也就完成了转型,高负债模式将彻底转变。 采访结束时,外面正下着细雨,离开怡亚通的园区,走很远才进入深圳的闹市区,回头望去,怡亚通的大楼早已隐没在烟雨濛濛中。虽然怡亚通这个片区略显安静,但却正是火热的深圳特区大后方,更是全球产业链重要节点。这里,正悄悄地与这个城市一起,共同创新、共同壮大,改变自己,也在改变世界。 [2020-09-13] 怡亚通(002183):怡亚通推动供应链创新升级 助力深圳“双区”建设 ■中国证券报 从“三来一补”“贴牌工厂”到高新技术产业百花齐放,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年的发展历程中,伴随着产业的迭代升级,以供应链为代表的现代高端服务业发展迅猛。作为国内第一家上市的供应链企业,怡亚通凭借“敢闯敢拼”的特区精神,在深圳落地生根、发展壮大。 如今,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号角吹响,怡亚通面临全新的机遇和挑战。怡亚通董事长周国辉日前表示,面对经济结构调整、新技术新经济崛起的历史机遇,拥有创新基因的怡亚通加速转型变革步伐,以组织变革、模式创新、裂变式发展不断实现跨越式成长。 主动转型升级 1997年,周国辉创立怡亚通,凭借自己对IT市场的熟悉和前期创业积累的人脉资源,为IT企业提供进出口贸易、代理清关、物流仓储、采购执行与销售执行等方面的个性化服务。凭着一股闯劲和对市场敏锐的嗅觉,怡亚通在深圳很快发展壮大起来,思科、IBM、惠普、飞利浦、松下等一大批国际知名企业陆续成为怡亚通的合作伙伴。 怡亚通在为客户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不断优化商业模式,拓展服务领域逐渐形成了提供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的供应链全程运营服务体系,建立起集物流、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四流合一”的供应链服务闭环。2007年,怡亚通在深交所敲钟,成为了中国第一家上市的供应链企业。 怡亚通的快速发展,引起了一大批深圳企业的瞩目,一时间“供应链”热度激增。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5月,全国有99339家供应链企业,其中八成以上都选择了深圳作为根据地,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怡亚通的成长正是中国供应链行业发展史的缩影。 “怡亚通一步步从小到大,得益于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以及深圳包容创新的良好投资环境。”周国辉表示,面对经济结构调整、新技术新经济崛起的历史机遇,拥有创新基因的怡亚通加速转型变革步伐,以组织变革、模式创新、裂变式发展不断实现跨越式成长。目前,怡亚通积极拥抱新技术新经济带来的全新风口,推动商业模式变革,助力深圳“双区”建设。 拥抱新技术新经济 在深圳经济特区40年的发展历程中,作为深圳本土企业的怡亚通大胆创新,以“专注核心业务、非核心业务外包”的供应链思维不断推动社会资源整合、共享,构建共生共赢的供应链共享经济平台。目前,怡亚通积极拥抱新技术新经济带来的全新风口,推动商业模式变革。 周国辉介绍,创新是怡亚通成长的基因与核心驱动力。如今的怡亚通,正在迈入供应链2.0时代,不再局限于供应链公司自身的能力,而是通过“供应链+”整合社会资源。怡亚通以个性化服务为起点,在发展历程的第一个十年成为了国内第一家上市供应链企业;在发展的第二个十年,公司致力于打造国内最大的流通供应链服务网络,成就了1000亿元的规模;如今,怡亚通迈入了第三个十年的征程,公司将打造“广度综合平台+380新流通平台+生态链公司”三维一体、跨界融合的供应链共享经济平台,助力品牌商、供应商构建扁平化渠道,快速直供终端,提升销量,线上线下全域销售终端也将实现品牌商品直采,推动中国流通业整合与变革,构建扁平化、共享化、去中心化的新流通商业格局。 同时,怡亚通还开放、共享供应链平台能力,在全国各地与合作伙伴共建综合商业服务合资公司,由当地的骨干国企控股,怡亚通参股并通过向各城市输出怡亚通的商业模式、品牌、网络、管理、运营等优势资源与能力,联合各方构建产业供应链服务平台。周国辉表示,未来3至5年内,怡亚通将在全国成立100个综合商业合资公司,推动供应链产业发展进步。 [2020-10-29] 步步高(002251):业绩持续复苏,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季报点评 核心观点:事件:公司2020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50.8亿元,同比+1.5%;实现归母净利润1.7亿元,同比-27.2%;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4亿元,同比-37.3%。其中,单三季度实现收入47.3亿元,同比-1.2%;实现归母净利润306.9万元,同比+127.3%;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15.7万元,同比+107.8%。三季度营收增速稍有放缓,利润降幅收窄,复苏态势明显。 毛利率保持平稳,销售及管理费用率下降:(1)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23.32%,同比下降0.96pp;单三季度毛利率为24.97%,同比上升1.12pp,总体保持平稳。(2)前三季度期间费用率同比上升0.06pp至21.98%。其中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0.23pp至18.25%;管理费用率同比下降0.02pp至1.79%;财务费用率为1.81%。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单季新增216万数字化会员:(1)公司全面推动数字化,据三季报,前三季度实现数字化会员2297万人,共贡献总销售额的78%,单三季度新增216万数字化会员;(2)公司大力发展"到家"业务,截止9月底已有356家到家门店,单三季度线上销售占总销售的17.04%,前三季度占比为12.68%;(3)前三季度数字化运营加速推进,试点门店销售可比增长10.4%,费用率可比下降0.9%。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公司作为西南零售龙头,具有超市+百货的双业态灵活组合,家电业务进一步增强,数字化转型初见成效,预计步步高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亿元、3.2亿元、4.0亿元,参考可比公司估值,给予21年40×PE估值,对应合理价值14.8元/股,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消费景气低迷;全国性超市龙头进入湖南市场;"到家"业务增速不及预期;京腾合作项目经营效果不达预期。 [2020-11-25] 煌上煌(002695):信息化系统赋能,基本面持续改善-公司信息更新报告 公司基本面持续改善,维持"增持"评级公司2017年董事长换届以来改革思路清晰,提升激励、引入人才、改善门店运营、拓店力度加大、搭建信息化系统、规划产能布局、改善米制品业务。我们维持盈利预测不变,预计2020-2022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3.3、4.0亿元,分别增长23.3%、21.7%、21.2%,EPS分别为0.53、0.64、0.78元,公司开店快速拓展,工厂建设稳步推进,看好公司未来成长,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42.4、34.9、28.8倍,维持"增持"评级。 引入全球领先的信息化供应商Infor建设企业ERP解决方案2020年11月煌上煌选择与全球领先的信息化供应商Infor合作,搭建企业ERP解决方案,通过全新的信息化系统赋能公司快速增长。Infor的信息化系统将为煌上煌搭建财务运营、供应链、生产物流、终端销售等系统的集成平台,从而优化组织结构,提高企业效率,为业务拓展提供支持。从门店运营看,Infor系统上线后,公司能够高效获取销售情况,帮助门店寻找销售规律,提高订货准确率,减少门店库存挤压或品类缺货现象,提升经营效率;另外还能帮助公司建立完善的会员体系,赋能线上营销,提升消费者体验,打造私域流量。 公司门店拓展顺利,未来前景可期公司2020年全年1200家拓店计划大概率完成,新开门店存活率高,定位商超,精准选址,主动引入有实力有理念的大加盟商,公司对加盟商点对点培训帮扶,后续持续督导,华东、西南、华北等新市场仍有较大拓店潜力,成熟区域如广东、福建仍有下沉空间,未来三年千城万店规划有序推进。公司在陕西、嘉兴、重庆的产能布局持续推进,在河北、山东仍有产能规划,供应链建设不断完善。公司米制品业务受益于渠道梳理,全年销售乐观。预计公司门店的快速拓展将助力业绩高速增长。 风险提示:食品安全风险,疫情发展影响,原材料涨价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