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联动打赢蓝天保卫战
大气治理,北京难以独善其身。向天空要蓝色,必须本地治污和区域共治相协同。近年来,一场抗击雾霾的全民战也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共同打响。2020年1月至11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PM2.5平均浓度4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3%。在最近发布的本市2020年空气质量减排贡献比中,北京周边区域协同减排贡献率约为20%至30%。 京津冀会商执法“五联动” 在北京,恨不得每一个远郊区都和河北省交界,通州区还同时和河北、天津交界。同享一片蓝天,治理大气不是北京一个城市的任务,是京津冀三地甚至周边地区共同的责任。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战略的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协同发展的三大突破口之一,大气污染防治成为率先突破的重点领域之一。 2014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应运而生,在协作小组的推动下,区域将共同对燃煤污染、机动车排放、工业企业等实施减排措施。2015年11月,京津冀环境执法联动工作机制也正式建立,京津冀三地生态环境部门确立了定期会商、联动执法、联合检查、重点案件“回头看”、信息共享等五项工作制度。每年七八月份,还要召开一次联动执法工作联席会,共同确定下一年度的重点工作。区域还定期开展跨地区或交界地区环境污染等方面的联合联动执法。 推动区域之间互助,北京走在了前面。2015年开始,北京和保定、廊坊两座城市结对治污,重点帮助廊坊和保定进行锅炉和散煤的清洁能源改造,到2017年,三年共投入帮扶资金10.62亿元。 随着大气治理的推进,区域“统一”的项目越来越多:2017年,三地联合发布《建筑类涂料与胶粘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限值标准》,是环保领域首个区域性统一标准;2018年,在生态环境部的统一调度下,区域统一空气重污染预警分级标准,实现区域共同预警、应急联动;从2017年秋冬季开始区域连续四年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治理攻坚行动;2019年,区域开始实施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绩效分级差异化管理,在污染应急时,优先管控环保管理水平差、污染物排放量大的重点行业企业,避免“一刀切”;2020年,区域开展夏季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攻坚,有效遏制了夏季臭氧污染…… 联动的队伍也在逐步壮大,从最初的京津冀三地,发展到山东、山西、河南、内蒙古加入,版图不断扩大。每当发生区域性的重污染,七省区市联合会商,共享预报信息。 2020年,三地联动在内容上又进一步突破,京津冀同步实施《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进一步强化移动源联动执法,对超标车辆实现数据共享,加大处罚力度。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处副处长徐向超说,区域协同的成效非常明显。在2020年11月一次区域污染过程应对时,北京市启动了重污染黄色预警,区域同步启动了空气重污染黄色或橙色预警,同步加强对高污染的管控,缓解污染物积累,降低峰值浓度。 区级联动把“三不管”管起来 2019年,京津冀三地的联动层级进一步下沉,在省级联动的基础上,下沉到区级。北京市10个远郊区均与河北、天津相邻县区市建立了联动执法机制。这就意味着,区级的问题自行联动解决即可,省时省力,高效快捷。 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总队的张宇坦言,京津冀地区的交界处,一些“三不管”地带曾是“散乱污”企业易于滋生的土壤。联动下沉到区级,此举可有效避免地方环保监管的漏洞或盲区,“比如有些问题河北当地没发现,但北京的执法人员在日常巡查中发现了,就可以直接移交。” 2019年9月,生态环境部移交给北京6处卫星遥感发现的散砂问题点位,涉及太行山东麓,而这里是北京房山区大石窝镇和河北省涞水县的交界处。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总队金彦祥接到任务后,立即会同房山区大石窝镇政府,一起对照地域情况,发现要确定管辖范围很难,因为有些地块行政区划在北京,而土地权规划又在河北。 “按照行政区划来,该谁的就谁管!”两地多部门协商后确定了策略,6处污染点位得到了清理整顿。 在检查中,执法人员还发现在河北涞水与北京交界处,还有一处砂石场,在6个点位之外。“虽然没有现场作业,但是有设备,也有销售记录。”金彦祥说,这个点位位于河北行政辖区内,但土地权属大部分在北京,所以两地多部门协商后,现场就把设备拆除,10多天后所有现场清理完毕。如今,房山区大石窝镇政府已经在原来的场地种上了树,现场环境彻底改观。 本地治污和区域联动还需更精细 京津冀协同治理大气污染,确实已经有了明显成效。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应登指出,京津冀“2+26”城市目前可以说是摸清了大气污染防治的基本路径,但毕竟区域范围太广,要想持续实现整体改善,还得继续探索,尤其是在重污染发生时的“削峰降速”作用。 彭应登建议,京津冀协同应该继续向着精细化联防联控发展,在重污染天气发生时,制定分类、分地区、分时段、分通道的精细化防控,“这样做有利于削减污染程度,对于单次污染过程中在传输通道上的城市重点严控,不在通道上的就不需要多费力气,这样也降低了社会成本。” 另外,彭应登说,对于在疏解整治过程中搬迁的企业,要关注企业的后续发展,企业是否已经升级换代,“如果没有升级,污染的企业只是搬走了,那还会存在隐患。”要帮助搬迁的企业技术升级,更新换代,不能成为当地一个新的污染增长点。 “总的来说,现在基本消除重污染日了。”彭应登说,随着区域大气治理逐步推进,未来的5至10年有望基本消除重污染,15至20年则将全面消除重污染。 去年11月,市委书记蔡奇在王四营乡主持召开座谈会时强调,要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持续深化‘一微克’行动,落实好各项减排措施,推进PM2.5和臭氧污染治理相协同、大气污染物减排和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相协同、本地治污和区域共治相协同,不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同呼吸,共命运。只有不断深化协同联动,才能打赢蓝天保卫战,让青山绿水蓝天成为大国首都的靓丽底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