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电源(300274)2月2日晚间披露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公司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41.56亿元,用于年产100GW新能源发电装备制造基地项目、研发创新中心扩建项目、全球营销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全球气候危机推动了低碳和绿色发展,实现碳中和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电气化、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提升是实现碳中和的三个主要途径,其中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是关键。 全球主要国家都在积极推进碳减排和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欧盟不断提高碳排放目标,《欧洲气候法》确定到 2030 年将碳排放量与 1990 年相比减少 60%,并声明到 2050 年所有欧盟国家都应实现净零排放。美国总统拜登就任后立即重新加入了《巴黎协定》,承诺在 4 年里向可再生能源和基础设施等领域投入 2 万亿美元,并在其《清洁能源革命和环境正义计划》中,拟确保美国在 2035 年前实现无碳发电,在 2050 年前达到碳“净零排放”,实现“100%清洁能源消费”。日本、韩国也宣布了使温室气体排放量在 2050 年之前实质上减为零的目标。中国近年来也加快了向低碳、绿色方向的转型。习近平总书记在 2020 年 9月的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 30-60 目标“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并在 12 月气候雄心峰会上提出到2030 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 2005 年下降 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 25%左右。发展清洁能源已上升至国家发展战略,我国新能源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 成本是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重要制约因素,靠补贴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在技术进步和规模效应的促进下,光伏、风电和储能成本持续下降,可再生能源发电经济性上升显著。 光伏领域,1500V 系统解决方案成为主流,高容配比有效降低了成本,跟踪支架+双玻双面大幅提高了系统发电量,智能设备有效降低了系统运维成本。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广泛应用,系统和运维将进一步优化设计和控制,降低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成本。 风电领域,叶片大型化、塔筒大型化将进一步提升风机功率,提高发电量和年利用小时数。在风电智能监控、智能运维、故障智能诊断和预警等方面,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逐步得到运用,有效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运行效率和工作寿命。 储能领域,电化学储能尤其是锂离子电池储能成为未来发展趋势。锂电池成本持续下降,储能集成技术不断优化改进,多级能量管理和热管理系统、多级熔断技术、多级安全联动机制和储能舱体结构优化将促使整个系统更经济、更安全。在可再生能源消纳方面,2019 年 5 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的通知》,明确了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的整体思路;2020 年 3 月,又和能源局联合印发了《省级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实施方案编制大纲的通知》,进一步对保障机制的落地实施和各省的大纲编制提供了参考,两者共同建立了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的长效机制。 特高压有助于将西部、北部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输送到中部、东部等地,缓解供应和需求的不平衡,促进可再生能源的消纳。截至 2020 年 9 月,我国已建成 28 条特高压,已核准未建成 8 条,待核准 7 条,将大大提高未来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能力和发电规模。 此外,绿色电力证书(绿证)制度作为代替新能源补贴的有效补充,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新能源的需求。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于今年正式投运,随着国家对碳配额的逐步收紧,可再生能源的生态效益逐步转换为经济效益,促进了绿色能源的长期需求。 当前部分地区光伏、风电的 LCOE 已低于煤电,随着光风储成本的快速下降,预计光储、风储 LCOE 也将在未来 5 年内低于煤电,风光发电将摆脱间歇式能源的不稳定性,实现对传统化石能源的加速替代。 在政策、经济性、配套设施等的共同促进下,新能源发电市场发展前景广阔,将为新能源设备行业提供长期良好的发展机遇。 光伏发电领域,根据 IHS Markit 预计,2024 年全球光伏累计装机容量将达到 1,607GW,较 2020 年复合增长率达 20%。受益于光伏行业装机规模爆发,未来逆变器行业成长空间广阔,新增逆变器需求将大幅提升。此外,全球存量装机逆变器替换需求亦呈现出加速上升趋势。当前于 2005 年前后光伏装机快速增长的欧洲地区已经开始步入替换阶段,而后续伴随 2010 年左右以中国、日本为主的亚太、北美市场进入装机高峰,未来光伏逆变器的替换需求有望持续快速增长。新增需求叠加存量替换需求将共同推动逆变器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风电领域,根据 Bloomberg 预计,预计到 2025 年全球风电累计装机规模将超过 1000GW,年均新增 70GW 以上。2020 年是我国风电大爆发的一年,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推算,新增并网容量达到了近 71.67GW,同比增长 178%。随着消纳能力的逐步改善,以及海上风电的发展,预计我国风电将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储能领域,根据 Bloomberg 预计,未来全球储能装机规模将呈现出爆炸式增长,预计累计装机规模将由 2019 年的 22GWh 增长到 2050 年的 5,827GWh,年均复合增长率 18%以上,并将吸引近万亿美元的投资,公司将充分享受市场扩充带来的红利,储能业务收入可期。 公司为专注于太阳能、风能、储能等新能源电源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自成立以来一直立足于新能源行业,目前已成为世界领先的新能源龙头企业。 受益于新能源发电市场规模快速提升,近年来公司营业规模大幅增长,2017年、2018 年、2019 年和 2020 年 1-9 月,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88.86 亿元、103.69亿元、130.03 亿元和 119.09 亿元,2017 年至 2019 年营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0.97%。2020 年上半年,虽受全球卫生事件影响一季度销量下滑,但是公司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动复工复产,2020 年上半年逆变设备全球新增装机量达到 20GW,同比增长 150%,在销售快速增长的背景下,逆变设备产能利用率持续超过 100%,处于超负荷状态。2020 年下半年,随着疫情好转,公司生产经营全面恢复和全球化部署的加速落地,公司产品供不应求,出货量进一步快速提升,预计全年营业收入 190 亿元至 200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46%至 54%。随着新能源发电市场的发展和公司逆变设备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公司经营规模快速增长,公司现有产能不足的状态将会进一步加剧。公司实施本次募投项目,将有效缓解现有产能不足的局面,满足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进一步巩固领先优势。 海外成熟市场更加注重产品品牌、质量、可靠性以及商家长期服务能力,对逆变器等设备价格敏感度较低。海外销售价格及产品毛利率高于国内同类型产品。因此海外市场是全球各主流设备厂商争夺的战略重地。公司近年来持续优化销售策略,大力开展海外销售网点建设,加强与地区渠道商合作,于 2020 年上半年实现海外销售收入 19.88 亿元,同比提升 28.64%。根据 IHS Markit 数据显示,截至 2020 年 6 月末,公司全球市占率超过 21%,市场份额位列前茅。目前,公司所生产的逆变器等新能源设备已批量销往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美国、日本、印度等 120 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在国内外的销售网络布点较国内、国外同业具有明显优势。 通过本次发行,公司将设立全球营销服务中心总部,升级全球销售服务体系,以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提供产品系统解决方案、为客户及渠道商提供培训、提升售后服务质量,从而加速渗透海外市场销售渠道,强化品牌认知,实现全球市场份额扩张。 研发能力是新能源设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通过研发,不断迭代产品、扩张产品线、保持产品品质是新能源设备企业持续提升市场份额的关键因素。公司持续重视研发创新力度,2015 年至 2019 年研发投入累计近 20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 44%,远超国内其他竞争者。截至 2020 年 6 月底,公司研发人员占比超过 35%,先后承担了 20 余项国家重大科技、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主持参与制定了多项国家、行业标准。截至 2020 年 6 月底,公司累计获得专利权 1,401项,其中发明专利 557 件,是行业内为数极少的掌握多项自主核心技术的企业之一。通过本次发行,公司将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打造全球领先的专业化研发测试队伍,完善系统化的研发测试管理体系,提升产品研发效率和产品品质,扩大公司在行业内的技术领先优势。随着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及公司市场份额持续提升,公司经营规模不断扩大,流动资金需求也进一步扩大。近年来,公司通过多种融资渠道筹集资金以满足发展需求,资产负债率不断提高。2017 年末、2018 年末、2019 年末和 2020 年 9 月末,公司资产负债率分为 56.78%、57.85%、61.63%和 61.84%。 通过本次发行,公司资产负债结构得到优化,抗风险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为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稳健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