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股网-股民首选股票评论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2021年2月24日产经要闻(产业新闻,产业聚焦)

2021-2-24 15:14|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2521| 评论: 0

摘要: 市场监管总局回应社区团购低价倾销:下一步加大监管力度;全球最大功率半直驱风力发电机株洲诞生;国家知识产权局:已与30个专利审查机构签署PPH合作协议;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出炉 “一核两带”覆盖苏浙沪 ...
上海市静安区打造中心城区数字化治理试验场


  静安区抓住民生热点管理难点,推动产生一批城市治理标杆应用场景

  南京西路商圈繁华时尚,也是上海城区精细化治理的标杆,背后有套聪明的管理系统,能全天候高效预测、发现、处置解决问题;临汾路街道是个老房子集中的老社区,但却有着精准的治理手势,有困难的居民有时候不用开口,大数据就能精准找到他们,为他们送上政府服务;位于苏河湾的高端商务楼宇,白领们用上了会自己搭乘电梯的机器人,午餐外卖更快地送到了办公室……

  上海正大力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城市治理数字化是重要转型方向之一。静安区地处上海中心城区,横跨苏州河南北,具有丰富的数字化应用场景,区域内大数据核心企业众多。

  从区域优势与产业特色出发,静安区抓住城市治理中的“民生热点、管理难点”,通过产业引导、政策扶持与场景开放等,将城区塑造为新技术、新应用的试验场,推动了一批具有标杆示范意义的应用场景的产生。

  繁华商圈:

  环卫工人“3分钟到场”

  南京西路,全长近3公里,是上海知名商圈与高端商务区,也是静安区精细化管理标准最高的区域。能保持干净整洁的街区环境,光靠人力还不够,精细化的“密码”是一套智慧管理系统。

  环卫工人小沈正在街面执勤,她的智能手环上收到一条消息:街面上第5号垃圾桶即将满溢。她赶到现场。打开5号垃圾桶外门一看,桶内的垃圾已经快堆到顶了。她马上对垃圾桶内的塑料袋进行了更换。

  过去,处理垃圾桶满溢情况,要靠人眼看。如今,靠着大数据预测与传感器感应,在垃圾满溢之前,远在两公里之外的南京西路城市管理智能化平台便会自动报警,并将信息传送到距离垃圾桶最近的环卫工人的智能手环上,通知其进行处理。依靠这套智慧管理系统,南京西路街面治理事件从发现到处置,由原来的“1个小时到场”缩短到现在的最快“3分钟到场”。

  在南京西路沿线以及周边4公里后街区域内,街面与公共设施上安装着数百个这样的传感器,对窨井盖移位和积水、电箱门磁开关、果皮箱满溢、道路扬尘等公共部件、事件可以进行实时报警;通过视频监控和WiFi技术,平台还可以收集路面人流数据、路段车流情况,分析人流潮汐规律,精确计算波峰和波谷的具体时间点,科学投放管理力量。如今,南京西路区域95%以上的街面事件都能在萌芽状态得到及时处置。

  街区治理的“高阶”是对未发生的事件进行预测,事前做好预案,南京西路的治理正朝着这个方向进化。

  南京西路两侧的梧桐树秀丽挺拔,但落叶需要及时清扫,“可如何安排人手?明天会不会落下许多树叶?会落多少树叶?”即便工作了20多年的环卫班长也说不清,仅凭经验安排,往往会有偏差。

  去年以来,静安区构建了一组算例模型,纳入影响道路沿线树种落叶的九大因素数据,形成南京西路“落叶指数”,可预测次日落叶信息,并可对环卫车辆、人员排班做出合理建议。这一模型,让最传统的清扫落叶工作从凭经验“飞跃”到凭数据。在南京西路试用后,“落叶指数”模型未来将在静安区其他街区推广。

  不仅在南京西路,静安区正依托区域内大数据企业——上海数据交易中心,在全区域构建涵盖公共管理、公共安全、公共服务的静安“151项目”。

  即构建一张整合的城市管理“数据湖”网络,在智慧交通、健康医疗、健康食安、环境保护和城市公共设施五大领域形成大数据创新应用,构建一个具有城市数据综合治理能力的智能运营管理中心,最终实现对城区全天候动态运行数据的感知,打造能够自我调节、动态监测城市脉动的智慧城区。

  基层社区:

  “数字驾驶舱”精准帮困不遗漏

  居住在临汾路街道的倪阿姨去年底查出患有重大疾病,平时不愿给别人添麻烦的她,谁也没告诉。她没想到,居委干部通过大数据了解到她的困难,结合春节帮困及时送上了关心,倪阿姨觉得心里暖暖的。

  今年春节前,临汾路街道运用“数字驾驶舱”平台,找到倪阿姨这样“沉默的少数”36人。“有了这个平台,我们把服务做在了居民开口之前,推动救助帮困不遗漏、少重复,保证困难群体应帮尽帮。”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不仅是倪阿姨,街道为近8万居民都在“云端”设有各类标签所集纳描摹出的个人精准画像。在确保数据及隐私安全的前提下,依靠强大算力,这些画像释放出社区治理与服务的高效能。

  从物理空间维度看,临汾路街道算得上静安区的“矮个子”,辖区内遍布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老房子。老社区硬件设施的短板如何靠治理补上?临汾路街道抓住了数字化转型的先机。

  临汾路街道有张“图”:基层干部挨家挨户排摸出来的、纸面上的“民情日志”引入大数据系统,为社区3.4万栋房屋、近8万人口建立了扎实的“数字底座”,在此基础上沉淀“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以及区、街道13个业务子系统数据,构建起社区治理的“数字全景图”。在这张图的基础上,去年,街道又联合同济大学开发了算法分析工具——“数字驾驶舱”平台,让数据真正活起来。如今,街道已形成了群体画像、社会动员、点位选址、工作分析、服务找人、风险预警、应急救援、疫情防疫等8个领域17个场景拓展了应用。

  临汾路街道老房加装电梯在静安区“一马当先”,达到了104台。加梯高效的背后,有基层干部细致耐心的工作,也离不开“数字驾驶舱”的赋能:对成功加梯楼组进行大数据分析,拆解出成功“密码”,如在成功加梯的楼组,居民的收入水平、社区活跃度、享受公共服务情况等有一定标签性,将得到的模型推至全社区,最终可精准挖掘、识别出那些最接近成功加梯模型的“潜在加梯楼组”,优先推动这些楼组的加梯工作,成功率大大提高。

  “数字驾驶舱”还帮助社区干部将工作做到问题发生前。那天,汾西路261弄党总支书记施菊丽敲开了独居老人黄阿婆的家门,看到黄阿婆安全在家,她悬着的心放下了。原来,施菊丽当天一早接到了一个派单,提示黄阿婆家连续24小时没有用水,立刻预警。从交流中,施菊丽了解到黄阿婆被子女临时接走回家过节,刚刚回来。“数字驾驶舱”平台可以捕捉到安装在独居老人家中的智能水表上的数据。当老人家中一定时间内没有用水或短时间内用水过量,平台会第一时间捕捉到异常并自动启动预警程序,派单督促居委会干部上门了解老人的安全情况。

  商务楼宇:

  机器人完成送餐“最后100米”

  静安区,高端商务楼宇林立,服务好企业与白领,是政府优化营商环境的必修课。但小小的白领午餐外卖问题,就是治理大课题:为了送餐上楼,快递小哥在高峰时的电梯中要花去不少时间,寸土寸金的商务楼宇周边往往停满送餐车……运用数字化手段,静安区正在一些商务楼宇中破解这一难题。

  静安国际中心办公楼,有3000多名白领在此办公。中午时分,正是楼内白领用餐高峰,8部电梯全负荷运行仍显繁忙。在大厅的一角,5个小机器人也迎来了忙碌时分。

  它们有大半个人高,“脚”下带着轮子,“身体”圆鼓鼓的像个啤酒桶,“头”上有块电子屏幕,不时冒出一些提示语。这时,一位快递小哥拎着外卖走进了大厅,径直走向小机器人。扫码后,一个机器人的“肚子”上弹出了一个空格子,快递小哥将外卖放入其中。格子关上了门,后台系统立即给这单外卖的白领发了一条通知短信。

  5个小机器人,是静安国际中心办公楼最新引入的“楼宇送外卖机器人”,可以代替快递小哥“跑腿”,送餐上楼。

  这个小机器人,科技含量很高。“在几十层的办公楼内,多个机器人协同配送,无法搭载定位设备,人流密集,又要面对多部电梯选择的场景,背后涉及复杂的自主运动技术和定位算法。”研发企业“有个机器人”(“YOGO ROBOT”)创始人赵明举了一个例子,如小机器人如何选择电梯、乘坐电梯?在机器人身上装有摄像头、红外等传感器,可以预判电梯内的可进空间,再结合云端任务调度的信息,进行决策是否应该搭乘电梯。工程师还在电梯中安装了智能物联网模块,实现了机器人在弱网环境下与电梯通讯,可以呼叫电梯。

  “有个机器人”是注册在静安区的科创企业,最初向办公楼宇推广送外卖机器人时,并没有那么顺利。“毕竟是新鲜事物,一些办公楼宇,特别是高端楼宇,还是持观望态度。”

  在深入了解了这家企业的产品后,静安区给予了帮助。“静安区楼宇经济发达,有着大量的应用场景。如果机器人能解决楼宇送外卖‘最后100米’,可以提升白领的感受度与楼宇的品质。”静安区科委相关负责人说。不久前,“有个机器人”与静安区达成合作——在政府支持与牵线下,机器人将进入更多静安区商务楼宇、园区服务。区科委还帮助企业申请到扶持资金。除了送外卖,“有个机器人”又开发出更多应用场景,如夜间巡查等,帮助楼宇和园区进一步提升品质。

  为集聚优质大数据、人工智能行业的龙头企业,静安区依托市北高新园区云计算产业基础,为上百家大数据企业提供了逾亿元的资金扶持。目前,全区250余家大数据核心企业中,不乏闻名中外的领军企业,还吸引到“有个机器人”、合合信息、平安智慧城市、梦创双杨、珍岛、中译语通等市场应用前景广阔的人工智能企业。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