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 对亿纬锂能是一场触及灵魂的改变 “我们是一家干活的公司。”坐在办公桌前,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以这句话开场接受记者的专访,工科男的气质明显。这是上海证券报近期开展的广东辖区上市公司提质调研活动第二站。据亿纬锂能员工介绍,作为“技术派”,刘金成最喜欢的称呼是“刘工”,不太喜欢“刘董”或“刘博士”。 在锂电池行业,亿纬锂能可谓是一个另类。公司以消费电池起家,锂原电池做到了全球第一。近年来,公司积极布局动力电池业务,先后获得德国戴姆勒与韩国现代起亚的大单,以及德国宝马集团、华晨宝马的定点供应商,被誉为“最具成长性的锂电池企业”。 “高质量发展对亿纬锂能是一场触及灵魂的改变。”刘金成说,其实公司早在5年前就提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产品对照行业最高水平,用最好的设备来实现。“我们一直强调以技术和质量促进企业发展,这是我们成长的基础,我对单纯做大工厂的兴趣不大,还是希望能做点真正有创造性的东西。” 良心产品必须做到最好 从1985年开始,刘金成已经在电池行业干了35年。 “锂电池的性能太好了,我是真喜欢干这个。”刘金成说,他曾对朋友吹牛,说自己是中国最适合做锂电池的人之一。“比我有钱的,比我聪明的,吃不了这个苦;没我有钱的,没我聪明的,又干不过我。” 刘金成有资格吹这个牛。本科、硕士和博士毕业于三所“985”高校,分别取得工学学士(化学)、理学硕士(电化学)、工学博士(材料物理与化学)学位,导师还是中科院院士、中国电化学重要奠基人查全性教授,师兄弟妹中有一堆锂电池行业的“大牛”。 “现在行业火得不行,我们看起来也像是很有钱的样子,但是我一直在思考,我们到底要做什么?”刘金成对记者说,“真正做电池的人,做得越久,胆子越小。” “胆小”的真实意思是谨慎,是充满敬畏。刘金成说,安全可靠是锂电池的自然属性,在元素周期表里,锂原子最小、最轻,最适合拿来做高能量的东西,但是它的表面很活泼,弄不好也会跟你发脾气,一发脾气是要出事情的。 “电池如果不安全就不是个电池,是一个破坏分子。我在公司是这样讲的,(不安全)你就是不讲良心,你是害人的。我们是这样认识它(安全),所以它具备优先性,必须优先实现,它不能跟能量密度平衡,但凡想平衡,在我看来就是良心还没有搞好。”刘金成讲得很严肃。 内部的讲话当然会更严厉。刘金成讲了一个故事。“几年前,我们公司在海边开会,我说你这个产品的良率是多少,他们告诉我说92%,还有人说88%,气得我把窗户打开,指着他们骂,‘跳下去,这是二楼,下面是海,死不了人的’。”刘金成说,开着灯骂人脸上不好看,他就让员工关了灯,但是嘴上依然不饶人。“(良率)做不到97%,就是在做垃圾!” 话说得非常极端,然而,在说到与做到之间,还有一个相当痛苦的过程,包括考核指标的层层落实,包括撤职,包括开除,也有些员工辞职离去。正是因为这些经历,刘金成说:“高质量发展是一场触及灵魂的改变,没有多少人真正愿意做的,但是又不能不做,只能逼着他们一点一点去改变。” 但也正是这些经历,让亿纬锂能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让刘金成有了底气。“现在,我们的良率稳定保持在97%以上,和日本韩国最先进的生产线一个水准,我们的利润率,也从原来的3%至5%提升到现在的10%以上,追求高质量已经成为公司上下的一种自觉。” 屡屡爆款源于长期积累 在刘金成看来,高质量发展,必定要经历一个相对痛苦的过程,也一定会得到一个令人愉悦的结果。 在某些项目上,亿纬锂能已经在“享受”。据介绍,2020年,公司向某个大客户供应了1亿只电池,不良率只有0.8个PPM,比客户预期的还要好很多。“这样,客户就很喜欢,我们自己也很喜欢,因为提供了很好的服务,也挣到了钱,今年客户还要增加订单。” 客户喜欢亿纬锂能到了什么程度?主动帮公司做宣传。如某家全球领先的消费类IoT物联网企业董事长在推介自家的手环时,重点讲待机时间有多长。“这个我高兴啊,因为他公司手环的电池是亿纬供应的,业内都知道啊。”刘金成说,他马上在微信群里@他,表示感谢。 一系列的爆款产品让亿纬锂能成为明星电池公司。电子烟、ETC、智能电表、共享单车以及无线蓝牙耳机(TWS),亿纬锂能往往成为最大的受益者。据公开信息,高峰时期,OFO一年向亿纬锂能采购1亿只电池用于电子锁,在智能电表市场,公司占据了超过八成的份额,ETC市场,公司的份额也在70%以上。 俗话说,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其实我们从来不赶风口。”刘金成说,电池的应用场景就是那些,每一项技术公司都做了十年八年的准备,客户选中了这个产品。“在电池这个行业,你想挣钱,你一定要在技术上做好,在产品方面,你要先人一步,你不能等到市场很热闹的时候,大家都在做的时候,那就晚了。” 以当下依然火爆的产品“金豆”(即豆式电池)为例。2019年9月,亿纬锂能的新品豆式电池面世,各项参数比肩德国V公司的电池,甚至在快充、循环寿命等方面略胜一筹。凭借优异的性能,金豆电池顺利切入三星供应链。 刘金成介绍,豆式电池本来是一个同行提出来的,他最初以为是要用在手表上,后来觉得这个产品的市场空间很大,从2013年开始研发,掌握了技术申请了相关专利,没有想到最后是无线蓝牙耳机(TWS)带火了这个需求。“因为产品的技术壁垒比较高,到现在为止还是供不应求。” 厚积薄发方能行稳致远 产线的建设周期以及客户的认证周期,决定了电池产业无法赶风口。“越是一流的客户,对认证的要求越高。一条产线从建成到完成认证,往往要一两年的时间。比如说我们现在的订单,约定2024年开始交货,产线2021年就要建好。” 35年的从业经验,让刘金成对产业有着更深刻的认知,从而能先人一步进行布局。 比如与韩国SKI的合作,既有机缘巧合,也属水到渠成。刘金成介绍,起初他打听到SKI要在中国寻找一家合作伙伴,就毛遂自荐,当时SKI已经找了6家备选合作对象,亿纬锂能是第7家。结果,SKI在现场考察后,发现亿纬锂能的产线设备与他们韩国基地的设备一样,部分流程的设计甚至更为优化,当即就达成初步意向,SKI的客户在考察后也非常满意,很快敲定了合作。 “我一直很谨慎,认为做动力电池很难,但我要做就买行业最先进的设备做,现在我们公司智能化、信息化的水平在行业内非常高。”刘金成说,正是公司一贯的高质量要求,获得了韩国伙伴的认可。“现在合作的经济效益很好,超过了双方此前的预期,大家都很愉快。” “我们是做电池赚了钱的公司,还在继续赚钱。在锂原电池板块,我们已经做到了全球第一,市场还在增长;在动力电池板块,四个技术方向我们全部打通了,软包目前做到了国内第一,铁锂排在了前三,所有产线都服务于全球一流的企业。”刘金成说,电池行业急不得,未来公司会走得比较稳。 据刘金成透露,亿纬锂能目前到手的项目已经可以做到8年后。 1月经营数据亮眼 上市险企“开门红”超预期 上市险企今年“开门红”呈现高开态势。最新披露数据显示,中国人寿、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中国人保及中国平安5家A股上市险企1月份经营数据亮眼。保费方面,中国人寿、新华保险1月保费同比增速居前,分别达到13.13%、12.78%;个险新单方面,平安人寿掀起近年“开门红”新业务增长高潮,个险新单保费同比增速达31%。 去年克服疫情影响拿下的长期保单是中国人寿与新华保险今年保费保持高增长的关键。一位券商非银金融首席分析师表示,这两家公司去年提早准备“开门红”,拿下许多长期保单,这些长期业务今年开始产生续期保费,拉动两家公司保费今年在高基数情况下仍保持较高增长。今年1月,中国人寿、新华保险分别实现保费收入2189亿元、346.3亿元。 新单业务方面,上市险企一改去年颓势,呈现逆转之势。国泰君安非银金融首席分析师刘欣琦分析称,得益于提前备战“开门红”、新老重疾定义切换的催化、疫情有效防控等因素的影响,上市险企今年首月实现“开门红”,新单业务表现大超预期,其中,中国平安个险新单同比大幅增长31%,预计其他几家险企新单趋势与其一致,正增长幅度较明显。 不过,这种高增长现象仅是多种因素刺激下的短期现象,全年来看,上市险企保费增速将回落至常规水平。一位券商非银金融分析师表示,从需求方面来看,前几年保险业主要增长动力来自年金险与重疾险,经过几年高增长之后,重疾险增速自去年开始下滑,中长期增长有瓶颈。年金险的资产管理属性更多,随着银行理财子公司等资产管理公司加入竞争,年金险未来竞争加剧,增速也不会太高。 “从渠道方面来看,去年保险代理人规模便已见顶,依靠代理人拉动保费增长的模式将逐渐乏力。代理人队伍规模难以突破之下,险企转向提升人均产能策略。但这需要通过营销机制、考核机制改革实现代理人队伍的质变,至少要有3至5年时间才能见效,短周期内对保费的拉动效应有限。”上述分析师补充道。 申万宏源非银金融分析师葛玉翔认为,由于新版重疾表剔除了轻度甲状腺癌,影响了重疾发生率,重疾险新产品价格将更加科学合理并略有小幅降价,头部险企将优化重疾保险产品体系,加强健康管理服务内容提供,提升产品竞争力。 业内专家认为,医疗险将成为保障型业务的竞争重地。一方面医疗险目前的体量还比较小,发展空间很大;另一方面去年有多项鼓励政策出台,为险企发展这项业务提供了很好的政策环境。此外,受疫情影响,人们对医疗健康风险的管理需求正在觉醒,是医疗险长期增长的内在动力。 恒指跌破3万点 南向资金净卖出近200亿港元 受香港计划提高印花税影响,恒生指数昨日大跌2.99%,南向资金罕见净卖出近200亿港元。 昨日早盘港股就受“上调印花税”媒体消息影响下跌。当日午间,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示,香港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由0.1%提高至0.13%。消息证实之后,午后港股市场跌幅进一步扩大。 香港交易所股价盘中短线直线跳水,跌幅达12%,随后有所企稳,截至收盘下跌8.78%,报509港元。 美银证券认为,上调股票印花税税率对港交所短期营业额影响属中性,因为港股市场依然强劲,投资者倾向于忽略交易成本上升,而证券经纪可能会降低散户投资者的佣金率。但从长期来看,交易成本提升将不利于港交所扩大及吸引投资者,或构成负面影响。 高盛也发布研究报告,将港交所评级定为“沽售”。 南向资金周三同样调转方向,大幅净卖出199.6亿港元,为其今年以来首次出现净卖出,创下互联互通以来单日最大净卖出额。其中,沪市港股通净卖出118.43亿港元,深市港股通净卖出81.17亿港元。 2021年以来,伴随着港股一波火热的上涨行情,南向资金也不断流入,此前连续创下单日净买入额新高。数据显示,年初至昨日,南向资金已合计净买入港股3914.49亿港元,约合人民币3269.49亿元。而本次印花税上调对于南向资金的买入热情是否会有持续性影响,或许还需时间来验证。 公开信息显示,自1993年以来,港股股票印花税税率呈现连续下降态势,这也是时隔28年后港股市场印花税税率首次提升。 那么,上调股票印花税税率到底有多大影响?中泰国际分析师颜招骏表示:“交易成本上升短线将打击投资情绪,但长线不会有太大影响,毕竟公司盈利增长、估值、前景才是决定投资者入市的最主要因素。” 华兴证券(香港)首席经济学家庞溟同样认为,考虑到交易成本和价格弹性,这一举措对个人投资者的交易意愿可能有一定影响,但对机构客户影响相对有限。 庞溟表示,自1993年以来,香港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由0.15%逐级调降至0.1%。但在历次调整后的4个月内,恒生指数表现从下探44%到上涨30%不等。可见,股票印花税税率调整对市场走势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