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试剂行业景气爆棚 圣湘生物净利大增65倍 2020年,因新冠病毒检测需求暴增,检测试剂企业赚了个“盆满钵满”。 2月25日晚间,圣湘生物、达安基因同步出炉业绩快报,增速亮眼。其中,圣湘生物净利润26.16亿元,同比增长65倍;达安基因净利润为24.33亿元,同比增长25倍。 然而,给力的业绩却没有“带飞”股价,本月以来,检测试剂企业大多经历下跌行情,部分跌幅超15%。业内人士表示,检测试剂领域目前面临两大不确定性:一是集中带量采购预期下的降价风险;二是后续市场需求的可持续性问题。 业绩一飞冲天 对于圣湘生物及达安基因的业绩增长,市场早有预期。 早在今年1月份,圣湘生物便发布业绩预增公告,预计2020年净利润为25.56亿元到28.06亿元,同比增长63.75倍到70.08倍;达安基因则在2020年三季报中,对年度业绩做出预测,预计净利润同比增长幅度介于20.7倍至22.9倍之间。从本次业绩快报的披露情况来看,圣湘生物的65倍的利润增速完美地落在此前预测的增速区间内,而达安基因的年度业绩表现则超出了此前的预期,增幅提升至25倍。 具体而言,圣湘生物2020年度实现营收47.67亿元,同比增长1205.67%;净利润26.16亿元,同比增长6526%;达安基因营收为53.45亿元,同比增长386.7%;净利润24.33亿元,同比增长2539.66%。 对于业绩大增的原因,两家公司均表示得益于疫情防控下,核酸检测试剂、相关设备及服务的需求爆发。 记者关注到,上述两家企业的净利润增幅远高于营收增幅,而背后主因是毛利率的大幅提升。 达安基因半年报显示,公司试剂类产品毛利率高达76.27%,同比上升20个百分点;其中,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毛利率更是高达85.39%。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综合毛利率为69%,创历史新高。圣湘生物方面,前三季度销售毛利率为82.19%,同比上升17%。以超高的毛利为支撑,两家公司净利率水平也直线飙升。从业绩快报数据来看,圣湘生物2020年净利率达55%,达安基因为45%,均5倍于去年同期。 多家检测企业预喜 2020年,不少试剂厂家的新冠核酸检测试剂成为企业收入的主要来源,而井喷的市场需求也让相关厂家尝到了狂欢的甜头。 不止是圣湘生物、达安基因,包括东方生物、之江生物、硕世生物、华大基因、明德生物在内的体外诊断企业也纷纷发出业绩预喜公告,其中东方生物、之江生物增速均超17倍。 根据业绩预告及快报,东方生物预计2020年净利润为15.56亿元,同比增长1795.1%左右;之江生物全年净利润9.3亿元左右,同比增长约1701.53%;硕士生物预计2020年净利润7.7亿元~8.5亿元,同比增长818.05%到914.68%;明德生物2020净利润4.4亿元至5亿元,同比增幅959.58%~1104.07%;华大基因预计全年净利润约20亿元~23亿元,同比上升623.77%~732.34%。 业绩大增消息频传,但体外检测概念股近期在二级市场表现却欠佳。数据显示,本月以来,达安基因、圣湘生物、东方生物、硕士生物、明德生物跌幅均超10%。其中,圣湘生物、硕士生物、明德生物下跌超15个百分点。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分析师周茂华告诉记者,检测试剂板块市场反映平淡主要是投资者对企业后续业绩的可持续有所保留,一方面检测试剂产能上来,供给端增加,另一方面是全球疫苗产能增加,疫苗接种进度加快,市场对全球疫情改善预期升温,需求端可能面临下降风险。与此同时,由于市场通胀预期升温,对此前高估值医药、科技等板块构成一定压力,投资者对后续走势出现一定分歧。 整体来看,检测试剂领域目前面临两大不确定性:一是集中带量采购预期下的降价风险;二是后续市场需求的可持续性问题。 自2020年5月8日湖北省对新冠试剂开始集中采购以来,国内核酸检测试剂中标价格和检测服务费用已历经多次下调。达安基因曾透露,公司第一次在湖北省集采中标时,核酸检测试剂价格在20元左右每人份,最近一次中标是在浙江省集采,价格在10元每人份,降价幅度可见一斑。 对于目前市场需求的担忧,达安基因表示目前检测试剂出仓量维持在较高水平,市场需求量仍然在不断增加。尽管试剂价格有所下滑,但随着市场占有率的提升,具备成本优势的企业有望形成“薄利多销”的规模经济效应。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化有望加速 26只概念股业绩预喜 近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中提出,到2035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实体线网总规模合计70万公里左右(不含国际陆路通道境外段、空中及海上航路、邮路里程)。 《纲要》第五点中明确提出,推进综合交通高质量发展,要“加强智能化载运工具和关键专用装备研发,推进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汽车、自动驾驶、车路协同)、智能化通用航空器应用。”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化 有望加速 智能网联汽车、智慧出行一直是一个比较前沿的研究方向,目前还没有实质性的技术突破,处于技术迭代、路测的阶段,但无可否认其潜力之大。受益于《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等国家政策的加持,道路网的配套升级,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的产业化升级有了更强的技术、基建支持。 2020年疫情的影响,客观上加速了自动驾驶产业化的进程。受疫情的影响,无人配送车、无人驾驶环卫车等需求释放,无人驾驶公司开始推广试点,加速自动驾驶商业化进程。 国内的自动驾驶行业发展迅速,除了百度、滴滴等巨头引领发展外,其他公司的实力也相当不俗。2月9日,加州交通管理局(DMV)发布2020年全年自动驾驶数据,总计63家的加州自动驾驶测试牌照持有者中,29家公司汇报了全年路测数据。其中,中国自动驾驶公司AutoX、小马智行(Pony),位列第三名、第四名,2019年的前五名百度未上报数据而不在排名中。 多家自动驾驶头部企业官宣大额融资。今年初,滴滴自动驾驶完成3亿美元融资,加上此前2020年5月公开披露的软银愿景基金2期领投的超5亿美元融资,滴滴自动驾驶公司已在一年内获得超8亿美金投资。 智能汽车销量高速增长,驱动相关公司市值大幅提升,加速产业化进程,电动车产业的发展一直伴随着智能化的快速提升,电动车巨头也是助力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的一大主力。数据统计显示,特斯拉、蔚来、理想、小鹏在2020年的整车销量分别为49.96万辆(增长36%)、4.37万辆(增长113%)、3.26万辆(增长32倍)、2.7万辆(增长112%)。市值大幅上涨助推相关公司融资规模提升,加速自动驾驶和智能电动产业链发展。 26只智能驾驶概念股 2020年业绩预喜 中信证券表示,智能汽车时代来临,持续看好智能汽车在整车制造、智能驾驶产业链中的投资机遇。伴随着智能汽车渗透率的快速提升,智能驾驶产业链中的感知系统、决策系统、高精度定位、智能座舱、汽车软件、车联网等领域将迎来新的投资机遇。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和应用落地,行业逐渐获得资本认可,受到互联网巨头和汽车龙头的重视程度提高,产业链加速的趋势明显。 申港证券统计,2020年全球自动驾驶行业共发生融资事件39起,融资规模431.62亿元,较2019年增长30.19%。相比2018年全年融资约281亿元、2019年全年融资约331亿元,2020年行业融资明显加速,这一倾向在2021年更加明显,仅1月份行业已经公布了约144亿的融资,超过2020年全年的30%。 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A股智能驾驶概念股共54只,合计市值9427亿元,2021年以来市场表现一般,仅12股股价上涨,占比仅两成,板块整体涨幅不大,安全边际尚可。 已公布数据显示,智能驾驶板块整体业绩表现较好,39只公布2020年业绩增幅或预告增幅区间的个股中,26股的净利润增幅(预告增幅区间以中值计算)为正,占比近七成。其中,高德红外净利润增幅最高,预计2020年净利润9.49亿元~10.6亿元,同比增长330%~380%。 多家ST公司被立案调查 严监管剑指违法违规 牛年刚至,就有多家ST公司或其实控人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监管层层加码,剑指资本市场的违法违规主体。 有市场人士指出,监管强化对ST公司的监管,旨在防止一些主体为了避免退市而滋生的违法违规行为,监管对证券违法活动一直保持“零容忍”的态势,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施策,综合运用行政处罚、市场禁入、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等手段,与刑事追责、民事赔偿等共同形成全方位立体式追责机制。 多家ST公司遭调查 年后短短几个交易日,已有2家ST公司发布公告,明确了相关主体被立案调查。 牛年第三个交易日,*ST永林在盘后表示,已经收到证监会调查通知书,因公司涉嫌信披违法违规,证监会依法决定对公司立案调查。 无独有偶,事隔一天,2月23日晚间,*ST宜生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宜华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实控人刘绍喜因涉嫌操纵证券市场,未按规定披露持股变动信息,遭证监会立案调查。另外,公司董事刘伟宏也因涉嫌操纵证券市场,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在此之前,*ST宜生成为了退市新规下首只触发“1元退市”指标的上市公司,公司股票已连续20个交易日每日收盘价均低于人民币1元。根据新规,*ST宜生将直接退市,不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上交所要求*ST宜生尽快聘请主办券商,做好公司股票进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等证券交易场所的具体安排和信息披露工作,确保公司股票在摘牌之日起45个交易日内可以挂牌转让,保护投资者股份转让权利。 拉长时间线来看,上述两家ST公司均为监管常客。2019年4月至2020年7月短短一年多,*ST永林及公司多名责任高管累计七次收到福建证监局行政监管措施决定,涉及的问题包括虚构收入、提前确认收入及延迟结转成本、重大资产重组中披露的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等多个方面。 而*ST宜生在2016至2019年定期报告中存在严重虚假记载行为,包括通过虚构销售业务、虚增销售额等方式虚增利润20余亿元;伪造银行单据等方式虚增银行存款80余亿元;未按规定披露与关联方资金往来300余亿元等。 监管剑指违法违规 实际上,在牛年之前,监管层对ST公司的监管已经趋严。 2月19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指出,2020年下半年,证监会针对深圳堂堂会计师事务所执行的*ST新亿2019年年报审计业务开展了现场检查,发现其在执业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根据检查情况,证监会已对*ST新亿及深圳堂堂涉嫌违法违规行为立案调查。 在此之前,另一家ST公司,*ST新光公告称,证监会决定对公司控股股东新光集团立案调查。因新光集团涉嫌未按规定披露与*ST新光其他股东间的一致行动关系,周晓光作为新光集团法定代表人,根据有关规定,证监会决定对新光集团立案调查,并向周晓光了解有关情况。 在立案调查之外,不少ST公司还面临着退市压力。*ST航通2月19日发布公告称,股东大会已审议通过了终止公司股票上市事项的议案,公司也向上交所上报了撤回股票交易的申请,该公司成为了退市新规发布后首个主动退市的企业。*ST成城因触发“1元退市”指标即将成为退市新规发布后又一只触发交易类强制退市指标的公司股票。 在注册制改革的大背景下,退市股的数量逐步增多,对A股的*ST/ST股来说,压力巨大,目前,两市有多达40只ST/*ST股股价低于1.5元/股。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有些公司为了保壳铤而走险,监管层从严打击各类违法违规就是不让违法违规者有可乘之机,让绩差企业及时退市,从而让A股市场形成源头活水,具备更好的投资价值。 “投资者也应该认识到只有坚持价值投资,做好公司的股东,才能抓住市场的机会,才能真正的享受A股市场的投资回报。”杨德龙指出,炒题材、炒概念、炒垃圾股的做法已经不适用于当前的市场环境,投资者若冒险一搏可能得不偿失,甚至会面临巨额亏损。 上海明伦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智斌表示,从法律环境来看,注册制和退市新规共同打造了证券市场“宽进宽出”的新机制。这种市场机制将优质公司沉淀在市场内,劣质公司被淘汰出局,会使证券市场更具投资价值。不过,“任何改革都会带来短期的‘阵痛’,对于投资者而言,需要尽快更新投资理念,才能在改革中享受‘红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