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塑造多元化的资本形成机制 全国两会周期开启,投资者十分关注与资本市场有关的政策动向。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激发全社会投资活力”,都突显了资本市场在经济发展大局中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基础性制度,改善市场生态,优化资本形成机制,势在必行。 2月26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谈到近期排队上市企业数量较多时指出,这一方面是我国经济转型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成果的客观反映,另一方面是资本市场改革成效的直接体现,反映出各方对资本市场的信心。市场有需求,参与主体有信心,资本形成有空间,这是进一步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提升融资质量的良好基础。 客观来看,我国直接融资在全社会融资总额中的比重还比较低。从存量看,2020年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84.83万亿元。企业债、政府债、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三项余额相加为81.93万亿元,占比28.8%。如果只算企业债和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两项余额,占比仅为12.6%。从增量看,2020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4.86万亿元,企业债占比12.8%,政府债占23.9%,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占2.6%。无论从存量看,还是从增量看,社会融资中各类贷款占比仍是大头,直接融资占比偏小。而直接融资中,债券融资占比大,股权融资占比很低。 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优化融资结构,需要继续发展好债券融资,同时扩大股权融资规模。目前,我国拥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体量,产业升级势头强劲,宏观政策环境、营商环境不断向好,有超过4亿人的中等收入群体、新生投资队伍日渐壮大,国内资本市场的国际吸引力有所增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但也要看到,由于间接融资长期居于主导地位,发展惯性很强,资本市场发展还不够充分,特别是行业主体的总体实力、层次分布、资本文化等都还存在短板,提高股权融资比重要向改革要动力,要不断“过市场关”。 促进多层次市场发展,促进资本形成机制更加完善,第一是全面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拓宽直接融资入口。在进一步深入评估科创板、创业板试点注册制情况的基础上,稳步在全市场推行注册制。以注册制带动发行、上市、交易、持续监管等基础制度改革,为更多优质企业融资和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机制。 第二是完善场内、场外相互协调促进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既要深化沪深交易所主板、科创板、创业板改革,增强包容性、适应性和创新性,激发市场主体依法公平竞逐的活力;也要深化新三板改革;还要鼓励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柜台交易市场规范发展。规范发展的场外市场,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有助于降低它们的股权融资成本。要畅通各层次市场之间的转板机制,形成错位互补、能上能下的塔型网状体系,促进各类资本形成和流动。要健全场外市场的法治化监督机制、惩戒机制。 第三是加快推进债券市场互联互通,丰富债券品种。要完善债券发行注册制,深化交易所与银行间债券市场基础设施相互贯通和统一,促进资本有序流动和竞逐。拓展资产证券化产品模式,扩大基础设施领域公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范围,扩大知识产权证券化覆盖面等。打破债券刚性兑付,强化信息披露和行业自律,完善法治基础上的市场化风险化解机制。 第四是大力推动长期资金入市,塑造多层次、多元化的资本形成体系。鼓励现有证券公司、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发挥主力军作用。放宽公募基金的投资选择权,实行长周期考核。进一步丰富私募基金体系层次,畅通募、投、管、退、监等各环节。鼓励不同规模、不同管理模式、不同投资侧重、不同投资周期的投资主体依法经营,形成资本进出有序、畅通循环的网络化格局。 鼓励各类合格投资主体投小、投早、投科技。建立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价值投资激励机制,在会计、审计、财税、信用考核、声誉激励等方面,优化制度设计,坚持问题导向,鼓励市场创新,加快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资本形成机制。在此基础上,鼓励储户通过多渠道将储蓄转化为投资。 受制供需结构性偏紧支撑 铁矿石期价看高至1200元/吨关口 自2月份以来,铁矿石期价在触及阶段性低点925元/吨后不断创出新高,目前已持稳于1100元/吨上方。多位分析人士告诉记者,由于一季度供应段处于淡季,加之钢厂利润修复、库存持续回落等多个因素,铁矿石期价不断站稳阶段性高点。短期来看,供需结构性偏紧状态仍将持续,在钢厂限产、供应偏紧等利好因素支撑下,铁矿石期价仍将偏强运行,短期最高看至1200元/吨关口。 短期供应难有较大恢复 2月份以来,铁矿石主力合约2105自阶段性低点925元/吨不断上扬。2月4日,主力合约站上1000元/吨关口;2月18日,成功站上1100元/吨关口;2月22日,创出阶段性新高1178元/吨记录。截至3月3日收盘,主力合约报收于1153.5元/吨,上涨20.5点,涨幅为1.81%,成交38.39万手,持仓43.13万手。 多位分析人士表示,支撑铁矿石期价不断走强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在全球通胀预期背景下,钢厂生铁产量一直较为坚挺,焦炭价格下跌促使钢厂利润修复,同时,在供应不断偏紧下,铁矿石期价借势上扬。 中电投先融期货研究员张悦告诉记者,近期巴西铁矿石发运持续低迷,虽然澳大利亚铁矿石供应有所恢复,但整体环比1月份供应量仍偏低。此外,春节期间,钢厂库存持续回落,且铁水产量远超历史同期,补库需求在强劲支撑铁矿石盘面。 “在去年11月份开始,市场对铁矿石年度缺口预期非常一致。”东证衍生品研究院黑色资深分析师许惠敏告诉记者,基本面上,国内铁水产品价格维持高位,海外需求也复苏持续。按照铁矿石发货量推算,3月份港口到货量环比有所微增,铁水维持当前产量预期下,3月份-4月份国内港口铁矿石库存大概率迎来降库周期。此外,经历春节消耗后,下游钢厂面临被动补库存,中长期来看,基本面和短期微观成交将支持铁矿石期价走强。 徽商期货工业品分析师张玺向记者表示,2月份以来,铁矿石期价走势强于现货价格,缘于春节期间钢厂延续补库,铁矿石在高需求下价格持续走强,带动成材价格跟随上涨。春节后,一方面由于海外风险资产价格集体走强,全球通胀预期提振了整个商品市场的看涨情绪;另一方面由于受到季节性及极端天气影响,巴西和澳大利亚的发运量仍偏低,加之国内铁矿石市场高价格、高需求、低库存的格局仍在持续等。 短期结构性偏紧格局仍持续 据了解,近期河北地区频出限产政策,例如唐山发布3月份环保攻坚方案,涉及7个高炉停产,对铁水影响量大约1.1万吨/日。市场预期铁矿石缺口仍逐渐扩大。 张悦表示,铁矿石期价整体供应难有较大起色,下游需求虽有短期政策扰动,但仍会偏强维持,短期供需结构偏紧不变。“铁矿石金融属性较强,在全球主要经济体继续维持货币宽松背景下,市场通胀预期不变,商品会继续走强。同时,在钢厂利润改善下,铁矿石期价下压难度大,基本面上供需偏紧预期强,预计期价看高至1200元/吨关口。” 许惠敏告诉记者,目前限产幅度还难以扭转铁矿石缺口局面,但市场预期最担心在于环保限产范围扩大,环保减排是否会涉及更多产能值得关注。此外,当前成材价格上涨更多基于未来减产预期,而非当前基本面限制。考虑到海外需求复苏延续,国内需求平稳,整体氛围依然利多,预计铁矿石3月份港口到货量仍会偏低,在铁水产量限产未见进一步扩大前提下,铁矿石期价短期难以下跌。 事实上,对于铁矿石供需结构而言,多数分析人士认为存在较强预期,且主要因素来自需求端。春节后,铁矿石市场活跃度和成交量呈现快速回升态势,供应端整体较为平稳,例如澳洲矿山2月份发运量环比有所上升,但巴西发运量仍处于低位。 有分析指出,由于上半年淡水河谷发运仍处于低位,复产大多集中在下半年,因此,从季节性推算上半年铁矿石供应仍将保持偏紧状态。同时,一季度依然是铁矿石的供应低点,但3月份发运及到港量的重心环比将有所回升。此外,国内铁矿石方面整体也比较稳定,短期在季节性复苏的规律下,供给端整体压力不大,出现超预期增量概率偏低。因此,铁矿石3月份起行情的关键主要在于需求端的指引,虽然现货价格目前在复工复产有序推进和高炉利润修复,对需求韧性的支撑以及较高基差下保持坚挺,但随着钢材需求的正式启动,矿价的关注重点及逻辑将逐渐向现实与预期差方面转变。 张玺分析认为,上半年铁矿石供需整体仍将维持偏紧预期,但是短期现货成交量难以支撑矿价大幅上涨。一方面,需要警惕限产政策落地实施情况;另一方面,需要关注房地产市场政策导向,以及碳排放、碳中和等相关政策对钢厂生产或原料需求影响。 两部重要法规正式执行 环保产业格局加速重构 3月1日、3月2日、3月3日,A股环保板块站上了风口。同花顺数据显示,11家环保上市公司三个交易日累计涨幅超10%,其中中材节能、南大环境累计涨幅超30%,雪迪龙、先河环保、博天环境三家上市公司涨幅超20%。 “环保股”上涨的背后,是行业估值长期处于低位。在业内人士看来,环保行业两部重要法律条例——《长江保护法》以及《排污许可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执行,是这个板块“热”起来的直接催化剂。 3月2日,在2021年环境企业家媒体见面会上,环境商会会长赵笠钧向记者表示,“十三五”时期,生态环境产业加速转型升级。产业边界不断打开,治理内容不断丰富,市场空间不断扩容,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模式日渐深入。市场主体日趋多元,国资进场、产业头部涌现大批混合所有制企业,市场分工进一步明确,产业格局加速重构。 他认为,“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将进入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的新阶段。以降碳为总抓手,调整优化环境治理模式,加快推动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治理转变,通过应对气候变化,降低碳排放,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要实现环境要素的全覆盖 3月1日,《长江保护法》、《条例》正式付诸实施。 《条例》根据污染物产生量、排放量和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实行分类管理,对影响较大和较小的排污单位,分别实行重点管理和简化管理。依法将水、大气、土壤和固体废物等污染要素纳入许可管理,逐步将噪声等污染要素通过修法全部纳入管理。最终,要实现环境要素的全覆盖。 《条例》规定,排污单位应当按证排污,排污行为必须与排污许可证相符。 “排污许可制试点以来,虽然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颁发排污许可证,为加强固定污染源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有些地区一定程度上也存在重发证、轻证后监管,持证排污单位不按证排污、不达标排放等问题,排污许可权威性需要强化。发放排污许可证仅仅是管理的开端而不是结束。”首创股份董事长杨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条例》要求在排污管理环节强化排污单位主体责任和义务、强化主管部门事中事后监管。《条例》的实施将有效遏制污水厂上游的排污企业以往不规范的排污行为,有利于改善污水厂进水水质、避免水质异常对污水厂处理工艺的频繁冲击、适当降低污水处理企业因来水导致出水不达标的风险。”杨斌如此解读。 “《长江保护法》是我国第一部流域专门法律,重在解决影响长江流域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重点领域、关键问题。”生态环境部法规与标准司司长别涛称。 监管趋严 行业需求加速释放 依法严惩重罚,是有效打击违法排污行为的重要手段。 司法部立法四局局长黄祎在此前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介绍,《条例》加大对违法排污行为的处罚力度。规定了多种处罚措施。加强了与治安管理处罚和刑事处罚相关规定的衔接。此外,根据同期实施的刑法修正案,环评造假将正式入刑,最高可判10年。 在此背景下,环保行业的市场需求有望进一步打开。上海证券发布的研报认为,《条例》加大了违法成本,捋顺了申请和排污管理环节的排污单位责任和义务,监管趋严下有望加速行业需求的释放。申万宏源发布的研报认为,各省市“十四五”治水项目规划陆续出台,水环境治理将迎来高质量发展。 清水源在回复投资者提问时表示,《条例》的落地是国家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的一项举措,公司将抓住环保行业发展机遇,坚持“围绕以水为核心产业链的发展”的战略目标,不断优化集团化管理,积极拓展业务,增强研发能力,吸引高端技术人才。 “公司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较完备的环保产业布局,能够在环保装备、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污水处理等方面发挥优势。”兴源环境在回复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已经加入“长江生态环保产业联盟”,积极寻求参与长江大保护建设的市场机遇,拓展更多业务,提升公司业绩。 在杨斌看来,《条例》的实施对于污水处理企业而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进水水质逐渐稳定后,也须加强内部防控,强化污水处理过程的规范化和精益化管理,不断降低处理成本、提高处理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量,为有效“节能减排”做出更大贡献。 杨斌介绍,目前,首创股份打造了国内首个应用“3RWATER未来污水处理技术”的污水处理厂。此外,首创股份自主研发Create好氧颗粒污泥技术,这项技术被称为污水处理领域的“核武器”。该技术在能源资源节约方面有非常突出的表现,可以有效减少污水处理厂占地面积、大幅度降低运营成本,同时具有出水水质高与运行管理稳定性高的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