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股网-股民首选股票评论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2021年3月10日周三人民日报及四大证券报头版内容精华摘要

2021-3-10 08:58| 发布者: adminpxl| 查看: 3728| 评论: 0

摘要:     【人民日报】  加快实现中医药振兴发展(“融”视点)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中西医并重,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于文明委员说:“‘十四五’时期是实现中医药振兴发展的关键 ...


多举措齐发力 持续提升新三板市场功能

    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出,深化新三板改革。日前接受记者采访的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建议,可从完善融资功能、提升市场流动性、落实好转板机制、提高挂牌公司质量等方面发力,持续增强新三板市场服务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中小企业的能力。

    优化完善制度体系

    自2019年新三板启动全面深化改革以来,新三板形成了“基础层-创新层-精选层”层层递进的市场结构,构建了差异化的制度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工大高科董事长魏臻表示,此次改革大幅优化完善了制度体系、产品体系和服务体系,有效提升了新三板市场功能。全国股转公司数据显示,2020年超98%符合条件的基础层公司提交了创新层申请,调整后的创新层公司数量是调整前的1.83倍。

    全国政协委员、翔宇药业董事长林凡儒表示,此次改革重塑新三板市场板块结构、交易结构,以及投资者结构,让内部形成“基础层-创新层-精选层”多层次市场板块。建立转板上市制度,符合条件的精选层挂牌公司可转板至科创板或创业板上市,让新三板市场在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中起到承上启下作用,为中小企业构建一条资本市场成长和发展通路,起到培育中小企业发展的作用。

    全面深化改革

    代表委员认为,新三板市场依然面临流动性不足等挑战,应进一步完善政策制度,全面深化改革。

    在完善融资功能方面,林凡儒建议,尽快推出精选层再融资制度,明确精选层企业并购重组要求,支持企业在精选层持续融资发展。加快落地混合交易和融资融券制度,研发推出精选层指数,鼓励和支持投资者积极参与精选层发行交易。“新三板精选层于2020年7月正式开市,通过半年多运行,精选层已聚集一批兼具规模与成长潜力的优质公司。推出精选层指数有利于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市场指数体系,有效体现新三板市场的企业特征,满足市场多元化的投资需求。”他说。魏臻建议,参考创业板和科创板门槛,结合精选层改革情况,进一步降低精选层投资门槛,允许更多投资者参与公司的成长,提升市场流动性。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证监局局长贾文勤建议,明确保险公司、社保基金等专业机构投资新三板的政策。鉴于新三板股票流动性和投资安全性等方面的因素,在具体实施时,可参照公募基金投资新三板的步骤,先将新三板精选层股票纳入保险公司、社保基金的投资范围。

    在提高挂牌公司质量方面,全国政协委员、希肯文化董事长安庭建议,强化挂牌公司的主体责任,提升公司规范治理水平,提高信息披露质量,特别是财务的信披质量;督导中介机构当好资本市场的“看门人”,在财务审计方面严格把关;持续加强挂牌公司的监管,提高对挂牌公司违法违规线索的发现能力;加大对违法违规的查处力度;加强社会监督。

    畅通多层次市场联系

    代表委员认为,下一步新三板改革应在落地转板制度、做精做细精选层、畅通多层次市场联系等方面不断完善。

    全国政协委员、赛莱拉董事长陈海佳表示,精选层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强,建议做精做细精选层,把精选层打造为小特精专企业的聚集地。

    在落地转板上市制度方面,魏臻建议,进一步畅通转板机制,简化、缩短新三板企业的转板流程及时间,进一步完善交易制度以及投资者畅通的退出机制,使存量资金能够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中实现快速循环,提高资金效率。安庭建议,加强对拟转板上市企业指导培训。加大与沪深交易所、中国结算等沟通协作力度,建立实施衔接机制,确保转板上市制度平稳、顺畅落地。

    此外,安庭表示,创新层和基础层是新三板的“基石”,应着力将其打造为小特精专企业的加速器和孵化器,建议加大与区域股权市场对接的力度,试点三、四板“转板”机制,进一步发挥新三板承上启下作用。

下好“先手棋” 补齐金融风险防控机制短板

    防风险是金融业永恒的主题。多位全国两会代表委员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防风险仍需多方努力,既要着力于稳妥处置金融风险,补齐当前法律制度和监管机制短板,也要持续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实现对金融风险的早识别、早预警、早化解。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多名代表委员认为,尽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显著成绩,但防风险仍是金融业改革发展的永恒主题。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证监会原主席尚福林表示,当前,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新冠肺炎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信用风险具有一定滞后性,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仍不能松懈,要统筹抓好各种存量风险化解和增量风险防范。

    “要以防范风险为底线,维护金融稳定。金融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核心。‘十四五’期间,面对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加剧,要尽可能规避外部因素对我国金融体系造成的影响,宏观杠杆率稳定或下降仍需长期努力。”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原行长张智富说。

    此外,随着经济复苏,宏观政策逐步回归常态化。有代表委员建议,把握好政策“不急转弯”的节奏。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说,在经济回归常态后,杠杆率还是偏高,需要逐步降下来。最近一段时间发生了个别债券违约事件,也引发了市场担忧。

    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日前强调,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银保监会将把防范风险作为金融业的永恒主题,毫不松懈地监控和化解各类

    金融风险,强化金融法治,完善长效机制。

    紧盯重点领域

    对于防风险重点领域,代表委员建议,应重点关注银行业资产质量、金融控股公司经营、金融创新等领域。

    在银行业领域,张智富认为,潜在风险不容忽视。一些企业资金链紧张,非法集资等金融乱象可能有反弹风险。银行业资产质量压力不断凸显,尤其是中小银行受客户结构和业务范围限制,资产质量下降较快。随着部分应急性金融政策可能逐步退出,前期累积的市场风险将逐渐暴露,可能推动银行不良贷款和不良率较快上升。

    “以江西省为例,地方法人银行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均有所下降,其中12家法人金融机构拨备覆盖率不足100%,风险抵补能力偏弱,市场化外源融资渠道受限。”张智富说。

    在金融控股公司、大型互联网平台方面,也有代表认为,金融控股公司通常规模较大,具有一定系统重要性。大型互联网平台存在影响互联网市场公平竞争、给金融监管带来挑战、影响个人信息安全等风险。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行长徐诺金建议,从依法依规加强反垄断监管、加大金融宏观审慎监管力度、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提高监管力度和加大个人信息保护力度等方面,加强对大型互联网平台的监管。此外,从细化外部监管规则和提升内部治理能力两方面着手,完善金融控股公司宏观审慎管理框架。

    在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方面,尚福林强调,要遵循金融基本规律,金融创新必须在审慎监管前提下进行。金融科技本质上是一种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活动,也应依法依规纳入监管、持牌经营。对“伪创新”“乱创新”予以严厉打击,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

    构建长效机制

    多名代表委员认为,面对金融业运行可能存在的防风险“短板”,应当完善相关政策框架,构建防风险长效机制。

    在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方面,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参事周振海建议,从危机防范、危机应对和周期管理等维度明确宏观审慎政策目标;完善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测体系,提升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的准确性;前瞻性开发和储备宏观审慎政策工具,以加强逆周期调节和穿透式监管为重点,健全金融机构逆周期资本缓冲、风险准备金、压力测试等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箱;建立科学的治理机制,理顺政策传导。

    在加强对金融科技监管方面,全国政协委员、中信集团总经理奚国华认为,对于金融科技所形成的监管套利,以及可能形成交叉风险的创新业务,要按照统一监管原则,适度监管并出台相关细则,确保金融创新在审慎监管前提下进行。在张智富看来,应积极推动监管科技在数字金融领域的探索与应用,平衡好防风险和促发展关系,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安全日志、用户行为分析、客群筛选,实时监测线上线下各渠道风险隐患,提升金融风险态势全局感知、穿透分析和及时处置能力。

    针对我国金融机构能“立”能“退”不能“破”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行长郭新明认为,国内外经验教训证明,健全金融机构破产法律制度是国家金融风险治理体系建设和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立法构建统一的现代破产法律体系的必然内容,建议修订企业破产法,增设“金融机构破产”专章。“破产清算等市场化退出方式能依法有序释放风险,斩断风险传播,避免正常机构受到影响,有效实现系统性风险防控,提高整个金融体系抗风险能力。”他说。

    在信贷风险防控方面,张智富认为,金融业需继续努力做好自身信贷风险防控工作,建立不良资产严分类机制,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避免造成风险累积。金融机构要及时补充资本金,针对压测结果提高拨备水平,增强化解风险、承担损失的能力。

绿色发展吹响冲锋号 上市公司争当排头兵

    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出,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多名上市公司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上市公司要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加强技术研发,加快生产方式转型,真正成为绿色发展的主力军、排头兵。

    多管齐下实现绿色升级

    代表委员指出,发展绿色经济,重点是实现用能方式的绿色转型。传统产业要努力提升技术,实现节能减排,推动企业转型,走更有效率、更有品质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加快电力装备转型升级方面,全国政协常委、正泰电器董事长南存辉提出,优化产业布局,塑造产业竞争新优势。“平稳化解火电机组和常规输变电设备过剩产能,合理优化清洁能源产能结构,尽快补齐再电气化设备产能短板。实施电力装备产业锻长补短、强链备链计划,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制定产业地图,利用市场化机制,培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引领力的低碳零碳电力装备和再电气化设备骨干企业和产业集群。”南存辉说。

    “要落实产能产量双控要求,促进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支持和鼓励优势企业、头部企业对存量企业进行重组,加快钢结构建筑推广应用。从规划、制造、需求源头降低碳排放,推动钢铁行业绿色发展。”全国人大代表、宝武集团中南钢铁总裁李世平指出。

    代表委员认为,要积极布局、发展新能源产业,助力经济转型升级。全国人大代表、方大集团董事长熊建明表示:“在碳达峰目标指引下,‘十四五’是绿色产业发展重要机遇期,也是方大集团的发展重要机遇期。方大集团将通过绿色创新,深化节能环保新材料和节能技术的研究与实际应用,进一步提升行业竞争力,进一步拓展发展潜力。”

    全国人大代表、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指出,未来通威股份所有火电用量,将借助集团新能源产业优势,通过大力发展“渔光一体”光伏电站所发清洁电力实现碳减排,两者持续品迭形成碳流闭环,以实现碳中和目标。

    推进绿色技术创新攻关

    代表委员指出,要实现绿色升级离不开技术创新,要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大力推进绿色技术创新攻关。

    熊建明表示,“十四五”时期,方大集团将积极践行绿色发展新理念,不断研究开发节能环保新产品和新技术,力求在节能环保方面有新突破,走在行业前列,为实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

    在支持技术研发的体制机制方面,代表委员也提出了加强基础研究、完善产学研协同机制和科研项目管理机制等建议。“我国材料学科基础研究较薄弱,关键材料处于行业中下游水平,制约了我国新能源电池材料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全国政协委员、奥克股份董事长朱建民说,“当前国内从事新能源电池材料研究的一流研究型大学和综合性科研机构不多,高层次人才缺乏,产学研用体系还有待提高,需要进一步加强产学研用的协同。”

    借力资本市场实现绿色发展

    代表委员表示,绿色发展给上市公司带来了新机遇。他们建议,通过完善绿色金融产品、支持拥有硬核技术的企业上市等多种途径,提升资本市场服务绿色低碳经济的能力。

    全国人大代表、天能股份董事长张天任表示:“作为行业内首家拥有A股、H股双上市平台的公司,天能股份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募集资金将投入绿色智能制造技改等项目。公司将继续借力资本市场深改红利,通过直接融资,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刘汉元认为,监管部门一贯重视、支持绿色产业发展。之前,通威股份发行了绿色公司债券,强有力地支持了绿色项目建设。他建议,监管部门继续支持绿色金融产品创新,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绿色债券融资。

    全国人大代表、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表示:“阳光电源将进一步借力资本市场,做大做强主业。包括合理运用直接融资活水,加强研发投入,加强全球营销、售后网络建设,加快全球化步伐,适当扩增产能、发挥规模效益。此外,公司还将通过股权激励、员工持股等方式,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他还建议,应针对有“硬核”技术的科技创新企业,在IPO、再融资、发债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确保真金白银真正投入“硬核”科技的研发生产,实现科技发展、资本支持的正向循环。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