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股网-股民首选股票评论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2021年3月16日周二人民日报及四大证券报头版内容精华摘要

2021-3-16 09:00| 发布者: adminpxl| 查看: 4072| 评论: 0

摘要:     【人民日报】  我国新冠病毒疫苗累计接种近六千五百万人次(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 按照重点人群、高危人群和其他人群依序推进   “截至3月14日,我国共接种新冠病毒疫苗6498万人次。我们正在按照重 ...


积极因素增多 一季度经济增速料大幅回升

    国家统计局15日发布数据显示,1至2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3.8%,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5.1%。

    “从同比数据看,受去年同期基数较低等因素影响,主要指标同比增速较高,扣除基数影响,主要指标增势平稳,宏观指标处于合理区间。”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表示,总的来看,1至2月国民经济保持恢复性增长,积极因素持续增多。在低基数下,今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速很可能出现同比增长,甚至出现大幅回升。

    经济保持恢复性增长

    刘爱华表示,1至2月主要指标同比大幅增长是经济因素、政策因素和基数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刘爱华称,首先,支撑经济稳定恢复的因素持续显现。今年以来,局部地区出现了一些局部聚集性、散发性疫情,但疫情防控措施有力,宏观政策实施有效,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得到巩固和拓展,支撑经济稳定恢复的积极因素累积增多。第二,外部需求有所改善。今年以来世界经济缓慢复苏,主要经济体的制造业景气度回升,带动我国出口快速增长。第三,就地过年对工业生产起到提振作用。第四,从统计上看,上年同期基数跌落影响较大。

    对于下阶段经济走势,刘爱华表示,从具体指标来看,去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速下降6.8%,在低基数下,今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速很可能出现同比增长,甚至出现大幅回升。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由于去年基数较低,加上国内经济稳步恢复,预计今年完成经济增长目标问题不大,全年经济增速或呈前高后低走势。

    国元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徐颖预计,今年一季度GDP增速可能高达18%,之后逐渐回落,预计到年底将回到潜在增速区。

    货币政策以稳为主

    “经济增速大幅回升不意味着经济大幅好转,微观主体可能依然比较困难,形成宏观和微观的反差。”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表示,这就要求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

    巩固经济向好势头,关键在于让市场主体恢复元气、增强活力。

    财政部部长刘昆近日表示,各级财政部门将克服眼前收支压力,坚决把该减的税减到位,把该降的费降到位,让企业有更多的获得感。

    货币政策方面,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今年货币政策的重心已从上年的及时有效对冲经济下行压力,转向把握好经济恢复与防范风险等目标之间的综合平衡。“这意味着在今年全球疫情有望进入‘下半场’、世界经济普遍进入反弹周期的背景下,货币政策向常态化回归是大方向,政策重点也将随之切换,但整体的政策基调依然是‘稳’字当头。”

退市改革效果初显 7家沪市公司终止上市

    3月15日,上交所决定*ST宜生、*ST成城终止上市。至此,上交所在退市新规发布后已作出7家公司股票终止上市的决定。

    7家沪市退市公司呈现多元化退出的特征。其中,*ST金钰、*ST宜生和*ST成城触及1元退市指标,*ST工新和*ST秋林触及财务类指标退市,营口港因吸收合并摘牌,*ST航通主动退市。上述公司退市表明,退市新规得到了不折不扣的实施,退市改革的效果已经初步显现。

    业内人士表示,当前,严格执行退市新规,应退尽退已成市场共识,上市公司多元化退市已成市场常态,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正在稳步形成。

    推进常态化退市

    业内人士表示,资本市场需要源头活水,也需要及时清理“淤泥”。优胜劣汰、有进有出才是健康市场应有的状态。常态化退市既是改革指明的方向,也是优化市场资源配置的迫切需要。

    2021年伊始,沪市*ST金钰即被上交所作出终止上市的决定,这是退市新规发布实施后的第一份退市决定。其后,*ST工新、*ST秋林先后因触及财务类指标被终止上市。*ST宜生也成为新规实施后,首家无退市整理期的交易类退市案例。

    记者梳理近期沪深两市退市公司情况发现,它们均存在严重的经营风险和公司治理问题。例如,触及1元退市指标的公司中,*ST宜生风险持续爆发。*ST金钰主营业务已基本停滞,被债权人申请破产重整,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ST成城常年系壳公司,多项债务逾期,财务状况持续恶化。

    因触及财务类指标退市的是*ST工新和*ST秋林。其中,*ST秋林重要子公司全面停业,巨额应收账款、存货以及关联方、关联关系和资金占用等情况无法核实清楚。*ST工新自身经营不善,涉及关联方违规担保和资金占用等问题,财务状况持续恶化,营业收入大幅下滑。

    本轮退市改革除了1元退市、3亿市值退市的交易类退市指标之外,对财务类退市指标也进行了完善。其中,扣非净利润前后孰低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的,也将纳入退市情况,而营业收入需要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业内人士表示,这意味着投资者在投资决策过程中,需要提前远离营业收入较低、主要以贸易收入维持经营的空壳公司。

    加强投资者保护

    近期被终止上市的公司中,也有部分公司采用主动退市的方式化解风险,力求平稳退市。其中,*ST航通预计公司股票面临财务类强制退市和重大违法退市风险,为了避免公司股票在2020年年度报告披露后被启动强制退市程序,公司选择在年报披露前通过股东大会决议形式主动退市,并相应启动实施了现金选择权等投资者保护的配套措施,最终申报现金选择权的股份数约1.97亿股,按照4.18元/股的价格计算,总金额约8.2亿元。此外,营口港大连港合并案例中也给投资者提供了现金选择权。

    此外,记者注意到,对于面临触及1元退市指标的公司,退市风险揭示的频次不断加大,交易所问询力度不断加强,及时对违反信息披露规则的公司作出纪律处分。这既体现出交易所对问题公司的信息披露从严监管,也体现了对投资者的保护。

    业内人士认为,投资者保护是资本市场的重要命题。随着新证券法的实施,证券纠纷诉讼代表人制度落地,投资者保护体系和民事赔偿机制进一步健全,投资者可以通过多种渠道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限量版”变“大促销”!顶流基金经理放下“身段” 基民:看看再说

    市场连续调整,“限量版”基金秒变“大促销”,近日纷纷放宽限购额度补充“弹药”。多家基金公司还祭出自购大招。

    “受伤”的基民却并不买账,纷纷表示“我们不约”!

    再祭吸金“组合拳”

    近日,交银施罗德基金杨浩、中欧基金周应波等“顶流”基金经理旗下基金公告,率先调整大额申购上限,涉及交银施罗德内核驱动混合、交银施罗德新生活力和中欧互联网先锋3只百亿级主动权益基金。

    为了吸引投资者热情,除了放开申购,近期多家基金公司还开启了自购模式。永赢基金近日公告称,自购旗下新发基金永赢惠添益5000万元。该产品基金经理李永兴也自购了100万元。富国基金的自购金额达到5000万元,申购的产品为富国天润回报A。汇添富基金则自购了3003万元的汇添富数字未来A。天弘基金也分别用500万元自购了天弘国证A50A、天弘国证A50C产品。

    基民观望情绪浓厚

    基金公司“组合拳”貌似增加了更多乐观信号,传递到销售渠道,基民的态度却颇为“暧昧”。

    在与渠道沟通中,记者了解到,因为这段时间市场回撤,咨询基金的客户相对春节前少了许多。沪上一家基金公司销售人员告诉记者,虽然基金经理看好后市,但基民们却不看好,有很多投资者吓得不敢入场了。该人士透露,明星基金放宽限购后普遍热度不高,很多投资者观望情绪浓厚。

    某基金电商销售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整个三月份基金申购都在回落,就算是明星基金经理亲自带货也没用,甚至有观众在直播间打出“买基没有幸福感”的评论。

    基金经理也谨慎起来

    谨慎不只是基民,还有基金经理们。

    流动性变化的担忧、基金潜在赎回潮的压力以及市场愈发趋于一致的悲观预期,让基金经理们也小心起来。

    博时基金首席宏观策略分析师魏凤春认为,基金重仓股交易情绪已回落至低位,龙头股短期或由快跌向震荡切换,但龙头股中期向下波动的风险依然未释放充分。当前位置市场即使发生不错的反弹,也只是调整中继,逢高减仓与调结构是当务之急。

    海富通FOF投资部投资经理苏竞为表示,近期影响A股波动的主要是流动性预期。一方面,市场对货币政策转向有所担忧;另一方面,近期新发基金规模下降,股市的边际流动性下降。他认为,短期内基金可能会有赎回潮,市场或许还存在一定的抛压。

    中欧基金表示,即使是在去年受疫情影响市场大幅调整的悲观情境之下,也并未出现大规模的赎回潮。后续随着市场逐步企稳,资金会再度大幅流入。

12345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