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份一季度业绩预告出炉 四成公司预计净利同比增超100% 随着上市公司2020年年报业绩披露工作紧锣密鼓的进行,部分公司也公布了2021年一季度业绩预告。《证券日报》记者根据同花顺数据统计发现,截至3月17日收盘,沪深两市共有74家上市公司发布2021年一季度业绩预告。 从预告情况来看,预喜公司的数量达到72家,占比达到97.30%。其中,业绩预增公司有42家,业绩略增公司有15家,业绩扭亏公司有15家。 “去年一季度经济和企业经营受疫情影响,基数比较低,所以今年企业一季度业绩会迎来普遍同比增长局面,高比例的一季度业绩预喜只是这一现象的初始体现。”华辉创富投资总经理袁华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具体来看,预计净利润变动幅度上限方面,上述公司中,有30家公司预计2021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100%,占比超四成,其中,国光电器、纳思达、正业科技、三利谱等4家公司均预计2021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5倍以上,分别为893.34%、790.87%、582.67%、556.59%。 数据显示,72只预喜股中,3月份以来股价实现上涨的个股有36只,占比50%,其中,期间累计涨幅超20%的个股有6只,期间累计跌幅超过20%的个股则达到9只。 尽管众机构对后市投资有所分歧,但是大部分受访者还是认为,业绩浪只是延后,但不会缺席。 鸿风资产投资总监黄易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一季报时间窗口的到来,市场将重拾升势,而且将结束此前的周期或科技的单一风格,一季报业绩将为市场带来新的动力与方向。由于疫情原因,去年一季度相当多上市公司出现盈利下滑或首次亏损,今年大多数公司一季报业绩同比都会不错。但市场对一季报的关注不会仅停留在公司的同比业绩上,还会更多的关注与去年四季度的环比情况、未来增长的可持续性。 持有类似观点的袁华明也表示,春节假期后市场调整比较充分,当前全球疫情正在稳步缓解,海外市场近期表现稳健,大盘有望在向好的经济数据、年报和一季报数据带动下逐步走出连续调整的格局。 那么,如何结合一季度业绩预告来选择最佳布局标的呢? 私募排排网研究员叶远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业绩是市场永恒不变的主题,未来业绩在A股市场的有效性会越来越高,持续稳定的业绩才是衡量上市公司是否具备长期投资价值的唯一标准。具体投资上,一方面,可以寻找业绩具备持续稳定增长的公司进行投资,另一方面,寻找存在业绩预期差的公司获取超额收益。 袁华明告诉记者,今年的业绩浪尤其需要结合增长持续性和估值来评估投资机会。首先业绩增长需要剔除一次性收入和去年特殊条件下低基数的影响。其次可能的流动性收紧一方面会对部分企业经营产生压力,另一方面也在导致高估值品种的估值调整,一些企业即便业绩增速突出,但估值太高的话,业绩增长未必会带动股价提升。一些去年受疫情冲击比较大,股价表现滞后且估值低,但今年经营和景气度提升态势正在体现的顺周期品种,在这一轮业绩浪中的机会或许会更突出一些。 银保监系统开具680张“2021款罚单” 53张剑指涉房信贷违规 今年,针对银行业的强监管“威慑”仍在继续。从1月8日以来,银保监会官网陆续披露“2021款罚单”,据记者梳理,截至3月17日发稿时,银保监系统今年以来所有工作日内已开具680张“2021款罚单”,包括银保监会开出2张、银保监局开出261张、银保监分局开出417张。其中,银行业金融机构所收到的罚单中,有53张的处罚事由涉及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楼市。 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对记者表示,目前,金融领域仍面临一些潜在风险,存在一些市场乱象和违法违规行为,银保监系统的强监管,体现了监管层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加大力度防范化解相关金融风险的坚定决心。同时,加大对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楼市的查处,也体现了监管层对“房住不炒”的坚决落实,有助于为部分地方过热的楼市降温,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 53张“2021款罚单” 剑指涉房信贷违规 近些年,监管部门三令五申,严禁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楼市。然而,违规现象仍屡禁不止。近期,更是屡有消费贷、经营贷等各种信贷资金涌入楼市的消息传出,而从今年开具的53张涉楼市罚单揭示的违法违规案由来看,该类行为依然存在。 例如,银保监会厦门监管局1月11日作出的处罚决定显示,当地一家城商行的主要违法违规事实为,“个人经营性贷款资金被挪用流向房地产领域”;银保监会四川监管局1月18日作出的处罚决定显示,某股份制银行成都某支行的主要违法违规事实之一为,“个人消费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等严重违法审慎经营规则”。 此外,还有银行因“顶风作案”从管理层到基层员工全部领罚。例如,银保监会官网从2月2日至2月4日陆续披露的5张“2021款罚单”,由同一案引发,被处罚单位为云南一家农商行及其工作人员,主要违法违规事实之一是“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四十六条第(五)项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四十八第(二)项,银行和涉事人员分别被处以罚款95万元和警告。 某国有银行重庆市分行因包含“贷款被挪用于购房”在内的违法违规事实较多,被合并处罚,所领罚单金额在年内53张中最高。银保监会重庆监管局1月18日作出的处罚决定显示,“共计对机构罚款人民币270万元,没收违法所得4164.58元”。 “从罚单情况来看,释放出监管层严控资金违规流入楼市、坚决遏制房价上涨的监管信号。”国浩律师(上海)事务所律师朱奕奕对记者表示,监管层将严格落实“房住不炒”这一政策,严查、严控信贷资金入楼市,保障楼市、股市等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专家支招: 从供需两端发力化解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上述53张涉及楼市的罚单中,从类别来看,被处罚银行业机构涉及开发性金融机构、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及农村信用社等,其中,国有银行分支机构共领罚单17张。 “现在银行业机构的合规情况总体来说有所进步,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必须下大力气去解决。”董忠云认为,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楼市说明部分银行机构内部治理机制不健全,合规经营意识不够,导致政策执行不到位,在信贷审查审批、贷后管理等重要环节存在漏洞,为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工作人员带来可乘之机。 虽然监管部门频频“重拳”出击,但涉房贷款违规现象并未彻底销声匿迹,未来相关部门还应采取哪些措施,避免相关违规行为出现? 董忠云建议,从供给端,要继续加强对违法违规的银行业机构和相关从业人员的监管和处罚力度,同时银行等金融机构要加强自身公司治理,强化合规经营意识,确保合规和风控措施到位。从需求端,应加强对贷款人的宣传教育,强化贷款人对违规使用消费贷、经营贷购房可能带来的相关风险的认知,如可能面临贷款被提前收回、因造假被列入黑名单、影响信用纪录等,从需求端遏制违规信贷资金入楼市。 在朱奕奕看来,挪用信贷资金对金融体系会造成重大的潜在风险,尤其是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楼市,不仅会推高资产价格,造成市场繁荣的假象,不利于楼市的健康发展,还不利于社会民生。因此,针对银行业,尤其是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楼市,监管层应当从严监管,聚焦对于银行每一季度的所有贷款的核查,并应当在要求银行进行常态化自查的基础上,由监管层进行复查或抽查,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对存在违规行为的银行及其主要责任人员予以严惩,加大信贷违规成本,促进市场稳定有序发展。 中兴通讯2020年营收重回千亿元 将持续发力重塑终端品牌 3月16日晚间,中兴通讯发布2020年年度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14.51亿元,同比增长11.81%;实现归母净利润42.6亿元,同比减少17.25%。公司称,这是由于2019年第三季度资产处置带来一次性收益较多所致。 第一手机界研究院院长孙燕飚向记者分析称,中兴业绩的增长主要来自5G网络建设的推进,在基站建设数量峰值到来前,未来数年或仍将受益于此。“2020年全世界的5G网络建设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只有中国在5G建设上做到了快马加鞭,带来了网络建设订单大量增加;而中兴作为上游,其业绩增长是能够想象的”。 值得注意的是,中兴通讯还在年报中披露称其已斥资5.54亿元回购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努比亚”)28.43%的股权,并对外表示将“整合中兴、努比亚、红魔的资源,三箭齐发”。该举动印证了公司年报所提的“全面发力中国ToC市场”,及其尝试重振手机业务的构思。 净利润下滑“事出有因” 时隔三年,中兴通讯营收重回千亿元规模,在2020年实现营收1014.51亿元。公司对此表示,业绩的提升得益于坚持聚焦主业、重视经营质量和积极推进业务拓展。 在运营商业务层面,2020年中兴通讯积极参与全球5G建设,其5G无线、5G核心网和5G承载产品在国内运营商市场份额均超过30%。据Dell’OroGroup报告,2020年公司在5G基站的全球发货量排名第二。 政企业务方面,公司目前已联合500多家合作方开展了5G应用创新和商业实践。在消费者业务方面,公司的新一代5G路由器已在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市。 但亮眼业绩下,中兴通讯毛利率与净利润的下滑仍引起外界关注,有观点认为这体现了公司盈利能力的走弱。 对于归母净利润的同比下滑,公司称是营业外因素所致。据公告,中兴通讯在2019年7月份与万科就深圳湾超级总部合作相关事宜中确认了26.87亿元的一次性资产处置收益,增大了当年净利润。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中兴通讯2020年实现净利润10.36亿元,同比增长112.66%。 至于毛利率的下降,中兴通讯表示这“主要是低毛利率产品收入占比上升所致。”数据显示,2020年公司毛利率为31.61%,较上年同期下降5.56个百分点。 公司并未明确指出上述低毛利率产品名称,但据招商证券研报,这大概是来自于运营商业务板块。研报指出,2020年我国进入5G批量建设元年,建设初期,在激烈竞争下设备商为抢占份额主动选择价格策略,对设备商的短期盈利造成了一定压力。 飞象网创始人、工信部高质量发展高层次咨询专家项立刚向记者表示:“过去电信行业的毛利率水平整体都比较高,但随着产业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长期维持高毛利率的可能性不大。另外,2000年后国内电信市场变化较大,运营商进行大规模集中招标,也导致了这几年相关厂商毛利率的下降。” “根据产业链调研,运营商近期将陆续启动5G无线网主设备和承载网主设备新一期的采购,并开始都采用单一来源谈判的方式,设备商议价能力得到加强,且随着规模量产,5G无线设备成本将不断下降。”招商证券分析师余俊表示。 欲重塑终端品牌 2020年年报中,除了一如既往重视研发领域的投入,中兴通讯还进一步透露出了全面发力ToC业务的讯息。 首先是对旗下数个沉寂已久的手机品牌进行重整。财报显示,2020年12月份,中兴以5.54亿元现金取得了努比亚28.43%股权,交易后持有努比亚78.33%股权,后者纳入中兴的合并报表范围。 就消费者业务的规划,中兴方面对外表示:“公司将持续强化与全球多家运营商的5G终端合作,整合中兴、努比亚、红魔的资源,在国际市场稳步发展,全面发力中国ToC市场,打造出有辨识度的科技、品质、年轻化的中兴手机全新形象。” “2021年,公司终端市场将在海外保持稳健经营,国内全面发力ToC市场,赋能终端渠道,实现终端品牌重塑。”中兴通讯董事长李自学在董事会报告中表示。 2020年9月份,中兴旗下努比亚联合创始人、总裁倪飞重归执掌中兴终端事业部后,中兴发布全球首款量产的屏下摄像手机中兴天机Axon,被外界当作其重回手机战场的宣告。彼时,倪飞也曾向媒体表示:“中兴手机力争3年重回国内大众视野,5年进入一线品牌。” “从前中兴的手机业务比较依赖运营商补贴,但自5G以来,基于成本考虑,运营商的购机补贴大幅下滑,这对中兴来说是相当不利的。”孙燕飚表示,“而如今已是‘后手机时代’,我们预计2022年就要步入智能穿戴时代,届时智能手机将成为智能穿戴设备的传输中枢;中兴当然不可轻易放弃手机业务。” “未来几年,基站建设高峰期依然可以帮助中兴获得稳定持续的业绩增长。但2022年后,运营商的基站建设投入将开始放缓,届时建设量可能会大幅减少;”孙燕飚补充道,“在这种预设下,中兴必须要去思考如何做战略性业务的布局、补好弱势业务的短板;以提前建设好新的利润增长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