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七成量化对冲基金年内获正收益 个别产品大举减仓 春节以来股市大幅震荡,市场中性策略的量化对冲基金如何做到绝对收益,也广受市场关注。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由于有股指期货对冲策略,超过七成量化对冲基金斩获正收益。近期多只量化对冲基金也陆续公布了运用股指期货对冲的投资策略执行情况,这些基金在股市巨震中仓位基本保持稳定,个别产品基于负基差和开放期曾大举减仓。 量化对冲基金相对抗跌 逾七成获正收益 与同期主动权益类基金录得负收益相比,今年以来,由于有股指期货对冲策略,绝大多数量化对冲基金斩获正收益。 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23日,今年以来25只(份额合并计算)量化对冲基金平均收益率为0.56%,正收益基金多达18只,占比达到72%,获得了稳健的投资回报。 华泰柏瑞基金副总经理、量化与海外投资团队负责人田汉卿向记者表示,量化对冲基金和主动权益基金是两类完全不同的投资产品,市场中性的绝对收益基金目标就是在控制回撤下在一段时间内取得收益。其收益不随市场涨跌而涨跌,只和管理人的管理能力相关,一般市场跌的时候,不会跟跌;当然市场大涨的时候,也不会跟涨那么多。因为完全对冲市场风险,市场中性绝对收益基金是一类风险较低、收益波动较小的基金产品。 多位基金投资人士表示,在今年股市波动加大的市场中,将充分发挥市场中性产品的特点,运用股指期货对冲策略,为持有人带来稳健收益。 中金基金量化基金经理魏孛表示,对冲策略想要获得收益,最重要的就是股票组合有稳定的超额收益。未来公司将继续结合传统多因子、基本面量化、事件驱动、创新型策略等多种方法,争取获得稳定的超额收益。在股指期货对冲的选择上,目前主要采用IF对冲,但IC的基差水平相对而言也逐渐变得有吸引力,考虑未来部分仓位采用IC对冲的策略。 田汉卿也表示,量化对冲公募基金的基金合同一般有对冲比例的要求,基金允许的不对冲部分的比例是有限制的,一般在10%~20%之间。是否留有不对冲的市场暴露,是每个管理人的选择。华泰柏瑞量化产品的特征是很鲜明的,绝对收益产品一般不留不对冲的市场风险敞口,不做择时对冲,这样最大限度地保证市场中性的特点,无论市场涨跌,力求为投资人获得较为稳定的收益。 “在波动加大的市场环境中,量化对冲基金从谨慎的角度出发,不应留有未对冲的市场波动敞口,当好投资人资产配置工具的角色。”她说,这类产品适合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人,也适合在熊市或震荡市环境中追求正收益的投资人。这类产品和股市债市的相关性很低,也适合做资产配置的投资人进行多样化投资,降低投资组合的风险,如果能获得预期的收益,将会受到投资人的欢迎。 魏孛表示,这类绝对收益型产品通过股指期货来对冲市场风险,所以,净值涨跌和大盘涨跌的相关性,相对于主动权益基金要小得多。它的收益风险特点更类似于“固收+”的产品,是个人或机构进行资产配置的一种重要工具。 个别产品大举减仓 3月24日,中金基金发布公告,披露了中金绝对收益基金运用股指期货对冲的投资策略执行情况公告。截至今年3月19日,该基金持有股票资产1.5亿元,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为81.59%;运用股指期货进行对冲的空头合约市值1.33亿元,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为72.16%。 数据显示,今年3月份,中金绝对收益持股仓位81.59%,比去年12月仓位上升2.66个百分点。同期,中邮绝对收益策略仓位略降0.82%;而华泰柏瑞量化绝对收益仓位从78.9%降至56.67%,下降22.23个百分点。 与持股仓位变化相适应,上述基金运用股指期货对冲的空头合约市值占比也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中金绝对收益、中邮绝对收益策略两只基金对冲的空头合约市值为72.16%、53.24%,分别较去年12月份上升2.79、1.64个百分点;而华泰柏瑞量化绝对收益空头合约市值占比从78.02%降至55.09%,下降约23个百分点。 “华泰柏瑞量化绝对收益基金的仓位比较低,主要是因为股指期货基差比较负,也临近开放期。”田汉卿告诉记者,市场中性的绝对收益产品投资收益一般不随着市场的涨跌而变化,这类策略对于市场方向性的变化不敏感,也不关注。 她表示,一般而言,股指期货对冲的绝对收益投资策略的仓位从两个角度看,一是股票部分的仓位,二是对冲之后的净市场暴露,即股票仓位减去股指期货空仓的风险敞口。一般只有净暴露可能包含一定的市场观点,即看涨时,正的净暴露多一点;看跌时,可能有一定的负暴露。不过,有两种情况不能反映管理人的看好或者不看好指数回报的市场观点:一是管理人可能留有少量的敞口应对基差的影响,二是管理人的投资策略可能一直保留一定的正向风险敞口。 她认为,股票仓位本身只要是完全对冲的,一般取决于当时市场负基差的情况,也不反映管理人市场涨跌方向上的观点。如果负基差比较大,管理人可能会适当降仓锁定一部分负基差的收益。此外,仓位和基金的开放期也可能有一定的关系,临近开放期的基金可能在仓位上保守一些。 魏孛也表示,就中金绝对收益产品而言,因为产品规模原因,参与新股网下申购也是一个重要的收益来源,而为了维持底仓,整体仓位比较高。 魏孛认为,采用股指期货对冲的绝对收益型策略,相对于市场本身的涨跌,更加关心的是股票组合的超额收益和基差的变化情况,因为这类型策略的收益就是股票组合的超额收益减去基差成本。当基差剧烈变化时,也可以通过适时调节对冲仓位从基差波动中获益。 医药、科技板块仍是重点 “碳中和”概念受关注 进入定期报告披露阶段,公募调研更加密集。3月以来,公募基金累计调研近2000次,环比增长51%,其中,医药、科技等板块及“碳中和”概念相关公司成为调研重点,中小市值企业占比较高。 重点调研医药、科技 关注“碳中和”概念 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23日,3月以来基金公司累计调研上市公司1997次,环比增长51%。其中,嘉实、中欧、招商、富国等大型公募调研频次居前。 虽然经过一轮较为明显的回撤,但医药、科技等板块龙头个股依然成为基金公司重点关注的对象,被调研频次靠前的上市公司有一心堂、中科创达、兆易创新、科顺股份、华阳集团等。其中,有91家基金公司调研了医药零售行业的一心堂,半导体及元件行业的兆易创新和计算机应用行业的中科创达分别获89家和71家公募调研。此外,近期较为火热的“碳中和”相关企业颇受关注,谱尼测试成为17家基金公司的调研对象。 兴证全球基金谢治宇、华安基金崔莹、工银瑞信基金赵蓓等明星基金经理调研了普洛药业,汇添富基金胡昕炜调研了联创电子,景顺长城基金的杨锐文、刘彦春分别调研了长阳科技、汤臣倍健,南方基金史博和诺安基金蔡嵩松调研了工业富联,信达澳银基金冯明远调研了横店东磁。 在被调研的上市公司里,市值在200亿以下中小市值公司占69.12%。 上海一家中型基金公司投研总监表示,现阶段会多注重挖掘一些优质的中小盘股,因为大型龙头企业的资讯较多,日常保持一定跟踪即可。在具体行业上,顺周期、“碳中和”相关行业相对看得较多。 看好消费科技、医药、 顺周期和新能源 中欧基金投资总监、基金经理周蔚文表示,从未来5年看,看好受益经济转型与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结构性投资机会,包括受益城市化与消费升级的消费行业,以及受益人口老龄化的大医疗产业及新科技带来的机会,细分行业包括品牌消费、创新药、创新器械、半导体、物联网、云计算、自动驾驶、在线教育、互联网服务等。 汇丰晋信动态策略基金基金经理陆彬表示,当前市场结构性机会较多,依旧看好4个方向,一是以电动车为代表的新能源行业,二是以化工为代表的顺周期,三是军工里部分细分行业,四是大金融的保险和地产板块。 德邦基金海外与组合投资部总经理郭成东表示,看好两个方向,一是基本面改善、价值严重低估的通讯、建筑、非银等板块龙头;二是周期性板块、业绩增长较确定的消费科技、医药板块。 兴业研究精选混合基金经理邹慧表示,各条优质赛道上的公司将出现分化,业绩和估值相匹配的优质公司大概率将重新上涨。同时,今年研究目标公司市值可以适度下沉,各个细分赛道的隐形冠军将成为研究的重点,这些领域集中在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医疗器械等细分子领域。 新发基金画风大变 价值型、持有期产品骤增 连续震荡的市场环境下,基金公司也在调整发行策略,价值风格产品和带有持有期的产品明显增多。新成立基金的结构也发生显著变化,债券型基金开始提升,而股票型及混合型基金占比下滑。 两类新基金增多 春节以来,新上架的基金及待发产品呈现出两大特征: 一是价值风格基金数量显著增加。Wind数据显示,按照认购起始日期统计,春节后8只名称中带有“价值”字眼的基金陆续发行,较春节前的3只大幅增加。从投资风格看,这些新基金多聚焦低估值资产、倾向于均衡配置。如3月22日成立的广发价值优选由追求绝对收益的王明旭管理,他确立的管理目标为控制组合波动,力争每年稳定战胜沪深300指数;东方红远见价值于3月24日启动募集,拟任基金经理周杨擅长多层次的均衡配置,并利用概率思维把握长期投资机遇。 在已公布发行计划的待发基金中,也有不少为“价值型”基金,如融通价值趋势、华夏核心价值、申万菱信价值精选、嘉实价值臻选等。即使部分基金未在名称中明确价值风格,也公开表示在选股策略上将坚守价值风格。如国富兴海回报混合基金经理赵晓东将以安全为上,适度分散投资,回避估值透支的热门股,采用长期有效且稳定的基本面选股指标,力求构建质地优良的价值投资组合。 二是采取持有期模式的基金占比显著上升。数据显示,在1月进入发行的168只基金中,带持有期的产品仅37只,占比约22%;在2月启动认购的124只基金中,带持有期的基金为29只,占比23%;而3月26日至4月19日待发行的40只基金中,带持有期的高达13只,占比达到约33%,持有期限设定在6个月到两年不等。易方达悦安一年持有、华夏永鑫六个月持有及安信均衡成长18个月持有等持有期产品将集中上架。 一家基金公司品牌人士表示,与定期开放的基金相比,持有期模式的产品为每笔份额设定一定期限的锁定持有期,并且随时可以申购或定投,相当于具有“封闭持有期+可定投”的功能,提高了投资便捷性。“基金公司推出持有期基金,锁定产品份额,可以避免投资者频繁交易和不恰当择时,长期可以让持有人获取更好收益。” 债券型基金比例上升 除产品设计层面的新特征外,基金新发市场的结构近期也悄然生变。整体来看,权益类基金新品占比有所下降,债券型基金占比则增加不少。相应地,基金公司的营销重点也正从主动偏股基金转移至“固收+”类产品、纯债基金。 数据显示,截至3月24日,3月以来发行并成立的新基金合计66只,发行总规模为896.75亿元。其中,股票型基金17只,发行规模占比6.7%,相较于1月、2月16.44%、16.08%的比例大幅下降。3月以来发行成立的债券型基金10只,发行规模占比达27.95%,较1月份的7.04%和2月份的4.72%大幅上升。 另一方面,基金公司布局偏稳健产品的节奏正在加快。数据显示,3月26日至4月19日待发行的40余只基金中,“固收+”基金与中长期纯债基金合计占比达四成,反映在股市震荡行情下稳健型产品受到青睐。 展望股债市场,景顺长城基金副总经理毛从容认为,今年A股估值扩张空间有限,对债市持中性看法,等待较优配置时点。“整体来看,2021年股债仍为跷跷板走势,股债配置应该更为均衡;而且回溯历史来看,在股债跷跷板效应明显时期,‘固收+’产品指数收益表现更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