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 多家银行被罚 记者梳理银保监会官网发现,尽管监管部门屡屡强调严防银行资金违规流向房地产市场,仍有不少银行“顶风作案”。仅从3月15日至今披露的罚单来看(以罚单挂网时间为准),就有约10家银行因资金违规流向房地产市场被罚。 不乏超百万元罚单 日前,多家银行因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或者借道支持房地产开发被罚,其中不乏超百万元的罚单。 例如,瑞安农商银行因以不正当手段吸收存款,整改措施落实不到位,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信贷资金被用于支付股权收购款,被罚185万元。中国建设银行义乌分行因信贷管理不审慎,信贷资金被挪用于支付购房首付款;信贷管理不审慎,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服务收费质价不符;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违法发放房地产项目贷款;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违规发放个人住房按揭贷款,被罚115万元。 此外,中国农业银行济南分行、中国银行温州市分行、浙商银行台州分行和泰顺农商银行等也由于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被罚数十万元。 除已披露的罚单外,监管部门还于近期积极开展专项核查。北京银保监局3月23日消息称,按照监管要求,辖内银行对2020年下半年以来发放的个人经营性贷款等业务合规性开展自查,自查发现涉嫌违规流入北京房地产市场的个人经营性贷款金额约3.4亿元,约占经营贷自查业务总量的0.35%。其中,部分涉及银行办理业务不审慎,部分涉及借款人刻意规避审查。在银行自查基础上,北京银保监局会同相关部门选取重点机构进一步开展了专项核查,已发现涉嫌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信贷资金约3000万元。目前北京银保监局已经启动对4家银行的行政处罚立案程序和调查取证工作。 数位员工 被禁止从事银行业工作 在近期的银行业罚单中,除资金违规流向房地产市场问题较突出外,还有一个问题也较突出,即多位银行员工违法违规操作,最终被禁止从事银行业工作或取消高管任职资格。 例如,吉林靖宇农村商业银行杨国坤因在职期间未按规定对抵押物的他项权证真实性与合法性进行核实、复测风险,对该行贷款“三查”不尽职负有直接责任,致使案件发生,被禁止从事银行业工作五年。 浙江义乌农村商业银行赵莽,对浙江义乌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管理严重不审慎的违法违规行为负直接责任,被禁止终身从事银行业工作;东方惠丰村镇银行的陈海,因员工行为管理薄弱被禁止终身从事银行业工作。 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金融风险防控成为重中之重。作为银行员工,应加强自律,熟悉所经营业务的管理规定与操作规程,注意识别经手业务内部控管的潜在风险。 北京证监局:防范和化解上市公司各类风险 北京证监局3月24日以视频形式召开2021年北京辖区上市公司监管工作会议。北京证监局指出,将继续坚持“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的方针,以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为主线,有效防范和化解上市公司各类风险,维护首都社会稳定和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与辖区上市公司齐心协力,共同构建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助力“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北京证监局党委书记吴运浩表示,2020年以来,资本市场深化改革各项举措成效显著,注册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各项配套制度的适应性和包容性显著增强,常态化退市趋势正加速形成。新证券法、刑法修正案(十一)、退市制度改革等正式实施,显著提升了证券违法违规成本。从理念到行动,从日常监管、行政执法到民事赔偿、刑事惩戒,“零容忍”要求全方位贯彻,市场生态不断净化。 吴运浩强调,适应资本市场发展新形势,构建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核心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上市公司要正确认识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重要意义,明确企业责任,坚持新发展理念,切实承担起规范发展、提高质量的主体责任、第一责任。辖区的上市公司都深深扎根于北京,应围绕首都经济社会建设重点任务领域,紧紧围绕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两区”建设、数字经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五子”联动,在推动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北京证监局副局长徐彬介绍,过去一年,北京证监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助力辖区企业在2020年4月份复工复产率即接近100%;辖区上市公司全年累计融资3866.48亿元,资本市场有效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及时传达文件精神,部署安排上市公司治理专项自查工作;秉承“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的原则,一司一策,精准拆弹,存量风险逐步化解,增量风险有效管控;从严从快处理违法违规问题,下发行政监管措施53份,对上市公司或相关主体立案9家次,做到“查清一家、警示同类、规范一批”;开展“诚实守信做受尊敬的上市公司”专项活动,切实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 徐彬强调,辖区上市公司要深入推进上市公司治理专项行动,不断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全力落实“清欠解保”工作,切实保护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强化底线思维意识,推动风险防控取得新成效。 畅通“出口” 常态化退市步入新阶段 *ST宜生、*ST成城均于3月22日摘牌,A股迎来首批无退市整理期企业。此外,主动申请终止上市的*ST航通于3月18日摘牌,*ST康得进入退市通道……“史上最严退市新规”成效初显,常态化退市预期增强。 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退市制度是注册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退市“出口”畅通有利于加速形成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在稳步推进注册制改革进程中,健全常态化退市机制,增强退市制度刚性,多角度强化投资者保护有望成为持续发力的重点。 开启多元化退出新通道 分析人士认为,退市新规落地两个多月以来,制度效果逐渐显现,各类型退市案例增多,多元化退出步入新阶段。 一方面,面值退市案例明显增加。今年以来,已有*ST成城、*ST宜生、*ST天夏、*ST长城等上市公司股票触发面值退市“红线”。其中,*ST宜生、*ST成城因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触发终止上市情形。根据退市新规,该类退市企业无退市整理期,这两家公司也是退市新规下首批面值退市企业。另一方面,财务指标类退市案例增多,比如*ST工新、*ST秋林。 与此同时,“主动退”“重组退”等多元化退市方式不断涌现。比如,*ST航通选择主动退市。再如,被大连港换股吸收合并后,营口港作为被合并方暨非存续方终止上市。 “面值退市和主动退市公司数量增加,是退市制度不断优化的结果。A股退出渠道愈发畅通,投资者‘用脚投票’,将进一步倒逼公司优胜劣汰,完成市场自我净化。”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湛说。 多管齐下强化退市制度刚性 专家表示,在拓宽多元化退出渠道的同时,要着力增强退市制度刚性,做到应退尽退,加速财务造假公司、僵尸企业、空壳公司出清。 以*ST康得为例,其同时出现重大违法类和财务类两项终止上市情形,为明确市场预期,深交所将按照先触及先适用的原则终止其股票上市交易。“*ST康得虚增利润等违法行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持续时间长、涉案金额大、手段恶劣,严重破坏市场诚信基础,依法对其启动终止上市程序,适用先触及先适用原则,正是监管部门对严重违法违规、严重扰乱资本市场秩序的公司坚决出清态度的体现。对于严重违法违规企业,要应退尽退,坚定维护退市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 监管部门近期重申,打击退市过程中伴生的财务造假、利益输送、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对相关机构和个人加大追责力度。 记者了解到,为增强退市刚性,证监会将会同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对退市过程中出现的对抗监管、不正当维权甚至煽动群体性事件等恶劣行为,严厉打击、严肃追责,确保改革平稳推进,积极塑造良好市场生态。 开创投资者保护新局面 专家指出,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尤其需要在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方面发力,降低退市成本,实现“退得下”“退得稳”。 “从启动*ST康得退市程序看,强化投资者权益保护新格局正在形成。一方面,*ST康得股东在公司股票终止上市后办理股份确权登记,其股票可在股转系统公开转让;另一方面,终止上市后,股东依法享有的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等公司法规定的股东基本权利不会改变。”田利辉说。 监管部门在改革退市制度过程中非常重视退市后的保障机制建设。证监会将加快推进责令回购、证券纠纷代表人诉讼制度等投资者保护制度落地实施;强化发行上市、再融资、并购重组、退市、监管执法等全流程全链条监督问责,推进常态化退市落实落地。 在集体诉讼方面,业内人士期盼首份证券集体诉讼案例早日落地。“如果法院启动特别代表人诉讼,根据‘默认参加、明示退出’的诉讼基本规则,证券投资者保护机构将代表全体适格投资者提起诉讼。”浙江裕丰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厉健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