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伊士运河“添堵” 大宗商品阶段性趋势难改 因苏伊士运河中长赐号搁浅事件而造成了航运多日大拥堵。最新消息显示,当地时间3月29日,长赐号已成功上浮脱浅。 周一早盘,A股市场造纸、周期类板块涨幅明显。分析人士认为,运河堵塞事件对大宗商品供求产生影响,但长远看,仍无法左右趋势性价格走势。 运河堵塞事件持续发酵 北京时间3月23日12点左右,2万标箱长荣海运集装箱船因机舱突然失电,在大苦湖以南的苏伊士运河单航槽里失控,横向堵死苏伊士运河。 最新消息显示,当地时间29日,海事服务供应商Inchcape在社交媒体上公布消息,此前搁浅在苏伊士运河上的“长赐号”货轮于当地时间上午4:30成功上浮脱浅。消息称,救援队已经成功解救了苏伊士运河里的“长赐号”,但目前不少于44艘船在运河中部排队等候,至少300艘船在入口排队。 作为连接红海与地中海的交通要道,苏伊士运河是全球最为重要也是最为繁忙的通航通道之一。苏伊士运河全长约193公里,全球约12%的贸易、8%的液化天然气,以及每天大约100万桶原油都要通过这一运河运输。上述事件发生后,迅速引起了全球持续关注。上周三至周五,在消息面影响下,原油市场宽幅波动,市场对供应链中断的担忧情绪持续上升。 “根据英国石油公司(BP)的2020年能源统计年鉴,2019年,中东到欧洲的原油为1.37亿吨,占欧洲总进口量的26%。尽管随着欧洲石油需求趋弱,运河的石油通过量有所减少,但仍然是中东向欧洲运输原油及油品的关键通道。”卓创分析师赵颖表示。 赵颖称,近期国际原油价格正处于阶段性回调中,除了因为原油价格从去年11月份一直维持上涨态势,价格涨幅巨大,市场需要回调消化超买之外,由于欧洲疫苗副作用和变种病毒的传播再次引发人们对原油需求的担忧,3月12日油价就已开始下跌,WTI原油价格从66美元/桶高位一直下跌至3月23日的58美元/桶左右。不过,受苏伊士运河堵塞影响,3月24日国际油价大涨近6%,WTI原油价格重上60美元/桶,创4个多月最大涨幅。 3月29日,国内期货市场上原油主力合约也呈现飘红态势。截至下午收盘,该主力合约报涨1.94%。除原油外,当日A股造纸板块大涨,晨鸣纸业、五洲特纸报收涨停,市场分析认为也与苏伊士运河堵塞事件有关。 “运河堵塞事件较为直接的影响还是集中在原油方面,同时也会间接影响纸浆。”卓创分析师常俊婷告诉记者,从纸浆方面来看,中国木浆来源国较为广泛,芬兰、瑞典、德国、法国都有使用苏伊士运河运输纸浆。苏伊士运河拥堵更多的是影响来自于芬兰、瑞典的木浆。从1~2月份木浆进口量来看,芬兰、瑞典的木浆大约占到中国木浆进口量9.45%,受拥堵事件影响,前期的订单或有延迟到货的情况,但具体仍视苏伊士运河拥堵情况而定。 大宗商品长期走势难改 据相关报道,BraemarACM驻新加坡的油轮分析师AnoopSingh称,自从苏伊士运河被堵以来,从中东向亚洲运送石油的部分油轮租金上涨了47%,达到220万美元。 不过在长赐号成功上浮脱浅消息传出后,周一亚市午盘国际油价瞬间走低,美油跌破60美元。 这场“世纪大拥堵”对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究竟影响几何?堵船事件的“蝴蝶效应”又能持续多久? “对原油下游产品苯乙烯而言,欧洲地区也是出口地之一,主要出口至印度、东北亚地区。在中国对美国实施反倾销后,欧洲地区也成为了美国货物输出的桥梁,但欧洲地区供应紧张,同时美国也正在寒潮的影响下,供应也是减少的,外商进口中国货源进行补充,因此在苏伊士运河堵塞当天,消息面影响下欧洲苯乙烯市场逼空,单日价格涨幅达300美金。” 卓创分析师张晓翠表示,虽然苏伊士运河暂未有苯乙烯船只堵塞,但运河的堵塞,增加了运输成本和时间成本,利好欧洲苯乙烯市场。若短时间内无法通航,对油价或有一定利好,或从心态上提振国内苯乙烯市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运河通航、欧美装置恢复生产,供应增多预期不会改变。 “一系列的基本面未来发展走向指示出,油价已进入了周期性下跌时段。”卓创资讯研究院院长钟健认为,如果疏通运河时间很长,那么已经开始初步形成的油价跌势将暂停一段时间,维持在(WTI)60美元附近。但如果近几日疏通完毕,则油价将延续已形成的跌势继续下跌。因为,苏伊士运河事件仅仅改变油价运行的节奏,却无力改变已形成的趋势。若无3月24日的突发事件,国际油价已从阶段性高位(WTI)66美元跌至57美元,跌幅达14%,下跌时段已有9个交易日,已符合油价的下跌时段形态。 上海迈柯荣信息咨询董事长徐阳也认为,苏伊士运河封锁对原油以外的其他大宗商品影响不大。不过他也指出,如果搁浅无法快速解决,河道封锁周期延长至2周以上,不排除部分航线改道绕行好望角,届时由于运距的拉长,一方面将造成船舶运力供应的趋紧,另一方面也将刺激燃料油消费需求的增长,导致运价普涨,进一步转嫁为大宗商品价格上升。 海通证券研究所期货主管高上则认为,由于苏伊士河道拥堵事件目前已出现缓解,因此属于突发事件,对整体大宗商品价格走势不会有太大影响。长期来看,目前美国疫情防治形势相对乐观,全球经济复苏预期将促进大宗商品需求增长,原油价格整体走势将偏乐观运行,预计全年价格区间在(WTI)60美元至80美元。 宝城期货金融研究所所长程小勇认为,作为全球重要的海运枢纽,苏伊士运河堵塞对于集装箱的运输会影响较大,这会影响到工业产成品和消费品,但是对于大宗干散货和原油的供应影响较小,主要是间接作用,即抬升海运成本,并不会对大宗工业品供应造成很大的冲击。因此,苏伊士运河堵塞并不能视其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驱动力,影响是短期的。 他认为,目前苏伊士运河对商品价格的提振在于特殊时期的供应中断预期,尤其是运输成本上涨的预期和通胀预期。欧洲国家面临来自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半成品和产成品进口中断或者延迟的风险,居民消费物价指数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上涨压力。对于中国而言,原材料价格受此事件影响有限,反而可能导致3月下旬至4月上旬出口延迟,外需暂时走弱,不利于商品价格进一步上涨。 锂电材料需求太火爆 华友钴业去年净利增874% 新能源汽车的火爆,也带动产业链企业的增长。3月29日晚间,华友钴业(603799)披露年报,公司2020年营业收入211.87亿元,同比增长12.38%;净利润11.65亿元,同比增长874.48%;基本每股收益1.03元。公司拟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2元。 华友钴业主要从事新能源锂电材料和钴新材料产品的研发制造业务,拥有从钴镍资源开发到锂电材料制造一体化产业链。主要产品包括钴产品、铜产品、镍产品和三元前驱体等。 三元前驱体营收增速快 主营业务分行业看,2020年,华友钴业在新能源电池材料及原料、有色金属、贸易及其他三大业务板块营收分别同比增长11%、12.52%、9.23%。其中,贸易及其他板块贡献了90.48亿元的营收,占比超过公司总营收的四成。不过,该板块业务毛利率较上年减少了2.41个百分点。 分产品看,除了钴产品营收同比下滑外,公司铜产品、镍产品、三元前驱体、贸易及其他产品营收均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三元前驱体为华友钴业营收增速最快的产品,2020年增幅达119.96%。 公告显示,报告期内,华友钴业聚焦主流市场、主流客户,把握复工复产、需求恢复、价格回升的市场机会,拓市场、抢订单、保生产,实现了主流市场、主流客户的重点突破,全年共销售前驱体33320吨,同比增长136.13%;销售钴产品22631吨,同比下降8.19%(因部分市场需求转为受托加工业务);销售铜产品78315吨,同比增长18.01%。钴产品及前驱体同步实现销量吨的历史性突破。 据华友钴业介绍,公司三元前驱体产品已大批量应用于国际高端品牌汽车产业链及国际储能市场。公司已经进入到LG化学、SK、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全球头部动力电池的核心产业链,产品已开始大规模应用到大众MEB平台、雷诺日产联盟、沃尔沃、路虎捷豹等欧美高端电动汽车。作为公司向新能源锂电材料领域转型的战略重点,公司新能源业务在公司未来的产业发展中起到龙头带动作用。 受益新能源汽车火爆 从业绩表现看,华友钴业2020年充分受益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逆市增长。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136.6万辆和136.7万辆,同比增长7.5%和10.9%。从全球范围来看,2020年以欧洲为代表的海外电动汽车市场迅猛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重要增长点。 在此背景下,作为新能源汽车三大核心部件之一的动力电池也取得了快速发展,而下游动力电池市场的旺盛需求又带动三元前驱体出货的增长。根据高工产业研究院的数据,2020年全球三元前驱体出货量为42万吨,同比增长34%。其中国内出货量33万吨,同比增长45%。 二级市场上,自去年第四季度至今,华友钴业股价经历了“大起大落”,该股自去年10月下旬的36元/股附近,仅4个月时间,华友钴业于今年2月22日股价最高即触及116.52元/股,涨逾2倍,总市值超过1300亿元。但此后该股出现大幅回撤,最新报收于69.82元/股,市值约847亿元。 复星医药去年净利增10.27% 全年研发投入逾40亿元 复星医药(600196)3月29日晚间发布2020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303.07亿元,同比增长6.0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6.63亿元,同比增长10.27%;扣非净利润27.18亿元,同比增长21.65%;基本每股收益1.43元。公司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4.30元(税前)。 抗疫产品助业绩增长 分业务板块看,报告期内,复星医药核心板块制药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18.80亿元;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2.17亿元;医疗服务业务实现营收31.72亿元。 据披露,复星医药制药板块国内注射剂产品年初一定程度受到疫情的影响,随着二季度复工复产以及新产品陆续上市,业务稳步恢复。报告期内,制药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18.80亿元,同比增长0.52%;实现分部业绩22.62亿元,同比增长17.51%;分部利润23.55亿元,同比增长13.60%。制药业务研发投入为36.70亿元,同比增长17.21%。 报告期内,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2.17亿元,同比增长39.64%;实现分部业绩10.53亿元,同比增长83.45%;分部利润9.07亿元,同比增长83.23%。销售收入及净利润同比增长主要来自于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负压救护车及呼吸机等抗疫产品的贡献以及常规业务的恢复。 医疗服务业务方面,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31.72亿元,同比增长4.34%,由于上半年疫情防控、医院诊疗量减少,医院运营成本中的固定成本占比较高以及新开业机构的前期亏损影响,医疗服务业务分部业绩同比下降,实现分部业绩1.95亿元,同比减少40.37%;实现分部利润1.09亿元,同口径减少45.50%。 研发投入40亿 报告期内,复星医药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全年研发投入共计40.03亿元,同比增长15.59%;其中,研发费用为27.95亿元,同比增长36.94%。制药板块研发投入36.70亿元,同比增长17.21%;制药业务研发投入占制药业务收入的16.77%;其中,研发费用为24.68亿元,同比增加7.27亿元,同比增长41.76%,占制药业务收入的11.28%。 许可引进方面,2020年3月,复星医药与BioNTech签订协议,获授权在中国大陆及港澳台独家开发、商业化基于其专有的mRNA技术平台研发的、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mRNA新冠疫苗。复星医药产业将负责推进该产品于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的临床试验、上市申请、市场销售,并承担相应的成本和费用。根据约定,复星医药产业将向BioNTech支付至多8500万美元的许可费(包括100万美元首付款、不超过1400万美元的临床开发注册及不超过7000万美元的销售里程碑);此外,在销售提成期间,若BioNTech以成品供货,则BioNTech可分享35%的销售毛利,若BioNTech以大包装制剂供货,则BioNTech可分享40%的销售毛利。 复星医药在年报中披露,2021年1月,mRNA新冠疫苗BNT162b2已于中国香港获认可作紧急使用,并已于2021年3月分别被使用于中国香港特区政府、中国澳门特区政府的新冠疫苗接种计划,在中国内地的II期临床试验也在有序推进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