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股网-股民首选股票评论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2021年3月31日周三人民日报及四大证券报头版内容精华摘要

2021-3-31 09:24| 发布者: adminpxl| 查看: 3423| 评论: 0

摘要:     【人民日报】  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作出贡献 中国进口增强世界经济动能(新知新觉)    进口是联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重要渠道,对于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作 ...


公募大年水涨船高 11家基金公司净赚均超10亿元

    2020年可谓公募基金的大年,不少基金公司规模业绩双丰收。在日前发布的广发证券2020年年报中,“公募一哥”易方达基金去年的盈利情况浮出水面,营收92亿元,净利润27亿元,同比大增59.27%。

    从当前已披露盈利情况的近30家基金公司来看,工银瑞信基金、广发基金、华夏基金、中银基金等11家基金公司,去年都实现了超10亿元的净利润,交银施罗德基金更是净利润同比大增114%。

    规模业绩双丰收

    3月30日,中国银行发布的2020年年度报告显示,子公司中银基金2020年实现净利润10.54亿元,同比增长21.43%。截至2020年末,中银基金总资产51.84亿元,净资产40.90亿元。

    除了中银基金外,此前已披露盈利情况的基金公司中,还有另外10家净利润超过10亿元。

    3月29日晚间,广发证券发布的2020年年度报告显示,子公司易方达基金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92.05亿元,同比增长48.94%;实现净利润27.50亿元,同比增长59.27%。截至2020年末,易方达基金总资产184.34亿元,净资产110.18亿元。广发证券持有易方达基金22.65%的股权,前者的年报还显示,截至2020年末,易方达基金管理的公募基金规模合计12251.67亿元,较2019年末上升67.63%,剔除货币市场型基金和短期理财债券基金后的规模合计8052.72亿元,行业排名第一。

    2019年,广发基金的基金经理刘格菘包揽了公募年度前三名,此后刘格菘在2020年年初连发新基金,他也跻身国内管理资金规模最多的基金经理之列。广发证券2020年年报显示,广发基金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62.51亿元,同比增长89.20%;实现净利润18.24亿元,同比增长53.76%。

    华夏基金则成为近期曝光的首家2020年净利润超10亿元的基金公司。3月18日,中信证券发布的2020年年度报告显示,子公司华夏基金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55.39亿元,较2019年的39.77亿元增长39%;实现净利润15.98亿元,同比增长33%。

    银行系基金公司中,工银瑞信基金的盈利情况一骑绝尘。3月26日,工商银行发布的2020年年度报告显示,子公司工银瑞信基金2020年实现净利润19.73亿元,同比增长28.45%。截至2020年12月31日,工银瑞信基金总资产149.24亿元,净资产113.03亿元,工商银行持有其80%股权。值得注意的是,年报显示,2020年工银瑞信基金旗下的股票类基金规模增长了103%。

    二八分化依旧显著

    2020年可谓是公募基金的大年,不少基金公司规模业绩双丰收。从盈利情况来看,不少基金公司增幅显著。

    3月28日,中国太保发布的2020年年报显示,子公司国联安基金2020年实现净利润6900万元,较2019年大幅增长228.57%。

    此外,交银施罗德基金是2020年净利润超10亿元的基金公司中,净利润同比增幅最大的一家。3月26日晚,交通银行发布的2020年年度报告显示,子公司交银施罗德基金2020年实现净利润12.60亿元,同比增长114%。截至2020年12月31日,交银施罗德基金总资产60.18亿元,净资产47.38亿元,管理公募基金规模339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4.25%。

    不过,行业二八分化依旧十分显著。南华期货的2020年年报显示,南华基金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3197.42万元,亏损1168.56万元。与2019年亏损437.83万元相比,亏损幅度大幅扩大。

    浙商基金2020年也持续亏损,不过亏损幅度有所减小。2020年浙商基金实现营业收入14884.52万元,亏损86.16万元。2019年,浙商基金亏损1066.75万元。

中金公司2020年净利增逾7成 加快做强做大步伐

    3月30日晚间,中金公司发布2020年年度报告。中金公司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236.6亿元,增长50.17%;实现净利润72.07亿元,增长70.04%;每股收益1.6元,增长61.38%。公司拟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1.80元(含税)。

    中金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2020年中金公司各项业务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经营效益持续提升,公司网络和客户覆盖进一步加强,业务协同数字化转型取得积极成效,做大做强步伐明显加快。

    主要业务取得全面发展

    2020年,中金公司主要业务取得全面发展:资产管理业务较2019年实现收入大幅增长,投资银行业务、股票业务及财富管理业务也实现收入显著增加。具体来看,2020年投行营收增长55.63%,主要是由于股权融资承销业务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显著增加;股票业务部分增长71.23%,主要是由于2020年股票市场行情向好,场外衍生品业务规模随客户交易需求上升而增加,使得相关投资收益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大幅增加;固定收益业务营收增长24.35%,主要是由于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债券投资规模增加,使得相关投资收益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大幅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中金公司计提信用资产减值准备合计9.73亿元,较2019年有所增加,公司称,主要为对融资融券、股票质押及约定购回等融资类业务、应收款项及其他应收款计提的信用资产减值准备。

    此外,2020年6月,中金公司与腾讯成立合资金融科技公司金腾科技,开创中国证券业先河。业内对此模式下金融科技对证券公司财富转型带来的作用保持关注。中金公司称,2020年金腾科技与中金财富联合通过数据化运营手段,面向富裕客户进行定向营销,并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运营模式。

    进入公司战略落实关键年

    2020年11月,中金公司在A股上市,募集资金人民币130亿元,进一步扩充资本实力。中金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统筹运用“A+H”双融资平台,为业务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资本支持。

    该负责人表示,2020年,公司财富管理板块整合进展良好,柜台交易系统整合落地实施,人员管理融合加速推进。公司将继续围绕系统整合和管理机制创新,稳步推进整合工作,促进发挥“1+1>2”的整合效应。

    对于2021年发展规划,该负责人称,2021年是中金公司深化战略落实和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之年,公司将以推进落实“数字化、区域化、国际化”和“中金一家”的“三化一家”战略部署为重点,加大资源投入、完善网络布局、加快转型发展、夯实中后台能力,力争规模体量和发展质量再上新台阶。

集中供地政策相继“赴约” 房企多元化投资谋稳健增长

    集中供地政策相继“赴约”,“缺货”已久的广州率先打响四个一线城市“第一枪”。22个重点城市中,青岛、天津等地之前已相继公布。

    记者梳理发现,审慎成房企主要态度,不少房企管理层表示将注重多元化拿地方式,在降档等相关新政要求下,寻求稳健发展。

    政策陆续出台

    3月26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公布出让48宗国有建设用地,全部为涉宅地,供地总面积约393万平方米,起拍总价超901亿元,计划于4月26日至27日分批限时竞价出让。

    广州是四个一线城市中率先集中供地的城市。从出让的区域来看,这次供地主要集中在外围区域,其中增城区18宗,是供地最多的区域,白云区有8宗。

    今年2月底,有消息称四个一线城市及南京、苏州、杭州、厦门、福州、重庆、成都、武汉、郑州、青岛、济南、合肥、长沙、沈阳、宁波、长春、天津、无锡18个二线城市开始实施“两集中”供地政策。

    所谓的“两集中”,即“集中发布出让公告,集中组织出让活动”,全年将分3批次集中统一发布住宅用地的招拍挂公告并实施招拍挂出让活动。

    青岛是第一个公布集中供地的城市。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月24日发布消息称,2021年严格实行住宅用地“两集中”同步公开出让,全年将分3批次集中统一发布住宅用地的招拍挂公告并实施招拍挂出让活动,引导市场理性竞争。2月25日晚间,济南跟进。

    市场普遍认为,该政策有利于“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的实现。某TOP20房企投资总监称:“集中供地会让房企拿地更加谨慎,前期做好准备工作,有针对性地去争取自己最擅长的地块,毕竟在某一时段可以用于投资的资金量有限。”

    多元投资成重点

    供地风格生变下,房企应如何应对?融创中国董事会主席孙宏斌称,不调控,地价比房价涨得快,开发商赚不了钱,老百姓也买不起房。不调控,对谁都没好处。

    应对,成了行业内普遍思考的问题。融创中国在2020年年报中的表述是:公司将密切关注集中供地政策的推行和带来的影响,审慎把握公开市场的机会。未来,公司将继续坚持以地产开发为核心主业,保持地产主业的均衡高质量发展,加速提升“地产+”业务的竞争优势。

    “当前土地获取方式已经发生变化,未来房地产市场从土地红利、金融红利转向管理红利,有专业能力的服务型公司的价值将凸显。”在绿城管理控股行政总裁李军看来,轻资产模式不受“三道红线”和集中供地等调控政策的影响,可以全周期获取代建项目并采取主动开发节奏。

    时代中国董事会主席岑钊雄在2020年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公司继续看好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态势,将确保住宅开发业务更有质量地增长,进一步加大城市更新业务的竞争优势,协同发展商业、产业园等业务。

    “绕道”招拍挂后,越来越多的房企将目光投向收并购、城市更新。“旧改之王”佳兆业集团披露,公司2020年成功转化9个城市更新项目,转化货值为640亿元;通过收并购、城市更新等渠道获取项目25个,预计货值为1326亿元。

    “未来三年,公司计划至少有50个城市更新项目完成转化,将促进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的提升。”佳兆业集团管理层在3月25日下午举行的业绩说明会上表示。

    变局中寻增长

    在“房住不炒”的总基调下,行业的调控正不断加码。

    湖州3月27日发布通知称,除明确实行集中供地外,还提出强化住房金融监管,具体为:建立住宅用地购地资金来源审查机制,对购地资金来源进行穿透式审查,严禁非自有资金购地。严格住房信贷政策,强化借款人资格和购房首付资金来源审查,严防消费贷款、经营性贷款等违规用于购房。

    之前,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均针对经营贷、消费贷流入楼市表态,呈现“全面围堵经营贷”局面。3月26日,银保监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人民银行发布《关于防止经营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的通知》明确,坚决打击经营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

    中国海外发展管理层认为,房地产市场的竞争发展是一个长跑,下半场竞赛刚刚开始,而分化将是下半场的最重要特征。具体表现为:市场分化,一二线及强三线城市将是主战场;企业分化,“三道红线”和“两条红线”将阻断高杠杆房企扩张路径,中小型房企规模快速上升的通道被关闭,优胜劣汰的行业整合将进一步加速;投资分化,土地日益稀缺,单项目投资额越来越大,财务稳健、资金实力强劲者拥有更多机会,具备商业资产投资运营、旧改、城市更新等城市运营能力的企业拥有更多机会;精细化、数字化管理能力强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胜出;好产品、好服务永远是赢得客户的关键。

    对房企而言,多措应对求发展是不二选择。佳兆业集团董事会副主席、行政总裁麦帆表示,公司要提高资本资产运营水平,优化新事业投资,整合旗下多元产业协同发展,地产主业为新事业发展赋能,新事业为主业发展助力,不断提升“地产+城市更新+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世茂股份董事许世坛在2020年业绩发布会上表示,面对监管政策调控的新局面,房地产市场整体增速放缓,未来的高速增长点是多元化业务。新趋势对于开发商的综合运营能力、财务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世茂股份的优势恰恰在于多元产品的开发与运营,以及长期以来稳健的财务结构。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