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积金流动性吃紧 多城市个贷率“碰线” 4月份以来,各地陆续公布一季度末住房公积金个贷率。数据显示,多地出现了个贷率飙升的现象,有些楼市较热的城市已经触及预警线。 个贷率,即住房公积金个贷率,是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与住房公积金归集余额(缴存余额)之比。 4月21日,易居研究院发布公积金监测报告显示,南通、合肥等10个城市的公积金个贷率超过95%,或已触碰个贷率预警线。此类城市普遍属于楼市相对较热的城市。 最新数据显示,南通、合肥、宿州、钦州等地的个贷率目前在100%以上,其中,南通高达127%。芜湖、洛阳、衢州、柳州、福州和贵阳等地的个贷率在95%至99%区间。 公积金流动性是否紧张,直接关系到刚需购房者是否有钱可提。而公积金贷款处于高位运行、流动性不足的态势,会导致公积金“资金池”面临告急情况。 “个贷率‘碰线’的结果,会直接导致后续公积金贷款审批拖慢。”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住房公积金市场的稳健运行,也是落实房住不炒、稳定房地产金融市场的重要保障。 近期,合肥、贵阳、桂林、福州等城市纷纷收紧公积金贷款政策,以引导公积金贷款可持续和平稳运行。 市场人士表示,一般而言,公积金收紧的调控手段包括收紧贷款额度、放缓贷款速度、停止相关业务、收紧租房提取额度等。具体看,不同城市对公积金个贷率“红线”设置标准,以及流动性管理预警措施并不相同。 4月14日,贵阳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关于启动住房公积金流动性风险三级响应的通知》表示,该市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率持续超过95%以上,住房公积金流动性已严重不足,并提出调整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额度和第二套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政策,暂停异地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业务,控制“商转公”贷款规模等。 “今年房地产金融市场的管控明显升级,但更多体现为规范商业银行贷款、严打经营贷流入房地产等内容,公积金市场的监管工作相对缺失。”严跃进认为,公积金市场应加快建立流动性风险防控管理长效机制,实施“分级预警、适度调控、保障刚需”住房公积金贷款和提取政策。只有这样,才能规范公积金的使用和运行、防范公积金市场的金融风险,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 多个跨国公司涨价计划推升通胀担忧 因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推高生产成本,可口可乐、宝洁等多个跨国公司近期集体公布旗下产品涨价计划,未来几个月消费者或会感受到一定的物价上涨压力。 市场人士分析称,跨国巨头们拥有的行业定价主导权是其决定上调价格的主要原因。长期来看,企业集体涨价行为将施压美联储,有可能迫使美联储放弃对通胀保持乐观的立场。 当地时间周二,宝洁公司宣布,将在9月中旬提高婴儿护理、女性护理和成人护理产品的价格,以应对大宗商品价格上升带来的成本压力。“商品成本出现了明显涨幅,超出此前预期,这一势头可能还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存在。”宝洁公司首席运营官乔恩·莫勒表示。 宝洁公司称,其价格上涨将因品牌而异。该公司还在评估原材料成本及外汇对其他产品类别的影响,意味着公司产品价格涨幅会更大。 可口可乐公司周一称,未来12个月至18个月大宗商品环境具有挑战性,塑料、铝、高果糖、玉米糖浆等原材料都有涨价迹象,该公司计划上调产品价格以应对通胀压力。 通胀压力已经从下游传导至上游。全球最大纸制品生产商之一金佰利3月底宣布,将开始上调大部分北美地区产品的价格,以帮助应对原材料上涨压力,这一举措将在6月下旬生效。几乎同时,通用磨坊、荷美尔等美国食品生产商也公布了上调产品价格的计划。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告诉记者,跨国公司巨头一般掌握行业定价主导权,从利润最大化角度来说,这些龙头企业确实有涨价意愿,但是否涨价并不完全取决于公司成本和供销情况,还要看竞争格局和需求弹性。 国际巨头不断发布涨价公告,叠加数万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落地,市场越来越担忧通胀上升压力。世界银行周二称,在一季度经济强劲增长推动下,预计2021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将维持在当前水平附近。 当前,美国物价压力逐步显现。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3月CPI同比上升2.6%,创下2018年秋季以来的最高水平,高于美联储2%左右的通胀目标。但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上周表示,美联储希望通胀率在一段时间内适度高于2%,大多数美联储官员认为2024年前不会加息。 外汇交易机构Oanda驻纽约高级分析师爱德华·莫亚评论称,制造业领域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迫使多家公司上调物价,这可能最终会使美联储放弃对通胀暂时保持中立的立场。 就对我国经济影响而言,白明认为,行业巨头的涨价行为可能会对价格指数产生一定影响,通胀以物价上涨为前提,但物价上涨可能导致通胀,也可能不会导致通胀。未来如果更多跨国公司上调物价,可能会对老百姓生活产生局部影响,但国有品牌也会发挥一定替代作用,物价总体将保持平稳。 首季财政收入 恢复性增长 证券交易印花税同比增长94.2% 财政部昨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7115亿元,同比增长24.2%。其中,证券交易印花税收入880亿元,同比增长94.2%。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一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6.4%,两年平均增长3.2%,实现恢复性增长,符合预期,主要是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加上PPI涨幅有所扩大。 从税收收入看,一季度,全国税收收入同比增长24.8%,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4.3%。分税种看,一季度,国内增值税同比增长23.9%,与2019年同期相比下降5.3%,扣除2019年同期增值税税率不可比因素后,增长4%左右。国内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同比分别增长18.5%、12.7%,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幅为-0.9%、-1.7%,接近回升至疫情前水平。个人所得税同比增长19%,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23.1%,除居民收入增长带动外,还与股权等财产转让收入和股息红利收入增长有关。契税、土地增值税分别增长68.2%、40.5%,与2019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34.6%、23.6%,主要受商品房销售额增长等带动。 数据显示,一季度印花税收入为1301亿元,同比增长69.3%。其中,证券交易印花税达880亿元,同比增长94.2%,这也反映股市交易继续呈现活跃状态。 从非税收入看,一季度,全国非税收入同比增长20.7%。财政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受增值税、消费税恢复性增长带动,随之附征的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收入恢复性增长28.1%(与2019年相比增长7%),带动专项收入增长30.6%,拉高全国非税收入增幅8个百分点。二是各地加强和规范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管理,全国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增长13.8%,拉高全国非税收入增幅5个百分点。一季度,非税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14.7%,比重比去年全年(15.6%)降低0.9个百分点,也比去年一季度降低0.4个百分点。 构建新发展格局改革命题有了“博鳌答案” 于变局中开新局,在开放中稳步行――构建新发展格局不仅仅是中国与时俱进的必然选择,更是审时度势的主动决策。 4月21日上午,博鳌亚洲论坛咨委会副主席、中国国务院原副总理曾培炎,美国前财长萨默斯等中外专家学者齐聚博鳌,共话“双循环”发展格局下的方向与目标、机遇与挑战。 围绕扩大内需、畅通循环、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深化改革等几大关键词,一张中国与世界经济共同繁荣的“发展蓝图”细节愈丰、路线渐明。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本质是改革问题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一个发展问题,但本质上是一个改革问题。”曾培炎开宗明义指出,要运用改革的思维和技术的办法,在科技创新、畅通经济循环、扩大内需、高水平的开放、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清除要素流动的机制性、体制性障碍,建立起一套有利于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畅通的制度体系。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彭森同样将改革视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破题”关键。他说:“改革是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中国能不能顺利实现经济转型,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一招。”在他看来,体制机制改革的“肯綮”就在于解决长期以来阻碍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的因素,包括处理好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城乡发展关系等。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角度求解改革命题。他说,中国必须不断改革开放,且大规模改革开放,把自己融入世界,融入高水平、高质量的开放和发展之中。同时,只有通过国内加强发展竞争力,提高整个经济数字发展的质量,中国才能走上更好更强的道路。 扩大内需是新发展格局下的战略基点 “大国经济的优势体现为,内需是主导,且内部可循环。”曾培炎表示,中国将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把扩大内需战略和深化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 曾培炎说,畅通循环不是简单的物流畅通,而是在生产要素、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社会生产的全过程中,实现均衡、高效、循环的流转,消除瓶颈制约,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另一方面,随着内部循环的愈发顺畅,超大规模的市场潜力将不断释放,为各国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市场空间。 当前,中国人均GDP已迈过1万美元大关,并如期实现全面小康。什么才是中国迈向发达国家行列的推动力?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席、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认为,新形势下,加大内部消费的重要性正愈发突显。 “怎么让大家有钱消费,让大家有更多可消费的产品,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中国宏泰发展集团执行总裁杨允提出,产业链和供应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底盘”,“下一步,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创新,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可控,让我们的基础更扎实一点,让我们的短板补充得更好一点,让我们的经济发展更安全一点。” 彭森表示,进一步扩大内需应成为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重要内涵。“实际上,我们现在在扩大消费能力和市场规模这方面的改革还相对滞后。如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领域,都需要通过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改革来进一步加快资本的流动,包括劳动力的流动和土地要素的市场化配置。”他热切期盼,“希望这些都能在接下来的‘十四五’期间有一个更加快速的发展。” 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国际经济循环决定了中国对世界合作的基调和态度。中国越做越大,与世界的合作就变得越来越重要。没有世界市场,没有对外开放,‘双循环’是循环不了的。”朱民表示,当前,中国已加入RCEP、中欧协议等。在促进科技创新、发展消费市场等方面,国际经济循环仍是重要推动力。 在开放的过程中,两大循环“环环相扣”。朱民进一步阐释道,“国际循环可以推进循环之间的沟通,互通有无。科技创新方面,我国在向世界输出技术的同时,也在从全世界学习和进口技术。尤其是,当前科技产业链遍布全球,加强国际循环对于推进科技发展‘向前一步’具备重要意义。” 立足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前沿阵地,海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沈丹阳表示,海南希望通过一系列制度和政策的努力,优化贸易与发展环境,使之成为“引进来”和“走出去”的交汇点。 “开放”也绝非中国的“一厢情愿”。 波士顿咨询全球主席汉斯·保罗·博克纳表示:“开放是中国的关键词,但其对于欧洲、英国、美国来说同样重要。要给大家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以确保我们遵循同样的规则,并且获取同样的机遇。中国不断开放,对我们来说是重要的机遇。正是开放使得我们能够公平竞争。” 萨默斯也提出相似的观点:“我相信关于各国之间最正确的思维方式应该是同舟共济,共同到达彼岸。” 如何到达共同繁荣、共同发展的“彼岸”?诚如博鳌论坛为我们勾勒出的图景:中国稳住了,全球就稳住了。全球稳住了,反过来又能推进中国的发展。“双循环”相结合,这是中国因时而变、随事而制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全球经济在今天这个节点上找到的发展新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