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元基金一季报三大看点 “顶流”基金经理观点现分歧 近日,备受市场期待的朱少醒、谢治宇、张坤、董承非、刘彦春、刘格菘、王宗合、周蔚文等“顶流”(明星)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一季度报告亮相。 今年明星基金经理的一季报看点可归纳为三大方面:首先是一季度明星基金经理的调仓情况。其次是明星基金经理的投资思路以及对未来市场的展望。三是明星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规模变化、基金业绩等。 明星基金经理直言 前期已对市场有所担忧 今年一季度,A股市场大幅震荡,刘格菘在一季报中坦言:“核心资产整体出现调整的原因并不是企业盈利出现了趋势性的恶化,而是自2018年底以来以‘核心资产’为代表的相关行业积累了较大的涨幅,部分行业估值提升幅度超过了业绩上涨速度,同时海外疫情逐步缓解,美债收益率短期上升较快引发市场对流动性边际变化的担忧。” 事实上,此前市场普遍猜测,在市场大幅度回调之前,明星基金经理已经有所行动。从一季报谈及的投资心得来看,这一行动得到验证。 朱少醒在富国天惠精选成长混合基金一季报中直言:“我们前期对市场的极致程度有所担忧,已经在公司质地和对应的估值合理性上做了一些平衡。优质个股和大家耳熟能详的明星股不应该是完全等同的概念。” 相对而言,刘彦春则在景顺长城新兴成长混合基金一季报中指出:“无风险收益率上行对股票定价影响显而易见,难度在于对估值拐点的判断。国内的市场利率在去年二季度见底,信用拐点发生在去年四季度,这一轮市场快速调整发生的时间点比我们预期的要早。” 解释市场总是简单,但实际操作很难,哪怕对风险已经思考很久,基金经理也很难在享受前期盈利、估值双升的同时,又及时在估值收缩前迅速离场。 对于市场回调带来的大范围基金净值回撤的现象,朱少醒说:“我们并不具备精确预测市场短期趋势的可靠能力,而把精力集中在耐心收集具有远大前景的优秀公司,等待公司自身创造价值的实现和市场情绪在未来某个时点的周期性回归。分享企业自身增长带来的资本市场收益是成长型基金获取回报的最佳途径。” 谢治宇董承非管理的基金 一季度收获正收益 不难发现,一季度基金净值大幅度回撤现象使众多投资者有所担忧,部分明星基金经理的业绩更是被市场多次讨论。不过,记者发现,仍有一些长期绩优基金经理凭借其成熟的估值合理性分析,管理的基金在今年一季度取得正收益,例如谢治宇管理的兴全合润混合基金、董承非管理的兴全趋势投资混合基金收益率分别为3.4%和1.13%。 记者发现,相比其他明星基金经理,一季度谢治宇的投资策略和运营分析显得十分简练,“本基金报告期内股票仓位变化不大,继续坚持自下而上精选个股的操作理念,持续关注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优秀公司,平衡好公司短期估值与长期价值,不断寻找具有良好投资性价比的优秀公司。” 数据显示,谢治宇的股票持仓比例从去年四季度的86.21%上升至今年一季度的87.42%。显而易见,对投研框架和理念十分坚持的谢治宇在一季度选择了加仓,并收获了3.4%的正收益。 同样来自兴证全球基金的绩优基金经理董承非则在一季度选择减仓,兴全趋势投资混合权益投资比例由去年年底的78.86%降至67.21%。董承非在其基金一季报中表示:“我们维持去年年报中的观点,随着市场的上涨,在一季度逐步降低了整体仓位,坚持均衡配置,避免了净值的大幅调整。我们会继续坚持以基本面为导向,努力创造中长期价值。” 后市观点出现分歧 有人谨慎有人乐观 展望未来,明星基金经理有着不同的投资方向与投资逻辑。 中欧新蓝筹混合基金经理周蔚文坦言,“目前股市已经过了两年结构性牛市,整体估值不低,但经过近期调整后,结构性泡沫明显缩小,估值更趋合理,同时结构性低估值板块仍在,市场不乏投资机会。” 易方达基金经理张坤对未来投资策略的核心判断则倾向于企业长期创造自由现金流的能力。他在近一千字的投资分析报告中认为,“判断周期性的顶部和底部几乎是不可能的,组合中公司长期创造自由现金流的能力才是重要的因素,作为管理人,主要任务是不断提高判断企业长期创造自由现金流能力的准确率。” 鹏华基金王宗合也有相似的观点,他认为,“目前对市场看法偏中性,对于个股而言,决定公司价值增长的核心在于公司自身的长期盈利和现金流的创造能力。短期由于市场情绪和交易性行为造成的市场波动,并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景顺长城基金的刘彦春则预计,今年会面对一个高波动市场,但大概率不会是单边熊市。低风险、高回报的大类资产非常稀缺,经济发展前景乐观,估值在下一个台阶之后自然会重新起步。全球化、消费升级仍然是其最为看好的投资方向。 广发基金的刘格菘更看好新一轮制造业的投资机会,他认为从中期(2年-3年)与长期(3年-5年)的角度来看,对市场不仅不悲观,反而更加乐观,新一轮制造业企业的盈利上行周期已经清晰可见。 确保财政直达资金用在刀刃上 全链条构建监管“防护网” 4月2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表示,要严格直达资金监管。财政、审计及相关部门都要加强监督,动态跟踪地方资金分配、拨付和使用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问题,对相关地方和责任人要视情通报约谈,对虚报冒领、截留挪用等违法违规行为发现一起彻查一起、严肃追责问责,确保直达资金用在刀刃上,更好发挥惠企利民实效。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对记者表示,今年直达资金规模大使用范围广,对直达资金监督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当前,强化直达资金监管进一步预示,财政资金直达模式将不再是一种临时机制,而是成为一种制度性的财政支付模式长期存在,所以需要及时规范,形成长效机制,让资金顺利直达,安全直达,更好发挥惠企利民实效。 为管好用好直达资金,去年财政部开发建设了联通中央、省、市、县四级财政的直达资金监控系统,建立了全链条、全过程的直达资金监控机制。财政部还专门制定了直达资金的监督管理办法,明确建立台账、定期报告、信息公开、监督问责等要求,为加强资金监管提供制度依据和保障。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陶金对记者表示,加强直达资金监管,有助于推动精准实施财政政策,要求加大对直达资金使用的监控和反馈,力求将资金使用在能够增加有效需求、项目预期收益更高的实体经济领域,进而提高财政政策效能。今年中央财政直达资金范围扩大后,要求中央的转移支付、“两新一重”等重大项目资金都要坚持直接进入县域层级和相关项目,还要加大对这些资金去向、使用情况的反馈和评估机制。 去年个别地方就存在中央财政直达资金支出缓慢、使用不规范问题。今年2月份国务院办公厅督查室公布了个别地方的典型问题整改情况。如,督查发现,西宁市财政局违反抗疫特别国债资金管理有关规定,将用于西宁市第一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等6个项目的3.17亿元,直接打包拨付给西宁市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西宁市湟水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针对上述问题,青海省于2020年10月14日将违规打包拨付给西宁市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3.17亿元直达资金原渠道全部退回国库,严格按照中央财政直达资金管理要求落实至受益对象。由于西宁市湟水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项目实行公司报账制,西宁市财政局根据企业申请,直接将资金通过国库支付系统拨付至第三方账户。 今年各地有力强化了对直达资金“最后一公里”的监督,对提高直达资金效益发挥了重要作用。近日,财政部河南监管局发布消息表示,该局围绕2021年的37项直达资金,完善了30项重点监管内容,全面提高监管效能,构建了“线上监控为主,实地监管为辅”的直达资金常态化监管方式,双管齐下,对存在的问题一抓到底、整改落实。 盘和林表示,长期模式和临时政策不同,长效机制需要对直达资金对象进行更加细化的评议,要不断反馈直达资金的效果,也要反馈直达资金有可能存在的隐患,不断优化,对最需要资金的民生领域进行扶持,让资金用在刀刃上。 “今年更加强调对央地、不同重点领域之间的权责结构调整。这种调整有助于提升直达资金在不同领域中的使用效率,最终提高财政政策实际效能。因此,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财政直达资金全链条监督管理。”陶金说。 基础设施公募REITs事项 缘何被交易所网站首页置顶 评估一项工作的重要性排序,相关部门官网的页面布局或许是一个不错的观测窗口。笔者注意到,基础设施公募REITs的相关信息,近期被沪深交易所官网首页同时置顶。 4月21日,沪深交易所正式接收首批4单基础设施公募REITs项目申报,这标志着基础设施公募REITs试点进程又向前迈进了关键一步。如果说从交易所官网的置顶安排来判断该项工作极为重要有些“证据不足”,那么“十四五”规划和证监会主席易会满的撰文应该可以为此提供有力的支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推动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健康发展,有效盘活存量资产,形成存量资产和新增投资的良性循环”。此外,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辅导读本中,易会满刊发了题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文章,文中提出的重点任务包括“加大资产证券化产品创新力度,扩大基础设施领域公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范围,尽快形成示范效应”。 那么,基础设施公募REITs相关工作缘何如此重要,笔者认为,应从短期效果和长期目标两个维度来理解。 从短期效果来看,资本市场通过基础设施公募REITs的方式创新服务,有利于基础设施建设广泛筹集项目资本金、优化资源配置和盘活存量资产,是稳投资、补短板的有效政策工具。 那么,这一政策工具究竟会多有效?笔者认为,在项目建设维度,其支持国家重大战略以及补短板的实施和引导效果将十分明确。此类项目的审核过程,包括了对其是否符合国家重大战略、宏观调控政策、产业政策、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法规制度等的专项判断,而且回收资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建设,有利于形成投资良性循环。在中国经济新发展阶段,更是有利于促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 在市场潜力维度,数据可能最具说服力。据媒体报道,美国作为REITs的发源地,截至2019年末公募REITs市场规模约1.3万亿美元,约占其GDP规模的6.5%,如果按照该比例推算,我国市场可达6万亿元人民币。当然,6.5%只是一个参考比例,毕竟我国基础设施公募REITs市场刚刚起步,与成熟市场必然有明显区别。此外,有研究显示,我国的基建存量规模早已超过百万亿元,即便按照1%的REITs发行占比估算,“起步价”也是万亿元的市场规模。 也就是说,通过基础设施公募REITs的创新方式,资本市场能够显著增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流动性,促使存量资产和增量资产形成有序的良性循环。 从长期目标来看,资本市场发展基础设施公募REITs,有利于降低实体经济杠杆,完善储蓄转化投资机制,推动基础设施投融资市场化、规范化的健康发展。 去年底,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尚福林在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2020年会上致辞时表示,“双循环”对资本市场已经提出新要求,资本市场要更好地发挥将储蓄转化为资本的能力。具体而言:一是将不同风险偏好、期限资金更高效转化为资本,优化直接融资市场结构;二是更好发挥财富管理功能,要让广大投资者分享发展红利、增加财产性收入。 对于融资端而言,在资本市场资金要素高效配置的引导和充分信息披露的带动下,基础设施公募REITs不仅能够促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同时还能推动基础设施建设融资体系更加市场化、规范化。 对于投资端而言,基础设施公募REITs将成为股票、基金、债券、现金类产品等投资品种之外新的大类资产类别。由于其底层资产大多挂钩地区发展或能够抗衡经济周期波动的优质基础设施,属于稀缺资产,对于有能力承受其风险等级的投资者自然有较强吸引力,从而有利于提升储蓄转化率。笔者注意到,早在试点政策刚刚官宣之际,就有投资者留言询问购买渠道。 置顶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服务。笔者认为,基础设施公募REITs之所以被沪深交易所官网首页置顶,一方面体现了监管部门对于推进相关工作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更是通过便利化的点击界面,吸引契合该产品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双方握手于资本市场,更好实现“十四五”规划的政策目标。 推动财政直达资金抵达“最前线” 官方强调把更多财力下沉 基层财力问题被市场持续关注,而资金直达则是有效的“输血”机制。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建立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并扩大范围。 4月2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按照《政府工作报告》要求,今年将直达机制常态化”。其中,“督促地方做好剩余直达资金下达和使用,保障相关政策及时落地生效。引导地方在中央直达资金基础上,因地制宜扩大地方财政资金直达范围。省级政府要继续当‘过路财神’,不当‘甩手掌柜’,把更多财力下沉,增强基层抓政策落实的能力”,被列为下一步的工作之一。 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常态化并扩大范围,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运用效率,释放了财政政策“不急转弯”,将继续助力疫情后经济复苏形势稳中加固的信号。对于资本市场来说,有助于稳定市场对经济前景和政策调整的预期。 实施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是创新宏观调控的重大举措。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多地积极祭出“大招”,力推直达资金落地显效。 例如,财政部官网公布的信息显示,202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纳入直达机制管理财政资金1090.12亿元,其中,中央下达转移支付补助预算1019.93亿元,自治区安排70.19亿元。截至3月31日,直达资金自治区本级分配下达进度为99.7%,市级分配下达进度为99.5%,县级分配进度为99%。全区各级已将直达资金细化安排到具体用款项目9242个,已经形成支出431.62亿元,支出进度39.6%。此外,在强化直达资金调度保障方面,直达资金从中央到市县基层,实行点对点直接调度,对下达县(市、区)的直达资金,自治区本级在收到财政部专项调度后,及时对接各预算管理部门分解、测算,在三个工作日内直接调度到市县基层,节省了设区市的中间环节,加快了资金的拨付;同时,自治区本级多方筹措资金,在财政部未调度前,始终保持对下调度进度高于中央调度进度5-6个百分点,提前垫付调度市县近50亿元资金,以鼓励市县加快支出,避免项目等资金。 再如,财政部湖南监管局发布消息称,将发挥“哨兵”作用,督促地方落实好各项重大财税政策。其中之一便是“加大直达资金监控,确保资金精准高效落地”。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今年财政下达直达资金使用分配有序有效,提升了基层财政保障能力,在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基层运转以及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作用显著。其中,各地或在使用领域、实施流程中,因地制宜、有所侧重,以增强直达资金的使用效率。 “各地还应根据自身情况,因地制宜实施相关政策。”董忠云建议,一方面是在资金的分配与使用上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将资金给到“六保”最需要的领域;另一方面,在资金下达流程和资金监控方面,各地应结合自身情况优化流程和监控手段,以确保直达资金高效率地“一竿子插到底”。 田利辉表示,地方政府不能仅做个清廉公正高效的通道,而应根据不断变化的地方具体情况,积极向中央建言直达资金的使用领域和下达时间。在信息充分上通下达的背景下,让国家有限的财政资金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域,给予适当的人或企业,既保障了民生,更促进了发展。 董忠云则表示:“要提高直达资金使用效率,就需要在准、快、严三个维度上不断发力。”“准”,就是要确保资金精准流向实体关键环节,促进经济稳中加固;“快”,是指可进一步优化资金下达程序,缩短资金下达期限,加快直达资金支出进度,以使财政直达资金能够尽早发挥作用;“严”,则是要不断优化资金监控,加强对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的运用,确保资金规范安全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