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股网-股民首选股票评论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2021年4月28日周三人民日报及四大证券报头版内容精华摘要

2021-4-28 09:26| 发布者: adminpxl| 查看: 4038| 评论: 0

摘要:    【人民日报】  3月份 债券市场发债6.2万亿元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3月份,我国债券市场共发行各类债券6.2万亿元。其中,国债发行4640亿元,地方政府债券发行4771.5亿元,金融债券发行973 ...


完善资本市场供给体系 业界看多中国股市中长期走势

    4月23日,由证券时报主办、长江证券协办的“第六届中国金长江私募基金发展高峰论坛”在武汉举行。在资本市场加速改革发展的背景下,长期看好中国市场已成为业内共识。

    资本市场发展任重道远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执行理事屠光绍在会上表示,近年来,境内资本市场在优化供给体系和提升供给能力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围绕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资本市场的供给体系优化和能力提升依然任重道远。

    屠光绍认为,资本市场供给体系建设应当围绕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进行:

    第一,重视市场制度供给。市场化的制度建设是当前和今后境内资本市场建设的核心任务,基本制度需要稳定性,同时有其系统特征,对市场制度的效果评价要全面,不能急功近利。

    第二,扩大市场资金供给。不断扩大的市场规模需要有效的资金供给来对接,要把各类资金有序引导到资本市场,实现资金的转换功能和资金的匹配。

    第三,健全市场结构供给。要提供多层次、多类型的市场结构,满足不同融资者和投资者的需求。

    第四,丰富市场工具供给。包括市场交易工具、资产配置工具和风险管理工具。

    第五,加大市场服务供给。市场各类中介服务体系和能力是影响资本市场功能发挥的瓶颈,信息服务、信用服务、管理服务有待进一步加强。

    第六,推进市场效率供给。市场效率在资本市场开放加快下更体现其重要性,要提高信息流动和市场弹性,降低交易成本。

    第七,改善市场监管供给。要提高市场监管的有效性,在监管工作上不干预、零容忍。

    第八,强化市场生态供给。生态取决于市场参与者的不同定位、营商环境、硬件和软件。

    引人关注的是,今年3月发布的“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这为中国资本市场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中国股市中长期向好

    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在会上重点分析了宏观经济和大类资产配置方向。

    “在发达国家经济迅速修复的情况下,全球货币宽松的退潮可能将摆在议事日程之上。历史上看,欧美央行退出QE是分步骤的,首先是不断挑逗市场、和市场沟通、释放退出信号,然后再实施具体操作。当前很快面临的是各大央行挑逗市场和释放退出信号,加拿大、日本已经开始讨论,而美联储作为最重要的中央银行,目前还没有任何行动,但如果今年夏初实现全民免疫,可能是美联储着重讨论退出QE的时间点。”伍戈表示。

    具体到投资,伍戈认为,站在目前时点,债券有边际上的配置价值,但并没有到明确拐点。权益投资则是行稳致远,去年是大年,今年更多是在稳固前提下,寻找更多结构性机会。就全球的经济作用而言,在当前时点,欧美的全民免疫可能是影响资本市场最重要变量,它与很多政策的退出及金融市场的波动是息息相关的。

    伍戈认为,中国经济由去年上半年的快速修复转为现在的平稳修复,货币市场表现出供应趋势性下降及利率相对震荡,在这样的宏观经济周期下,今年资产配置以及大家关注的权益市场,下半年的情绪会比上半年相对更好。从股市投资看应当更加务实,今年可以在稳固前提下寻找更多结构性机会。

    中国股市长期向好,这已经成为多数专业人士的共识。泓澄投资创始合伙人、投资总监张弢对于长期中国经济和股市非常乐观,在他看来,中国是全球最大单一市场、中国教育和人才方面具备优势、东方文化对改善生活和财富的追求、集体主义和大政府具有正的外部性,这四大优势长期存在。

    “中期来看,过去和未来几年是中期经济的小繁荣,伴随而来的还有中期股市的小繁荣,这个起点是从2018年开始的。从2018年起,可以看到国内各方面有很多激发经济活力的政策调整,房价调控更为得力,金融市场深化改革和开放的力度前所未有。”张弢指出。

    张弢还表示,中国居民财富的再配置有利于股市表现,而投资人结构的变化、海外投资人的进入让中国股市处在不断增强的过程中。中国有很多有机会的行业和优秀公司,其中消费和科技领域是最被看好的两个方向。

沪市科技企业实力“圈粉” 布局前沿技术积蓄新动能

    随着沪市业绩说明会进入“科技领军”周,各领域科技担当“集体上线”并实力“圈粉”,其中主板科技公司扎实稳健,科创板公司亮点频出。

    实力从何来?凌风知劲节。面对疫情考验,底盘稳,是沪市主板科技公司的一大特点,总体看,2020年沪市主板科技公司基本均实现盈利,其中,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计算机软硬件、通信、消费电子等行业的营收增幅分别达到24.38%、2.51%、5.40%、4.73%、8.01%;科创板公司业绩整体稳中有升,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5.60%和60.17%。九成公司实现盈利,31家公司净利润增长翻番。

    截至4月26日,沪市有607家公司已召开业绩说明会,其中沪市主板生物医药、集成电路、计算机、通信等科技公司以及科创板共有130余家已召开业绩说明会,其他公司也在积极准备中。

    站在“十四五”开局之年的新起点,科技公司能否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领跑者?如何提升核心竞争力和投资吸引力?这些均是投资者关注的话题。

    主板底盘稳

    科创板细分行业热

    具体来看,与外界一贯觉得沪市主板都是传统产业不同,事实上,经过多年发展,沪市主板已聚集了一批科技成色高、创新活力足的新经济领域公司,其中不乏耳熟能详的行业领袖。例如,生物医药行业中的龙头有恒瑞医药和药明康德,其中药明康德去年利润、收入实现了60%、28%的增长;集成电路产业有传感器领域龙头韦尔股份和封装巨头长电科技等,韦尔股份不仅自身利润、收入大幅增长了481%、45%,亦带动下游封测企业晶方科技的利润、收入增长了252%、97%;计算机软硬件行业中有持续领航的用友网络、中科曙光。此外,通信行业中有运营商龙头中国联通、通信服务商烽火通信等,消费电子行业则有业绩稳健的环旭电子等。

    底盘稳,是主板科技公司的一大特点,总体看,各行业龙头表现强劲,八成公司实现营收、净利润双丰收。从利润规模上来看,沪市主板生物医药、集成电路、计算机软硬件、通信、消费电子等行业中盈利能力达一亿元以上的有43家,十亿元以上的有16家,百亿元以上的有1家。

    科创板方面,则已汇聚六大战略新兴行业,高成长性属性逐步显现。截至4月中旬,板块中已上市的261家公司2020年经营业绩整体稳中有升,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实现双增长,共计实现营业收入4048.92亿元,同比增长15.60%,实现净利润496.01亿元,同比增长60.17%,其中九成公司实现盈利,31家公司净利润增长翻番。

    重点细分行业业绩也较为不错,比如:集成电路行业,下游需求旺盛使得半导体行业景气度持续走高,合计26家公司,净利润增幅达154%;光伏行业,受国家政策支持发展态势良好,业绩大幅提升,合计8家,合计净利润增幅达94%;体外诊断行业,受疫情防控和医疗需求增加影响,部分检测试剂、检测仪器等医疗器械公司业绩爆发式增长,合计5家,合计净利润增幅达2020%。

    产业链带动作用不可小觑

    在产业链层面,沪市科技担当不仅实力强,对产业链上下游的辐射带动作用也不可小觑。

    例如,通信处于科技产业链上游,通信网络建设属于科技类产业的“基建工程”,运营商的资本开支不仅直接带动设备和元器件需求增长,还能促进手机等消费电子终端升级换代。中国联通2020年累计完成资本开支676亿元,5G完成投资340亿元。面对高达百亿级“大手笔”的资本开支,下游的通信设备商、元器件厂商、光纤光缆及通信服务商通过招投标拿到订单后,有望得以进一步发展。

    又如,有公司在细分领域举足轻重,对下游市场的促进和带动作用明显。韦尔股份主要从事半导体产品设计业务和半导体产品分销业务;公司旗下豪威科技是全球前三大CMOS图像传感器供应商之一,同下游客户缔结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年报显示,2020年韦尔股份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为89.12亿元。

    从行业情况来看,得益于智能手机、汽车电子等下游应用的驱动,业内预计2021年全球CMOS图像传感器市场将达到200亿美元,至2024年年均复合增长率7.5%。面对市场机遇,韦尔股份董秘贾渊向记者介绍,公司将通过自主研发、合作研发等方式,不断研发新产品和新工艺,提升公司产品在移动通信、数码电子、安防、汽车、医疗、AR/VR等领域的技术实力,积极稳妥布局新的技术和产品领域。

    在科创板中,更不乏科技巨头。2020年回归A股的中芯国际是全球领先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企业之一,也是中国大陆技术最先进、规模最大、配套服务最完善、跨国经营的专业晶圆代工企业,主要为客户提供0.35微米至14纳米多种技术节点、不同工艺平台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及配套服务。

    中芯国际2020年营业收入274.71亿元,同比增长24.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3.32亿元,同比增长141.5%。在交出亮丽成绩的同时,公司预计2021年资本开支为280.9亿元,其中大部分用于成熟工艺的扩产,小部分用于先进工艺、北京新合资项目土建及其它。

    业内认为,中芯国际近年来和国产设备、材料、设计厂商密切合作,成为了国产IC产业生态的“航母型公司”,将带动上下游公司共同成长。

    积极布局前沿技术

    研发投入上台阶

    持续攻关前沿技术、2020年研发投入同比迈上新台阶,是沪市科技担当的共同特征。如以云服务为代表的软件产业正成为引领创新的先驱力量,已成立32年的用友网络是中国和全球领先的企业与公共组织云服务和软件提供商。回顾发展历程,用友只做了一件事:专注企业服务,用创想与技术推动商业和社会进步。1.0阶段用友做到中国财务软件市场第一,2.0阶段做到亚太企业管理软件第一,3.0阶段的最终目标便是构建和运营商业创新平台,并做到全球领先水平。

    2020年,用友网络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9.6%,整体研发投入同比增长了1.8%;至今累计研发投入已逾百亿元。产品研发方面,2020年用友网络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正式发布了自主可控的战略新品YonBIP——用友商业创新平台,标志着用友3.0战略实施进入第二个阶段,云服务从产品服务模式升维到平台服务模式。公司云服务业务(不含金融类云服务业务)实现收入34.22亿元,同比增长73.7%,对总营收的贡献占比也从上年的23.2%跃升至40.1%。

    谈及未来研发投入方向,用友网络董事长兼总裁王文京向记者介绍,公司未来研发将重点投入用友YonBIP商业创新平台的产品研发,全力构建和运营全球领先的企业云服务平台,支撑和运营客户的商业创新,包括业务创新与管理变革。

    又如,为全球制药、生物科技和医疗器械公司提供新药研发和生产服务的药明康德。公司也在积极提升自身研发水平。2020年,公司研发费用为6.93亿元,同比增加17.42%。重点投入了DNA编码化合物库、蛋白生产和基于蛋白质结构的药物发现平台,持续加大对新的药物机理研究和动物模型构建等。

    药明康德董秘姚驰向记者介绍,公司2021年将持续扩大研发费用的投入,主要投资于细胞与基因治疗技术平台及各类新分子疗法的前瞻性技术布局。公司长期坚持将研发投入作为核心战略之一,是公司构建技术和能力赋能平台的重要手段。

    科创板则涌现一批科研人才创业的公司,超四分之一员工为研发人员,拥有丰富的产业和科研背景,研发团队实力雄厚。2019年合计研发投入金额310.45亿元,剔除采用第五套指标上市的7家公司,占营业收入比重平均为11.03%。已披露2020年年报的113家公司,研发投入同比增长达20.66%。高研发投入带来更多科技创新成果,助力我国科技自立自强。

    业绩会令人

    “有所思有所得”

    有着硬核实力“加持”,沪市科技企业在业绩说明会上自然受到投资者积极关注,各家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基本亲临互动,释放了不少干货。据记者观察,参会高管们不是夸夸其谈,而是结合公司重点项目、投资、战略规划等情况,举例子、说数据、谈发展,真正让投资者有所思、有所得。

    2020年上市的立昂微今年首次举行业绩说明会,因所属半导体行业而受到投资者热切关注。立昂微董事长王敏文介绍,目前已经实现每月数千片的规模化销售,包括轻掺测试片和外延片正片,其中大部分是外延片正片。硅片价格处于上涨趋势中。

    对于外界关注的产业互联网业务发展情况,中国联通管理层阐述,公司聚焦智慧城市、数字政府、工业互联网等重点领域。年内,产业互联网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0.0%,占整体主营业务收入比例提高至15.5%。目前,公司在5G智慧矿山、智慧钢厂、汽车制造等工业互联网领域均有成功案例等。

    值得一提的是,经过多年深耕,主板新经济公司大都已步入稳健发展的成熟阶段,注重投资者回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蓝筹特点也在这些公司中显露。目前看,新经济领域的行业中,九成科技公司实现可观分红。

    科创板方面,已有82家召开业绩说明会,各龙头企业参与热情高涨。例如,中微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尹志尧亲自出席,详细介绍核心产品的开发应用,并与国际投资者、中小投资者、投服中心深入交流。

    君实生物总经理李宁则在业绩说明会上介绍,核心产品特瑞普利单抗商业化进展顺利,已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并与阿斯利康、Coherus达成战略合作。特瑞普利单抗为首个国产抗PD-1单克隆抗体,国产抗PCSK9、抗BlyS单克隆抗体NMPA临床申请获批准、全球首个治疗肿瘤的抗BTLA抗体在中国NMPA和美国FDA的临床申请获批准。

    微芯生物董事长、总经理鲁先平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目前核心产品西达本胺销售放量增长。西达本胺是全球首个亚型选择性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也是中国首个授权美国等发达国家使用境外发明专利的原创新药。

    据悉,后续,中芯国际、长电科技等企业更多研发进展及成果将在业绩说明会中逐步呈现。

贵州茅台一季度净利增速降至个位数

    4月27日晚间,贵州茅台一季报财务数据正式出炉,多少有些出乎意料。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贵州茅台实现营业收入272.71亿元,同比增长11.74%;净利润139.54亿元,同比增长6.57%。

    日前,山西汾酒、金徽酒、ST舍得等白酒上市公司一季报相继亮相,业绩的高增长似乎给整个板块带来了强劲的增长信号。在此背景下,作为行业绝对龙头,贵州茅台的一季报数据相对并不惹眼。

    值得关注的是,较长时间以来,贵州茅台的营业收入增速要弱于净利润增速。不过,今年一季度的数据则相反,而且净利润增速落入个位数区间,较2020年13.33%的净利润增速更是折损过半。

    查阅一季度利润表,贵州茅台的税金及附加增速明显,明显拖累净利润。今年一季度,贵州茅台的税金及附加达38.28亿元,较去年同期的24.48亿元大幅增加56.38%。

    贵州茅台分析称,该科目增加主要是公司本部销售给公司控股子公司贵州茅台酒销售有限公司的销量较上年同期增加,消费税及其附加税相应增加。

    相对于净利润增速的“不惹眼”,贵州茅台的账上货币资金则“很亮眼”。今年一季度,贵州茅台的货币资金高达507.43亿元,较上年度末大幅增长40.60%。公司解释称,主要是商业银行存款增加所致。

    与业绩波动一样,贵州茅台今年一季度前十大股东也有相应变动。其中,首位“千亿顶流”的公募一哥张坤管理的易方达蓝筹精选新晋第九大股东,持股432万股,持股比例0.34%。同时,增持的还有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传统-普通保险产品-005L-CT001,持股比例从去年底的0.31%增加至0.34%。

    另外,据公募基金披露完毕的一季报显示,贵州茅台仍备受机构投资者青睐,共有1775只公募基金产品持有公司股票。数据显示,华夏基金、银华基金、富国基金、南方基金、汇添富基金、景顺长城等第一大重仓股均是贵州茅台。其中,汇添富基金持有贵州茅台市值161.60亿元,华夏基金持有市值达146.13亿元,景顺长城持有市值达126.34亿元,持有贵州茅台市值最高的是易方达基金,达217.14亿元。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