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股网-股民首选股票评论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2021年4月29日周四人民日报及四大证券报头版内容精华摘要

2021-4-29 08:51| 发布者: adminpxl| 查看: 2719| 评论: 0

摘要:     【人民日报】  加速传统农业数字化改造  农产品销售一头连着农民的“钱袋子”,一头连着市民的“菜篮子”和“粮袋子”,发展农村数字经济和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对解决农产品“销售难”、稳定农民收入和 ...


42家公募基金合计自购旗下产品90次 天弘基金申购20次居首

    截至目前,160家公募基金公司发布了2021年一季报。在这些季报中,除了持股方向、产品业绩等诸多看点外,产品被所属公司和高管认购也不失为一大亮点。

    记者根据最新数据统计,今年以来,42家公募基金公司合计自购旗下产品90次。包括天弘基金、国泰基金、创金合信、华夏基金、银华基金、财通基金、大成基金、易方达、招商基金和工银瑞信等,自购资金少则几百万元,多达1亿元以上。其中天弘基金认购自家产品多达20次。

    根据Wind数据统计发现,上述被所属公司、高管和投研人员认购的产品中,包括工银瑞信聚利18个月定开A、天弘益新A、富国天润回报A、国泰中证环保产业50ETF、汇添富数字未来A、华泰紫金信息科技6个月等,其区间净申购资金在1000万元至7000万元之间。

    事实上,公募基金、公司高管和投研人员自购产品并不意外。以天弘基金为例,根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天弘基金持有旗下基金16.02亿元,涉及46只基金(不同份额分开计算),涉及主动权益、固收、指数基金等不同产品;其中,天弘云端生活优选、天弘文化新兴产业、天弘医疗健康、天弘港股通精选、天弘周期策略均被高管和投研负责人持有超过百万份,这5只基金在去年被高管和投研负责人合计持有金额超过975万元。

    天弘基金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高管和投研负责人持有公司产品是个人决策,主要是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发展的坚定信心,也是对天弘基金投资管理能力怀有信心的表现;作为基金管理人,公司出于对自身管理能力的自信和对中国资本市场的信心,也持有不少旗下相关产品基金。

    与此同时,天弘基金还以自有资金大笔持有上述5只基金的3只,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持有金额超过5亿元,其中港股通精选基金一季度被天弘基金加码近1亿元。

    除了自购资金量外,天弘基金的认购频率也远远超过了其他公募。根据Wind数据显示,天弘基金在年内的认购次数已达20次,而在同期中,包括创金合信、国泰基金、大成基金、华夏基金和工银瑞信等公司的认购次数也不过在3次至6次之间,国寿安保、景顺长城、富国基金、易方达和招商基金等,年内认购仅在2次左右。

    具体到投资机会,天弘基金医药组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近期市场热点持续性不强,板块轮动极快,指数涨跌无法正确反映个股情况,目前的市场短期无法看清方向,无论从做投资还是买基金,目前位置只能从中期维度进行布局。具体到二季度投资机会,建议关注几个方面:一是一季报业绩会是二季度的主题,业绩持续性好的公司有望在二季度有显著的超额受益;二是年内A股市场的回调,更多是风格的再平衡,中长期而言,医药板块的集中度会更加集中;三是政策在今年仍有一定影响,尤其二季度开始,可以预期到器械、仿制药以及生物制品等板块将仍有集采等短期政策影响,因此,受政策影响较小的板块仍然是全年的配置重点。

    天弘基金科技组相关人士也向记者表示,目前市场情绪逐渐缓和,周期板块的资金或出现流出,其中,成长板块仍有压力,主要原因是担心通胀上行流动性收紧,预期未来科技板块的表现相对优势较小。“TMT各个子版块的估值已经回归到历史均值水平,随着全球资金流动性预期的边际改善,‘杀估值’或有所缓解,而板块内优秀公司的成长性不断被验证,科技是未来市场重要主线的方向不会变化。”

力争在2021年底叫停LOGO使用权 茅台集团子公司或面临品牌“断奶”阵痛

    茅台集团再度启动新一轮品牌“瘦身”计划。日前,微信公众号“茅台时空”发文称,当前,茅台集团正组织各酒类子公司对现有品牌、产品和经销资源进行全面清理和评估,确定长远保留品牌和过渡期品牌,确保到2023年底建成完善的“1+3+N”品牌体系。

    文章同时提到,茅台集团督促子公司制定2021年品牌瘦身规划,打造大单品,逐步淘汰业绩低下的品牌,控制品牌产品数量,鼓励子公司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品牌,力争2021年底前全面完成停用集团LOGO工作。

    “茅台集团这个举措是非常及时且正确的。”酒业营销专家、酒业分析师蔡学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茅台品牌已经成为企业的重要资产,并且是区域名片,规范集团品牌管理及使用,有利于维护品牌形象,减少滥用带来的纠纷,进一步提升品牌的整体价值。”

    茅台“瘦身”

    事实上,早在多年前,茅台集团就开始了自己的品牌“瘦身”计划。

    据悉,2017年,茅台集团全力推进品牌“双十”战略,要求每家子公司保留的品牌数不超过10个,每个品牌的条码数不超过10个;2018年,茅台集团开启“双五”规划,目标是将子公司品牌数缩减至5个左右,产品总数控制在50个以内。

    茅台方面提供的数据显示,自实行“双十”、“双五”品牌规划以来,各子公司品牌及产品大幅“瘦身”,共缩减品牌190余个、产品2900余款。

    这样的“瘦身”计划并非茅台集团一家在执行,纵观整个白酒行业,近几年,五粮液、泸州老窖等头部白酒企业,也在纷纷“瘦身”,对内部子品牌进行大清理。

    “如今,茅台已经成为中国白酒的一面旗帜,其品牌溢价能力非常强,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长久保持茅台品牌的高溢价力,其实已经到了一个非常迫切的阶段。”中国品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朱丹蓬对记者表示,“从此次茅台的‘瘦身’以及对子品牌的管理来看,这是基于茅台长期发展的一个战略需求,也是基于其未来整体发展的一个战略需求。”

    子公司或面临品牌“断奶”阵痛

    在清理子品牌进行“瘦身”的同时,此次茅台集团还强调,鼓励子公司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品牌,力争2021年底前全面完成停用集团LOGO工作。

    对此,蔡学飞告诉记者:“对于子公司来说,短期内没有了集团的直接背书,必然会影响消费者对其产品的接受程度,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销量,但是长远看,‘断奶’也有利于子公司发展自己的特色,独立发展壮大。”

    “子公司被叫停使用茅台集团的LOGO后,短期内,会对子公司的整体业绩带来不利影响,但从中长期看,这属于手术前的‘阵痛’,伴随着整个酱酒行业的高速发展、增长、扩容,子公司将自主品牌做起来,其实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朱丹蓬进一步表示。

    长久以来,茅台集团内各酒业子公司多采取贴牌经营的模式,高度依赖集团母品牌背书,出售名字类似、包装类似、标识类似的子品牌。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模式在白酒行业并不罕见,其他白酒企业也通过布局多个贴牌产品,以寻求规模化增长。

    但在此背后,也衍生了品牌杂乱、产品线过长、核心单品受累、贴牌产品涉嫌虚假宣传等一系列问题,一方面透支着母品牌价值,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子公司打造出真正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自主品牌。品牌“断奶”后的子公司如何自立?也成为业界的主要关注点。

    对此,蔡学飞向记者表示:“随着酱酒品类的壮大,需要不同特色与品类的酱酒产品来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子公司可以在不同价格带,以及品牌文化特色的范围内创新自己的品牌内涵,从而发展出独立的营销模式与体系。”

银保监系统已开具千余张“2021款”罚单 76张涉及信贷资金违规入楼市

    银保监会官网陆续披露“2021款”罚单。据记者梳理,截至4月28日发稿,银保监系统今年以来已开具1051张罚单,包括银保监会开出8张、银保监局开出367张、银保监分局开出676张。其中,有76张罚单的处罚事由涉及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楼市。

    “截至目前已有千余张‘2021款’罚单开出,说明银保监系统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对记者表示,金融机构的执业行为应依法依规,监管部门作出行政处罚也是在警示金融机构莫要触碰监管“红线”。

    国浩律师(上海)事务所律师朱奕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银保监系统开具的“2021款”罚单数量及内容来看,中小机构违规是整治重点之一,这与今年政策面的动向十分契合。

    中小机构关联交易“犯规”较多

    4月28日,银保监会表示,将持续加强股东股权和关联交易监管,推动专项整治工作常态化,聚焦重点机构重点问题,加强处置处罚和公开披露,持续抓好存量风险化解和增量风险防范。

    记者梳理注意到,仅今年4月份以来,就有11张罚单涉及关联交易违规,其中,中小机构“犯规”较多。

    例如,银保监会官网4月25日披露的信息显示,有3张罚单均由同一案引发,被处罚单位为辽宁一家农商行及其工作人员,主要违法违规事实之一是“未按照要求做好股东及关联交易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四十六条及相关审慎经营规则,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四十八条及相关审慎经营规则,银行被处以罚款120万元,两位涉事人员被警告并处以罚款5万元。

    此外,浙江一家农商行因“全部关联方授信余额超过监管规定”等违法违规事实较多,被合并处罚,所领罚单金额在上述11张罚单中最高。银保监会衢州监管分局4月1日作出的处罚决定显示,对其处以“罚款人民币410万元”。

    “银保监会系统对中小机构违规开展关联交易行为尤其重视,是因为中小机构进行关联交易、通过关联交易进行利益输送等乱象,将对金融系统造成较大风险。可能形成‘资产黑洞’,扰乱金融市场秩序”。朱奕奕认为,对此,监管层必须严格监管,强化对关联交易的监管,严格防范利益输送,才能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安全。

    还有农信社因此类事项收到罚单。例如,银保监会官网4月26日披露的信息显示,两家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均因“重大关联交易未经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审查和理事会审批”等违法违规事实,被分别处以罚款30万元和50万元。

    田利辉表示,农商行、农信社等中小机构由于人员配置和专业能力所限,存在不知规则而高管违规、或因内控失灵而业务人员违规的情况。因此,中小机构需要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加强机构内控管理,培养或引进合规的专业人员,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

    76张罚单剑指涉房信贷违规

    近些年,监管部门反复强调,严禁消费贷、经营贷资金违规流入楼市。然而,违规现象仍时有出现。今年以来共有76张罚单的处罚内容涉及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楼市。

    例如,贵州一家城商行及其员工于4月8日连领2张罚单,主要违法违规事实为,“发放个人消费贷款用于购房”;中国银保监会丽水监管分局3月29日作出的处罚决定显示,当地一家城商行的主要违法违规事实之一为,“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行为”;银保监会官网在2月2日至2月4日期间披露的5张罚单均由同一案引发,被处罚单位为云南一家农商行及其工作人员,主要违法违规事实之一是“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

    朱奕奕认为,挪用消费贷、经营贷资金会对金融系统造成重大风险,尤其是其违规流入楼市,会推高资产价格,不利于楼市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实体经济获得充分的信贷支持。

    记者梳理注意到,除了关联交易、涉房信贷违规等,“2021款”罚单还重点关注了贷款“三查”不尽职、贷后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例如,某商业银行宝清支行及其员工,于4月1日连领2张罚单,主要违法违规事实之一为,“贷款‘三查’不尽职”;某国有银行和田地区分行及其员工,于4月12日连领2张罚单,主要违法违规事实之一为“流动资金贷款贷后管理不到位”。

    此外,还有一家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及其员工,因贷款“三查”不到位及贷前调查和贷后检查不到位等违法违规事实,于4月1日及4月22日,领到6张由巴音郭楞银保监分局开具的罚单。

    田利辉认为,有些金融机构为了年终考核和短期盈利,放松风险管理,追逐短期利润。此外,公司治理问题、专业管理人才不足和绩效考核短期化是贷款“三查”不尽职和贷后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

    谈及接下来银行业监管还应主要聚焦哪些方面?朱奕奕认为,应继续聚焦直播带货金融产品的风险防范,并针对私募基金、财富管理、房地产等领域可能涉嫌非法集资的现象予以严格监管,避免打着区块链、虚拟货币等旗号的新型风险产生。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