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多项数据火爆 二季度消费稳中向好 “五一”期间,海南离岛免税销售火爆,全国旅游市场明显回暖。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各地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促消费活动。分析人士表示,旅游市场的回暖表明国内消费复苏正在加快。在一系列促消费政策刺激下,二季度消费将呈现稳中向好态势,从而为经济复苏提供强大支撑。 旅游“爆炸式增长” 在“补偿式”休假、“报复式”出游背景下,今年“五一”旅游呈“爆炸式增长”。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1年“五一”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2.3亿人次,同比增长119.7%,按可比口径恢复至疫前同期的103.2%;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132.3亿元,同比增长138.1%。 飞猪平台数据显示,“五一”期间,飞猪机票、酒店、民宿、门票、租车预定出行量均大幅反超疫情前,全面刷新历史峰值。其中,门票预订同比涨超420%,酒店预订同比涨超200%,租车量同比增长超10倍。 根据去哪儿平台统计,今年“五一”机票预订量较2019年增长超3成,酒店预订量较2019年增长超4成,人均花销达1713元。 去哪儿大数据研究院院长兰翔表示,国民出游消费需求高涨,为旅游业复苏注入强心剂。 携程与新华财经5日联合发布的2021“五一”旅行大数据报告认为,今年“五一”是自疫情以来旅游市场最为火爆的公众假期,熟悉的“人从众”模式再度回归。后续旅游市场有望保持旺盛增长势头,国内旅游经济会迸发出更为强大的活力。 离岛免税购物火爆 海南离岛免税销售火爆是“五一”期间消费市场的一大亮点。据海口海关统计,5月1日至3日,海口海关共监管离岛免税购物金额4.85亿元,购物人次6.54万人次,购物件数72.9万件,同比分别增长215.24%、140.23%和222.79%。 “离岛免税购物政策不断放宽以及市场主体扩容,是海南离岛免税销售火爆的重要原因。”苏宁金融研究院消费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付一夫表示,去年离岛免税购物新政出台,购物额度升至每年每人10万元,商品品种增至45种。今年年初,海南离岛免税店扩容,目前共有9家免税店在全岛多地布局,叠加“五一”期间促消费活动较多,拉动了离岛免税销售增长。此外,疫情防控形势向好,经济不断恢复,企业经营不断改善,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营状况改善,促使居民收入呈现稳中有增态势,消费者的消费预期和消费信心不断提升。 此外,7日开幕的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将为海南离岛免税市场增添新动力。商务部预计,展会期间,来自海南岛外的专业采购商将超过2万人,各类观众超过20万人次。来自瑞士、法国、日本、美国和英国等国家的众多国际品牌将举办70多场活动,发布上百款新品,涵盖服饰箱包、美妆用品、食品饮料、珠宝钻石等几十个品类。 “为配合消博会和消费促进月活动的开启,海南各免税店将开展丰富多样的打折促销活动,提供免税以外的优惠。”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表示。 付一夫认为,即将举办的消博会将加快境外消费回流趋势,从而为整个消费市场进一步恢复注入动力。 经济复苏动力增强 为加快释放消费需求,各地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促消费活动。 “2021年全国消费促进月”5月1日在上海启动。“第三届全国双品网购节暨2021北京消费季”日前在北京启动,百亿企业消费券面向在京消费者发放;河南省筹措6亿元以上专项资金,通过财政出消费券、金融机构贴息、商家出折扣等方式激活消费;浙江、江西、广西等地纷纷发放消费券助推消费。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此前表示,将持续改善消费环境,推动消费新模式发展。落实好提振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相关政策措施,推动互联网和各类消费业态深度融合。 “这些促消费的政策安排,将进一步激发国人消费潜力,以促消费来扩大内需,进而拉动国民经济高质量增长。”付一夫表示,伴随一系列政策的落地,下半年消费市场进一步回暖将得到强有力保障。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雳表示,在一系列政策刺激下,二季度消费将呈现稳中向好态势。 作为经济增长的先行指标,4月消费品行业PMI为50.8%,与上月持平,基本回归常态化运行。 红塔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认为,随着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逐步减弱,叠加扩内需促消费政策形成合力,部分线下消费和可选消费景气度将提升。 碳中和概念股悲喜录:吹尽狂沙 谁是真金 在股票行情软件中搜索碳中和概念股,50多家上市公司跃入眼帘。最近两个多月,碳中和概念迅速蹿红,多家上市公司股价演绎了一出出大涨大跌的悲喜剧。 2月26日至3月16日,开尔新材股价大涨132.69%。3月17日,深交所下发关注函。公司回复称,无任何产品或系统涉及对二氧化碳的直接中和或净化,与碳中和无直接关联性;自今年碳中和概念升温以来,针对该概念,未发布任何迎合或擦边性质公告,目前未筹划任何相关重大事项。随后,从3月22日到4月29日,该股最大跌幅达43.94%。一些高位追进的散户经过一番煎熬后只能选择割肉出局。 开尔新材并非孤例。今年2月初至4月29日,维尔利先是快速上涨44%,之后持续下跌逾24%;首航高科一路上涨110%后调头向下,短期跌幅达30%以上……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理念日益普及,资本市场上相关标的遭资金短期爆炒,有的完全是资金一厢情愿的行为;有的则是上市公司明示或暗示自己拥有或即将介入碳中和相关业务,吸引资金追捧,使得股价出现异常波动。 业内人士指出,碳中和概念“烫手”,但板块之中鱼龙混杂,投资者需睁大眼睛明辨谁是真正受益股。从陆续公布的碳中和有关意见和行业、区域规划看,节能减排将成为碳中和领域重要“赛道”,而光伏、风电、核电等新能源市场将借此打开更广阔空间。 节能减排将成重要“赛道” 四川广安市,在广安爱众电力调度中心巨大的屏幕上,清晰显示着终端状态监控、行业用能占比等数据。这是该公司打造的多表合一监控大数据云平台。通过“晒账单”“争排位”等方式,广安爱众希望引导客户主动节能。广安爱众董事长张久龙说,作为能源供给运营商,公司力争在碳中和方面有所作为。 顶层设计为节能减排提供了充分的“安全垫”。今年1月,生态环境部公布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并印发配套的配额分配方案和重点排放单位名单。这意味着全国碳市场发电行业第一个履约周期正式启动。 中办、国办日前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根据《意见》,到2025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制度框架初步形成,到2035年完善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全面建立,健全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探索碳汇权益交易试点。 业内人士认为,一系列规范意见的出台有利于高排放企业通过节能减排技术降低碳排放,可再生能源企业将受益于自愿核证机制的推广,通过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交易实现企业价值重估。 区域、行业相关规范与细化方案的制定也在紧锣密鼓推进之中。“北京、山东、广东等地正加紧撰写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有关部门在就管理条例征求意见,提出要逐步扩大碳排放配额的有偿分配比例,金融管理部门将配合相关部门参与碳市场的管理,全国碳市场建设步伐加速。”清华海峡研究院环境大数据中心副主任张盟告诉记者。 一些企业前期培育的项目,在当前形势下凸显出可观的价值。清新环境2019年12月收购了天壕环境旗下18个余热发电项目。“2020年18个余热发电项目节约标煤约32万吨,折算减排二氧化碳约80万吨。”清新环境总裁李其林说,工业余热利用并非直接进行碳捕集,但对于节能降碳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有明确计量方法的减碳手段包括森林碳汇、光伏、风电等。节能本身就可以带来经济效益,一旦相关标准建立,对应的碳减排量也可以创造价值。 碳排放交易的基础是排放量的计算和确认。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不断推进,在线监测系统需求将快速释放。碳排放交易涉及政府与企业相关核算数据,相关排放规划的实施、管理会带来巨大商机。 新能源发展空间广阔 通过增加碳排放成本,引导能源结构转换,光伏、风电、核电等新能源市场将打开更大发展空间。 张久龙称,广安爱众将通过参股、并购或自建等方式,储备一些光伏和风电项目,实现能源供给的多能互补、综合性调整。同时,旗下售电公司会积极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尽可能购买和消纳清洁能源,帮助企业积极参与光伏能源建设。 随着碳中和及平价上网的推行,光伏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通威股份副董事长严虎表示,光伏行业长期处于产能过剩状态,但有效产能不会过剩。平价上网加速淘汰落后产能,成本更低、质量更好的优质产能为公司带来更强的核心竞争力。 协鑫集成总裁张坤对记者表示,去年公司光伏组件业务面临上游涨价等压力,生产成本增加,毛利下降。同时,生产基地部分产能老旧。公司顺应行业发展趋势,主动淘汰落后产能,加速大尺寸产品改造及合肥基地建设。目前大尺寸组件及电池制造产能均在不断优化,组件环节的综合成本持续下降。 今年以来,多晶硅、电池片等制造企业大规模扩产。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一季度,多晶硅端的扩产规模达44.5万吨,投资金额超270亿元;去年硅片端的扩产规模超300吉瓦,2021年以来扩产步伐继续迈进。 根据碳达峰、碳中和目标,2030年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占比要从20%升至25%,风电、光伏发电累计装机规模达12亿千瓦以上。风、光为主的可再生能源电力电量将大幅增加。 风电、光伏发电装机扩容目标明确,上游设备制造企业积极转型,应对能源结构变化。东方电气董秘龚丹说,公司将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以风电、光伏、核电为主的新能源产业。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4月发布的《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1》蓝皮书指出,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预计核能将保持较快发展态势。中国自主三代核电会按照每年6台至8台的核准节奏实现批量化发展。“公司将加快核电主设备产品的研制和产业链延伸,研究核乏燃料的储存、处理等。”龚丹认为,核电产业未来会持续发展。 辨真伪需把握投资逻辑 在“乱花迷眼”的概念炒作氛围中,如何精准直击碳达峰、碳中和的真正受益标的,让投资获得收益而不是被莫名其妙“割韭菜”?有关专家认为,关键要把握住清晰的投资逻辑。 巨泽投资董事长马澄认为,判断碳交易的受益逻辑,主要在于碳排放指标的转让交易和碳捕捉环节,即企业的碳排放指标是否有剩余,可以在碳排放市场交易。而碳排放较多的企业会想办法减少排放,进而改造工艺流程或设备,增加碳捕捉。 对于碳中和概念的炒作,马澄认为,一些蹭热点、业绩没有实质增长的公司股价上涨不具持续性,而通过碳交易体现业绩的公司将持续受益。 碳中和助推我国能源结构向低碳转型的同时,将加快传统制造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金公司认为,在钢铁行业从粗放式发展向绿色低碳和高质量发展转型过程中,我国将逐步建立以碳排放、污染物排放及能耗总量为依据的引导机制,行业将由纯粹的成本竞争转向综合实力的竞争,龙头钢企将凭借成本及绿色制造优势不断扩张规模,持续提升盈利能力,而效率低下的钢企则面临高昂环保成本及产量严重受限的双重挤压,且难以通过大额的资本开支升级环保设备,最终将退出市场。钢铁行业在优胜劣汰中加速走向集中,龙头企业“马太效应”逐渐显现。 宝钢股份董秘王娟称,碳达峰、碳中和会改变钢铁行业现状。未来,钢企的碳成本上升,行业、区域、细分领域龙头可能在竞争中受益,而部分竞争力较弱的钢企会承受更大成本压力,甚至面临市场出清的风险。宝钢股份将积极应对,进行相关技术的投资、研发和储备。“如果缺乏长远的碳中和战略,只是消极地购买碳排放份额,迟早会被高昂的碳成本压垮,遭市场淘汰。”王娟说。 年报质量不佳 多家上市公司收监管函 上市公司年报质量受到各方关注。一些上市公司因为审计意见填报错误、年报业绩“爆雷”等原因,收到交易所监管函。 存在诸多纰漏 有的上市公司将非标审计意见错误填写成了标准审计意见。 大烨智能5月1日晚间公告,收到深交所创业板公司管理部下发的关于对公司及相关当事人的监管函,指出公司在披露《2020年年度报告》及相关文件时存在多项错漏,包括缺少董事会对非标准审计意见的专项说明及监事会、独立董事相关意见等信息披露文件,填报业务数据时将“带有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审计意见”错报为“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导致相关公告直通披露;年报财务报表项目注释存在多处缺漏。 有的上市公司被审计机构出具否定意见审计报告,但公司未申请股票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以龙韵股份为例,公司披露年报后,随即收到交易所监管工作函,指出公司通过信息披露直通车提交2020年年度报告及相关公告,年审会计师中审亚太会计师事务所因公司存在关联方资金占用问题,对公司内部控制出具否定意见审计报告,但公司未申请股票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公司应当严格按照规定,尽快申请办理股票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事项。公司应当重视资金占用问题,积极采取整改措施,并核实是否存在其他应披露未披露的资金占用、违规担保等问题。 当晚,公司披露了股票实施风险警示暨临时停牌的公告。实施风险警示后,股票简称将变为ST龙韵。 触及终止上市条款 *ST和ST类公司成为监管重点。 以*ST信威为例,公司披露年报后,收到上交所的监管工作函。根据公司披露的2020年年报,公司股票触及终止上市条件。交易所将在公司披露年报后的15个交易日内召开上市委员会进行审议,并根据上市委员会的审核意见,作出相应的终止上市决定。 上交所指出,*ST信威全体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勤勉尽责,维护公司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保护公司和全体股东利益。公司股票被摘牌前,公司和全体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相关信息披露义务人应当继续遵守相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其他规范性文件和本所业务规则,并履行相关义务,披露重要信息。公司及全体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及时回应投资者关切,积极做好沟通解释工作。尽快聘请主办券商,做好公司股票进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的具体安排和信息披露工作,确保公司股票在摘牌之日起45个交易日内可以挂牌转让。 2020年,*ST信威实现营业收入20208.8万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8356.62万元。2017年-2019年,经审计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负值,2018年和2019年被审计机构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公司股票已于2020年5月15日起被暂停上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