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股网-股民首选股票评论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2021年5月7日周五人民日报及四大证券报头版内容精华摘要

2021-5-7 09:21| 发布者: adminpxl| 查看: 3320| 评论: 0

摘要:     【证券日报】    上市银行一季度业绩回暖明显 拨备计提压力减缓促利润提升    A股上市银行交出的今年一季度成绩单显示,业绩明显回暖,在盈利持续增长的同时,资产质量得到较大改善。38家上市银行一 ...


上市银行一季度业绩回暖明显 拨备计提压力减缓促利润提升

    A股上市银行交出的今年一季度成绩单显示,业绩明显回暖,在盈利持续增长的同时,资产质量得到较大改善。38家上市银行一季度净利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下同)同比增长4.62%,近七成银行不良贷款率较去年年末出现下降。

    光大证券研究所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A股上市银行一季度盈利增速较2020年有所提升,主要受益于资产质量改善、拨备计提压力减弱。经济回暖将带动银行资产质量整体改善,预计2021年上市银行资产质量将延续向好态势。

    36家银行

    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

    上市银行一季报显示,今年前三个月,38家上市银行合计实现净利润5138.00亿元,比去年同期的4911.11亿元增长4.62%。有多达36家银行一季度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只有西安银行、民生银行净利润同比出现下降,这一数据较2020年年报有了较大改善。

    其中,有11家银行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幅度达到两位数。江苏银行、平安银行、宁波银行以22.79%、18.53%和18.32%的增幅分列前三名。地方银行净利润增速更为迅猛,在净利润增速前十名的银行中,此类银行占据七席。

    六大国有银行一季度净利润合计约3318.42亿元,同比增长2.53%。工行依旧遥遥领先,该行今年一季度实现净利润为857.3亿元,同比增长1.46%,相当于日赚9.3亿元。其后依次为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邮储银行尽管净利润(212.01亿元)排名靠后,但其增速(同比增长5.51%)却拔得头筹。

    在银行业去年加大信贷投放的大背景下,上市银行资产规模也水涨船高。而今年一季度,银行资规模虽然仍在持续扩张,但增速已有所减缓。截至2021年3月末,38家A股上市银行资产规模较年初全部实现增长,但增幅达到两位数的仅有一家。六大国有银行资产规模遥遥领先,全部达到10万亿元以上,并牢牢占据了上市银行资产规模的前六名。

    国信证券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剑对记者表示,上市银行整体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持续回升,这其中资产质量边际改善、拨备计提压力减缓成为核心推动因素。另外,还有部分银行的业绩增长较慢甚至负增长,这表明上市银行盈利分化进一步加剧。“随着存量不良的出清,银行资产减值损失计提压力也将大幅减轻,从而在今年得以轻装上阵”。

    资产质量改善

    反哺利润存空间

    A股上市银行一季报显示,38家银行中,有26家银行截至3月末的不良贷款率较上年年末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占比近七成。不良贷款率较上年年末增加的仅有3家,另有9家银行不良贷款率持平。

    国有六大行今年一季度的资产质量普遍得到改善,除工行、建行不良贷款率较去年年末持平外,其他大行不良贷款率均有所下降。邮储银行的不良率最低,为0.86%;交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则是六大行中最高的,为1.64%。

    王一峰表示,近年来,银行业不良处置维持较大强度,仅2020年不良处置规模就达到了3.02万亿元。经济回暖将带动资产质量整体改善,预计2021年上市银行资产质量将延续向好态势。今年一季度,上市银行仍维持了一定的拨备强度,随着资产压力的整体改善,一些银行也将通过拨备反哺利润。

    王剑也认为,在2021年对上市银行净利润增速影响最大的因素仍是资产质量,预计随着表内外存量不良出清和后续边际新增放缓,银行整体资产质量压力减轻,拨备有望持续反哺利润增长。

8家公司近三年净资产收益率超40% TOP50公司扎堆四大行业

    净资产收益率(简称ROE)作为企业的核心财务指标,受到广大投资者的关注,基于净资产收益率选股也成为一些投资者践行的投资策略。

    接受《证券日报》采访的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净资产收益率是选股的一个重要指标,曾经有记者问巴菲特,如果只能用一种指标去投资,会选什么,巴菲特毫不犹豫地说出了净资产收益率ROE。净资产收益率确实是属于综合反映一个公司给投资者带来回报的一个指标,通过杜邦分析,我们可以把净资产收益率拆分成销售净利率乘以资产周转率乘以杠杆比率,由此可以看出公司的高净资产收益率是来自高销售净利率、高资产周转率还是高杠杆率。此外,巴菲特选股标准是选择净资产收益率大于20%的公司。

    8家公司近三年

    净资产收益率超40%

    记者根据数据统计显示,截至4月30日,沪深两市共有4284家上市公司披露2020年年报,其中有465家公司2020年净资产收益率超20%,占比10.85%。值得关注的是,宁波东力(238.62%)、*ST博信(231.30%)、中红医疗(168.97%)、獐子岛(163.61%)、*ST升达(154.03%)、英科医疗(132.22%)、*ST银河(129.89%)、奥泰生物(107.35%)、圣湘生物(107.29%)、东方生物(106.41%)、*ST天润(100.82%)等11家公司2020年净资产收益率超100%。

    进一步梳理发现,近三年A股市场中净资产收益率超28%的公司有60家,对上述60家企业按照2020年净资产收益率排名筛选出连续三年保持高净资产收益率的TOP50公司,其中中公教育、贝泰妮、博硕科技、尤安设计、卓胜微、智飞生物、豪悦护理、品茗股份等8家公司近三年净资产收益率超40%。

    私募排排网基金经理胡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净资产收益率是衡量一家上市公司经营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具有高净资产收益率的公司往往能够获得更高的估值水平,因为它可以通过净资产的盈利来消化估值水平。

    半数TOP50公司

    来自四大行业

    从申万一级行业来看,上述连续三年高净资产收益率的TOP50公司涉及18个申万行业类别。

    主要扎堆在医药生物、食品饮料、机械设备、家用电器等四大行业,分别有9家、8家、4家、4家,四大行业合计有25家,占比五成。

    持续较高的净资产收益率对于股价的上涨形成了有利支撑。

    今年以来,截至4月30日,尽管上证指数期间累计下跌0.75%,上述50只连续三年保持高净资产收益率的个股中有25只个股期间逆市上涨,占比五成。

    其中,拱东医疗和李子园期间累计涨幅居前,分别涨79.8%、65.4%,此外,智飞生物(51.9%)、奥普特(50.4%)、贝泰妮(49.2%)等3只个股期间累计涨幅均超49%。

    接受记者采访的丹阳投资董事长康水跃表示,自2016年以来,A股整体市场走势与净资产收益率的相关性明显加强。

    “净资产收益率对股价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力,净资产收益率主导了近年来的个股定价体系,并且将随着A股机构化程度的提高而不断加强,形成与美国等成熟资本市场相接近的风格,这也是A股市场趋于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康水跃监察补充称。

    10只个股获社保基金

    一季度末持有

    作为践行价值投资理念的机构投资者,对于连续三年保持高净资产收益率的T0P50公司也积极进行了布局。同花顺数据显示,包括社保基金、险资、券商、QFII等在内的机构投资者在今年一季度末,合计持有上述TOP50股中的39只个股,占比近八成,合计持仓量86.95亿股。

    作为A股市场风向标和价值投资的引领者,社保基金、QFII等机构投资者的持仓受到投资者的关注。新城控股、双汇发展、上峰水泥、重庆啤酒、智飞生物、吉比特、共创草坪、浩欧博、三人行、康华生物等10只个股获得社保基金一季度末持有。

    “基于净资产收益率的指标进行选股投资是以巴菲特为代表的价值投资者的主流策略,也是全球机构投资的最主要投资策略之一。”安爵资产董事长刘岩对记者表示,即便在中国A股市场,如果长期投资这类优质标的企业,投资者也都将获得远超过指数的投资收益,但这类公司通常估值都不会太低,而且在中短期投资周期中表现很难超过概念股、热门股,属于普通投资者很难长期坚持持有,也很难低成本获得的投资标的。

    对于近三年连续高净资产收益率TOP50股的投资机会,刘岩认为,如果单从近三年净资产收益率TOP50公司来看,建议投资者首先从宏观经济对行业进行分析,再对个股发展性做些测评,要保持有中长期持有的心理预期,然后逢低分批逐步建仓,用耐心与市场博弈,而这类优质企业很大概率也会延续其优势地位和增长目标,最终为投资者带来丰厚回报。

    “净资产收益率比较准确地反映了股东权益的回报水平,优质企业长期净资产回报率通常较高,但是简单或者孤立地用净资产收益率投资选股未必恰当。首先,股价反映的是预期,投资选择需要考虑企业的成长性。一些净资产收益率比较高的企业,如果处于下行周期,未必是好的投资标的。其次,股票投资时还需要考虑估值,好企业加好价格才是好股票。高净资产收益率的好企业,估值太高的话,也不是好的投资选择。最后,高杠杆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通常更高,但这种背景下的高净资产回报率同时伴随着更高的风险。”华辉创富投资总经理袁华明告诉记者。

车险首季承保利润同比降超70% 二三季度保费仍有下探空间

    车险综合改革实施以来,险企的车险经营怎么样?记者根据从相关渠道获得的行业统计数据显示,自2020年11月份至2021年3月份,每一个统计周期的车险承保利润同比皆呈下降之势,且最近的两个统计周期承保利润同比降幅皆在70%以上。

    不过,换个角度看,车险经营在经历了改革的阵痛之后,也在逐渐适应新的政策环境,全行业月度经营亏损的局面在今年一季度得到了遏制。不过,业内人士也指出,部分经营指标对政策的反应有滞后性,整体来看,险企车险经营仍然面临着巨大挑战,中小公司尤甚。

    承保利润同比持续恶化

    车险综合改革自2020年9月19日正式实施,当月以及去年10月份的经营数据仍然比较乐观,无论是保费收入还是承保利润都继续保持增长,但从去年11月份至今年一季度,车险承保利润同比大幅下降,且降幅持续扩大,最近两个统计周期的降幅皆在70%以上。

    具体来看,去年1月份-11月份和1月份-12月份,行业车险承保利润分别为117.15亿元和79.57亿元,同比分别减少0.81亿元和24.03亿元,同比降幅分别为0.68%和23.20%。

    到了2021年,车险承保利润同比降幅有进一步扩大之势。1月份、1月份-2月份,以及1月份-3月份,行业车险承保利润分别为10.76亿元、16.51亿元,以及26.30亿元,同比分别减少7.39亿元、41.43亿元,以及68.67亿元,同比降幅分别为下降40.72%、71.50%,以及72.31%。

    由此可见,车险综合改革正式实施以后,财险公司车险业务的赚钱效应远不如改革之前,同时,由于车险在财险公司整体业务中占比较高,因此其对财险公司整体利润的影响也较大。

    从另一角度看,一些积极的变化也在慢慢体现。例如,从车险单月经营数据看,2020年10月份至2021年3月份,行业车险各月度的承保利润分别为29.05亿元、-16.71亿元、-37.58亿元、10.76亿元、5.75亿元以及9.79亿元。一家财险公司车险负责人对记者分析,这组数据说明,去年11月份和12月份全行业车险经营受政策冲击很大,而今年行业全面亏损的势头得到了遏制,全行业车险承保连续3个月实现盈利。

    分化仍将继续

    上述负责人同时指出,在总数据背后,不得不提的是,各险企分化严重,车险承保利润主要集中在少数大型险企手中,大部分中小险企车险经营质量明显下降,承保亏损较为普遍。

    “分化”,正是业内人士在分析车险市场变化时提及的高频词。随着车险综改的深入,马太效应可能还会更加明显,大型险企率先从政策的不利影响中走出来,而中小险企则面临更大挑战,甚至会有公司退出车险经营。

    根据公开信息披露,人保财险一季度综合成本率为95.7%,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其中,车险的综合成本率同比上升0.4个百分点至94.6%。可见,尽管车险综合成本率有所上升,但仍优于公司整体业务。

    “车险综改短期保费尚有下探空间,长期马太效应趋势明显。”国泰君安分析师刘欣琦在研报中指出。他认为,车险综改对行业的影响尚未完全体现。第一,今年二季度和三季度车险保费仍有下探空间;第二,考虑到承保盈亏的滞后性,车险综改对保险公司综合成本率的完全反映将从车险综改实施完整年度后,即2021年9月开始;第三,长期看,车险市场集中度将缓慢上升。大型险企得益于较强的直销直控渠道建设能力,拥有更大的费用优势,在车险赔付率面临长期上升趋势的背景下仍能实现良好的承保盈利。

    对中小财险公司而言,车险综改之前已有不少车险承保亏损,改革后形势更为严峻。以专业车险公司鑫安保险为例,年报数据显示,去年其车险为第一大险种,保费收入约2.79亿元,承保亏损3108.99万元,承保亏损进一步扩大。而2019年,其车险承保亏损1353.68万元,2018年,车险承保盈利3211.33万元。互联网保险公司安心财产保险去年的车险保费收入约为1.54亿元,承保亏损约1.21亿元。

    某中小财险公司车险部总经理对记者表示,中小财险公司经营主要面临四大挑战,一是管理成本与大公司相比处于劣势;二是渠道和队伍建设难度较大,业务掌控力不强;三是客户经营能力不足,续保率提升难度较大;四是产品开发能力不强。这些劣势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提升,车险综合改革进一步倒逼企业深化改革,提升经营质量。他分析称,“未来将会有公司因经营不善而退出车险市场,这是不可避免的。”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