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儿童安全座椅概念上市公司有哪些?汽车儿童安全座椅概念股一览 2021年汽车儿童安全座椅概念股最新动态与价值解析: 家长注意,请依法为儿童配备安全座椅! 2021年6月1日,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将正式实施,其中对儿童道路交通安全提出新规定,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首次纳入全国性立法。近日,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线上举办“儿童乘车安全的法治与共治”研讨会,多位妇女儿童保护专家、法律专家及道路安全专家,共同探讨深化儿童乘车安全保障制度的法治、共治和善治。 “中国家长经常会让儿童坐在副驾驶位置,或者让儿童使用成人安全带,要么就是家长抱住儿童乘车,这样的‘保护’其实是儿童乘车的三大安全隐患。”会上,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机动车辆研究室主任周文辉表示,发达国家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率很高,而目前我国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率则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儿童安全座椅之所以得到法律上的约束,是因为正确使用儿童安全座椅等约束装置是目前保护儿童乘车安全的最有效手段。活动中,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现场进行了儿童乘车碰撞试验,结果表明,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对于儿童假人的头颈部、胸部、腹部等起到明显的保护作用。 需求或暴增5倍 儿童安全座椅产业迎新增长机会 近日,政策利好消息或将吹向儿童安全座椅行业。2020年610月17日,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计划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其中新增内容“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采取配备儿童安全座椅、教育未成年人遵守交通规则等措施,防止未成年人受到交通事故的伤害;……”。参考此前“一盔一带”行动带来的“一盔难求”,有专家预计,儿童安全座椅这个国内的小众市场或迎来需求大幅增加。经测算,如要求所有有未成年乘员的机动车辆都强制配备安全座椅,则国内需求将超2500万台,是目前国内自然需求的5倍以上。 (1)继头盔站上风口后 儿童安全座椅也迎来政策风向? 今年4月伊始,不少骑车人发现头盔价格涨得厉害,甚至出现了“一盔难求”的局面。这是由于公安部自4月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行动期间,公安交管部门将依法查纠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骑乘人员不佩戴安全头盔、汽车驾乘人员不使用安全带行为。江苏、浙江两地则在5月15日出台电动自行车地方法规,针对骑车佩戴头盔制定了相关规定,违者将会被处警告或最高50元罚款。 严厉政策之下不只头盔价格上涨,连头盔概念股都跟着飙升。生产橡胶和塑料制品的国立科技涨停,主营改性塑料产品及塑木型材的南京聚隆上涨超8%,另一家研制改性塑料的金发科技则上涨近5%。国金证券研报指出,“一盔一带”新政即将实施,头盔需求短期爆发,缺口或超2亿。 最近,又一个交通工具衍生产品也站上政策风口。此前,由于我国尚未立法强制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再加上我国汽车社会起步较晚,公众对儿童交通安全认识仍比较薄弱。根据中汽中心儿童安全乘车工作推进办公室的模型计算,儿童安全座椅使用率仅为 7.96%, 与3.65亿的机动车保有量相比,数量上缺口仍非常大,大部分儿童出行缺乏必要保护。 正确佩戴头盔能够大幅降低交通事故死亡风险,而儿童安全座椅也能有效保护儿童乘车安全,研究显示,幼儿正确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在碰撞中死亡风险会降低54-80%。“一盔一带”旋风下,不少曾抱侥幸心理者都戴上了头盔,若儿童安全座椅纳入未成年人保护法,相信国内儿童安全座椅需求也将迎来一轮井喷,让更多儿童在乘车过程中得到应有的保护。 (2)生产大国 需求小国 目前我国市面上不同品牌、不同价位的儿童安全座椅种类繁多,消费者可选择范围非常广。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国际公益推广部高级经理庞进喜介绍,虽然我国在2009年后才逐步进入到汽车社会,儿童安全座椅行业相应起步也较晚。但凭借强大的生产研发能力,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目前我国儿童安全座椅产能超3000万台,承担了全球约80%的儿童安全座椅生产,是名副其实的汽车儿童安全座椅生产制造大国。 虽稳坐世界汽车儿童安全座椅生产头把交椅,但拥有2.49亿14岁以下儿童、3.65亿机动车保有量,我国又是不折不扣的需求小国。庞进喜介绍,年产3000万台汽车儿童安全座椅中,85%都销往国外,国内仅占15%,年需求量不足500万台,可见国内消费者对儿童安全座椅保护儿童安全的认识非常薄弱。 内需不足,目前国内儿童安全座椅企业主要依靠外销养内销或利用其他产业支撑企业发展。庞进喜介绍,国外儿童安全座椅市场非常成熟,需求量大。国内虽说未来潜力巨大,但目前需求较小,很多企业只能通过外销来养内销,单靠国内市场则很难生产。另一些企业选择借助相关产业,比如儿童推车、滑板车、奶瓶等等产业来支撑座椅产业发展。 与头盔需求短期爆发一样,庞进喜预测,一旦国家立法,儿童安全座椅短期内国内需求或将超过2500万台,是目前国内需求的5倍以上。 我国虽尚未全国立法,但已有18地出台了儿童安全座椅的相关法律规定,立法后,这些地区的儿童安全座椅使用率明显上升。以上海为例,2017年3月25日新修订的《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实施,明确要求驾驶家庭乘用车携带未满四周岁的未成年人时,需配备和正确使用儿童安全座椅。立法之后上海地区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率提高到四成,而在2013年同期,该地区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率仅为一成。 地方立法也让很多企业看到儿童安全座椅产业的发展潜力,纷纷超前布局、研发和销售,很多企业还建立了国际化体系,利用国际合作机会不断提升自己的研发水平。因此我国不仅是儿童安全座椅最大的代工厂,研发方面也已位居世界前列。 (3)立法推动普及 国内市场正高速增长 世界卫生组织《2018年全球道路安全现状报告》显示,低收入国家中的道路交通死亡风险仍比高收入国家高三倍,这一数据差异很大程度上与各国立法情况有关。 欧美发达国家很早就把强制使用儿童安全座椅等约束装置纳入法律(最早是澳大利亚,1985年),不少国家还出台了有相应参考和细化标准的“模范立法”。在这些国家,为儿童安装儿童安全座椅早已成为共识,其儿童安全座椅使用率高达90%以上,相应地,儿童乘车事故伤害比例也在立法后大幅下降。 立法推动儿童安全座椅普及、提高公众对儿童交通安全认识,普及和认识提高又能降低儿童乘车事故伤害风险。这一良性循环已在世界多地得到印证,多位关注儿童道路交通安全专家也呼吁尽快将儿童安全座椅通过国家立法强制推行。而本次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将儿童安全座椅条款纳入进来,对于防止儿童道路交通安全伤害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 国家的重视、专家的呼吁也正在改变着国内市场。虽然整体上我国儿童安全座椅仍属小众市场,但近年市场规模上涨速度却非常快。根据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协会数据,中国国内市场儿童安全座椅零售总额从2015年的26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51.9亿元,四年间规模翻了一番。 2016年,我国全面二孩生育放开后,二孩出生数量不断攀升,2019年全年出生人口1465万人,其中二孩占出生人口比例达57%。虽然出生率近年来有所下降,但我国新生儿数量依旧庞大,二孩出生带来的消费升级和公众对儿童乘车安全意识的提升,将为儿童安全座椅行业发展奠定基础。 那么,在中国沪深两市中,汽车儿童安全座椅概念股龙头板块有哪些? 以下是汽车儿童安全座椅股票上市公司一览表,汽车儿童安全座椅最有价值股: 安全座椅概念股:万向钱潮、星辉车模(300043)、光启技术(002625)(从事各类汽车座椅滑轨、调角器及升降器等功能件和座椅系统其他冲压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曙光股份(600303)(汽车前后桥、汽车底盘、汽车零部件的生产、销售。)、悦达投资(600805)、万丰奥威(002085)、*ST斯太(000760)等。 2021-05-14光启技术(002625):年内将有十余项超材料产品转批产 预计全年营收破10亿元 中证网讯(记者齐金钊)日前,光启技术(002625.SZ)召开2021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总经理赵治亚就投资者关心的超材料产量 及产能释放、订单状态、研发投入、市场前景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说明。赵治亚透露,公司目前有在研产品近百项,且年内将会有十余项产品转批产,公司2020年年报中提到“预计2021营收10亿元和净利3.1亿元”的业绩目标是非常保守的测算。 2020年度和今年一季度,在超材料业务的推动下,光启技术营收和净利润均实现了双增长,年度净利润更是创下了历史新高。数据显示,过去三年,光启技术超材料产品逐渐实现规模化量产,相关业务增长明显。其2020年度报告显示,公司超材料业务营收占比由2018年的28.93%大幅增长至2020年的64.11%,成为拉动公司业绩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业绩说明会上,光启技术透露,为了应对超材料订单大幅增长,光启在去年5月对担负研发试制任务的银星基地进行扩产,去年底 已经达到8000公斤满产超负荷状态。今年3月担负批产交付任务的709基地投产,当前已经实现了工程化批量生产,年内预计生产2万公 斤的超材料,两年内达到满产状态。如果按照当前超材料每公斤价格3至9万元计算,今年仅709基地2万公斤超材料收入就可以达到6至18亿元,已大幅超越去年超材料4.08亿元整体营业收入。 而对于年报中“预计2021营收10亿元和净利3.1亿元”的业绩目标,赵治亚也表示,“2021年的年度利润主要是根据公司的客户订 货需求及研制任务投入情况进行的合理测算。公司对于完成年度业绩目标非常有信心,且是非常保守的测算。” 据悉,与大多数企业的传统研发投入不同,光启技术所有的新型超材料产品均没有现成的产品可以参考复制,都需要通过定制研发 达到批产。公告显示,光启技术去年利用客户拨付的研制经费以及自有资金开展定制化产品开发以及底层技术研究工作,合计投入金额1.74亿元,相比同口径下2019年的1.27亿元增幅达37.12%。该研发高投入也为超材料成果转化提供了核心技术支撑,尤其是超材料技术的更新与迭代。据赵治亚透露,今年的业务预测中已包含第三代技术产品应用的场景需求,并逐步替代第二代产品。此外,超材料产品已有民用市场的应用,主要领域包括智能设备、电子及通信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