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规模提速,核电产业链或迎新一轮发展机遇
近日,位于烟台的海阳核电1号、2号机组实现商运五周年,累计安全稳定发电1043亿度,可满足一亿居民一年的生活用电需求,成为世界首个发电量超1000亿度的三代核电项目。 同时,海阳核电还为海阳、乳山40万居民供热,创造了单一核电基地供热能力世界纪录,在保障居民温暖过冬的同时,为能源保供提供坚实支撑。 投资逻辑 国家层面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中明确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推动沿海核电项目建设,合理布局新增沿海核电项目。到2025年,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达到7000万千瓦左右。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推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清洁低碳转型,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确保能源安全。中国核能行业协会预计到2030年我国核电在运装机容量达1.2亿千瓦。预计2023年至2025年以及 “十五五”期间核电装机容量CAGR分别为7.1%、11.4%,核电长期发展空间可观。 此外,2023年12月29日,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决定核准金七门核电1、2号机组与太平岭核电3、4号机组。此次核准后,2023年年内核电机组新增核准数量达到10台。2023年核电机组核准数量与2022年持平,均创下近十余年来之最。 板块空间 市场层面上,信达证券研报显示,全球范围来看,2022年中国可运行反应堆占比仅 13.3%,但在建反应堆占比达37.2%,中国是全球核电建设较为积极的地区。核电是经济性较好的发电方式,度电成本与风光发电成本接近;核电也是低碳发电方式,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低于光伏,在新能源发电占比上升的背景下,核能作为一种稳定性强的基荷,有望与新能源形成互补,支持电网运行。预计我国2035年核电发电占比将达到10%左右,在更加积极的政策指引下,我国核电机组核准开始呈现提速趋势。 中邮证券研报显示,根据国际能源署《2023年电力市场报告》,能源危机使人们重新关注核电在促进能源安全和降低碳排放方面的作用。预计2023-2025年,全球核电年均增长率将达到近4%,至2025年,核发电量每年将增加约1000亿千瓦时,相当于目前美国核电发电量的八分之一。到2025年,全球核发电增量的一半以上将主要源自中国、印度、日本和韩国四个国家,其中中国新增580亿千瓦时,在绝对增量方面领先。 行业相关公司 中国核电公开信息中显示,公司坚定地看好核能事业的发展,制定“十四五”乃至更长期的企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到2025年,公司核电机组运行装机容量将达到2600万千瓦,风电、光伏的装机规模也将达到3000万千瓦。 中国核建在互动平台中显示,可控核聚变领域为未来能源重要方向,公司作为中核集团控股上市公司,将积极跟踪市场机会,发挥建造优势。公司已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项目建设,成功实现主机安装第一阶段任务。 中核科技公开信息中显示,公司目前在手订单充裕,已签订的核相关订单超20亿。国内所有在建的核电机组公司都有供货合同。在国内阀门行业中,公司的研发实力、生产能力均处于领先地位,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