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证券研报指出,在智能手机下游需求复苏,高端手机占比持续提升的背景下,钛合金材料在智能手机的渗透率将持续提升,华为、荣耀、Oppo等终端品牌有望在未来陆续跟进钛合金材料的使用。一方面,由于钛合金材料使用增加,钛合金材料生产加工企业将直接受益;另一方面,考虑钛合金加工难度高,国内头部刀具耗材及加工设备企业也将充分受益。建议关注:鼎泰高科、银邦股份、东睦股份等。 1、鼎泰高科(301377)第二成长曲线及境外市场表现优异 公司发布2023年报及2024年一季报,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20亿元,同比增长8.34%;实现归母净利润2.19亿元,同比减少1.5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76亿元,同比减少15.31%;基本每股收益为0.53元,同比减少13.11%。2024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3亿元,同比增长20.45%;实现归母净利润4066.13万元,同比减少40.4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536.42万元,同比减少14.83%;基本每股收益为0.10元,同比减少41.18%。事件点评 2023年公司营收增长而净利润下滑,且2024Q1这一态势延续,原因主要是pcb行业景气度下滑致使刀具市场竞争加剧。2023年受全球消费电子行业需求持续低迷及去库存的影响,PCB行业市场景气度有所下滑。据Prismark预测,2023年全球PCB产值约为695亿美元,同比下降约15%。在此背景下,PCB刀具市场竞争加剧、价格出现下滑,公司的经营业绩受到一定影响。但公司积极通过优化产品成本、升级产品结构、拓展新兴应用场景、加大海外市场开拓力度等方式消除外部不利因素影响,维持了公司的平稳运行。2023年公司主营业务刀具产品实现营收10.4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0.56%。 公司智能数控装备及功能性膜材料业务实现高速增长,第二成长曲线表现优异。在智能数控装备业务上,公司自研的数控工具磨床、数控丝锥螺纹磨床、全自动刀具钝化机、数控段差磨床、真空镀膜设备、智能钻针仓储系统等产品在满足内需的同时开始逐步销向外部市场,2023年该业务实现营收4750.56万元,同比增长278.55%。在功能性膜材料业务上,公司推出的防窥膜已实现批量供货,市场渗透率不断提升,2023年该业务实现营收8977.8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29.81%。 公司加快布局海外市场,境外收入实现快速增长。公司在稳固国内现有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中国台湾、日韩、东南亚、欧美地区等海外市场,深化公司业务的全球化布局,提升产品全球市占率。公司先后成立了香港鼎泰、新加坡鼎泰、泰国鼎泰、越南鼎泰等4家子(孙)公司,其中泰国子公司是布局海外市场的重要生产基地,预计2024年上半年末可正式投产。2023年公司实现境外收入4705.01万元,同比增长183.32%。 2、银邦股份(300337)铝热传输大有可为-231104 公司发布2023年三季报,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32.87亿元,同比增长13.06%,归母净利润为0.69亿元,同比减少0.74%,扣非净利润为0.60亿元,同比增长40.36%。 点评 业绩环比大幅改善。2023Q3公司实现营收11.45亿元,同比增长14.41%,环比增长0.45%,归母净利润为3630万元,环比增长78.30%,去年同期为亏损2095万元,扣非净利润为3383万元,环比增长82.39%,去年同期为亏损3694万元。 铝热传输材料前景广阔,新能源热管理用量不断提升。2023上半年公司相关产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营业收入为6.33亿元,占公司2023H1营业收入的29.53%。在热管理领域,新能源车热管理系统对于铝热传输材料的需求从传统车的单10KG提升到了单20-25KG,远期看全球新能源车及储能电池对于铝热传输材料的需求增量超过200万吨,新能源车用铝轧制材前景广阔。 淮北工厂进展顺利,远期产能达到57万吨。公司目前无锡工厂实际产能约22万吨/年,淮北工厂按公司投资计划为3年建设期,目前淮北工厂项目厂房及设备基础的建设正常进行中。淮北项目全部完成后预计新增产能为年产35万吨新能源车用再生低碳铝热传输材料。国内前列的铝轧制材料企业,优质的产品获得了国内外客户的高度认可。公司自主研发的新能源汽车冷却动力电池热管理铝热传输材料等产品,已向比亚迪、大众、上汽集团、吉利、宁德时代等多家知名企业直接或间接批量供货。同时公司生产的铝钢复合材料打破了火电站空冷机组核心材料长期被外国企业垄断的局面,在国内电站空冷行业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成为该材料全球最优秀的生产企业之一。 参股飞而康,3D打印领先企业。公司的参股公司飞而康主营业务是金属3D打印(增材制造),通过3D打印生产的零部件可应用于飞机、火箭、航空发动机等航空航天领域,飞而康是C919金属3D打印零部件合格供应商。 东睦股份(600114)三大主业景气度共振提升 1、三大主业景气度共振提升,公司上半年业绩大增。公司预计2024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85亿元-1.95亿元,同比增长419%-447%。据此测算,2024Q2实现归母净利润1.04亿元-1.14亿元,同比增长534%-595%,环比增长28%-40%。 2、公司自2004年上市以来持续保障股东权益,累计现金分红率达59%,我们假设公司分红率为60%,按公司当前市值计算,公司股息率可达3.5%。 3、MIM业务有望受益于下半年多款折叠手机的发布;光伏、家电为盾,芯片电感、服务器为矛,SMC景气度环比持续提升;PS业务持续受益于汽车出海和全球份额提升。三大主业有望保持高景气状态,下半年公司业绩有望持续创新高。 事件 公司发布2024年半年度业绩预告 公司预计2024年半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8,500万元到19,500万元,同比增长419%到447%。 据此测算,2024Q2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04亿元-1.14亿元,同比增长534%-595%,环比增长28%-40%。 简评 1、三大主业景气度共振提升,公司上半年业绩大增 伴随下游行业景气度回升,公司订单增加,生产稼动率不断提升,边际改善效果明显。2024年上半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约34%。 (1)P&S业务:受益于汽车出海+海外竞争对手退出,公司P&S业务显著增长 粉末冶金下游应用领域广泛,公司深耕P&S业务多年,龙头地位巩固,产品主要供给国内外汽车行业中高端客户,粉末冶金材料具备高性能及低成本优势,在汽车中的应用愈发广阔,近年来伴随国外粉末冶金厂家逐步减少投资并退出,国外客户供应链转移,叠加中国汽车出口量快速增长,带动公司P&S业务平稳增长。2024年上半年,公司P&S业务收入同比增长约26%,并在第二季度单季创历史新高。 (2)SMC业务:光伏、家电为盾,芯片电感、服务器为矛,景气度环比持续提升 金属软磁粉芯做成的电感广泛应用于光伏发电、变频空调、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数据中心(UPS、服务器、服务器电源、通讯电源)、储能、消费电子等领域。二季度以来,伴随下游光伏排产改善,家电排产超预期,芯片电感、服务器等领域快速发展(公司高性能铁镍系和铁硅系产品已逐步推广运用,为国内某大客户开发的芯片电感销售逐步增量,服务器电源等算力建设相关磁性材料亦面临机遇期),公司上半年SMC业务收入虽同比下降约6.5%,但从第一季度起已企稳回升,并在第二季度单季创历史新高。 (3)MIM业务:紧随大客户新产品上市节奏,上半年营收同增101% 折叠屏手机是智能手机中快速增长的细分市场,且是高端市场的重要机型,将有望成为近几年高端智能手机市场的热门产品。公司目前已组建折叠屏铰链设计和组装部门,构建了5条折叠机模组生产线,并通过了相关测试和验证,实现了由折叠机MIM零件向MIM零件+模组的跨越式发展。此外,公司创新式开发了钛合金大批量生产工艺技术,为公司未来拓展钛合金大规模用于消费电子、医疗等领域奠定了坚实基础,为MIM技术的运用开辟了另一条潜在增长曲线。 2、公司2024年股息率有望达到3.5% 公司自2004年上市以来持续保障股东权益,几乎每年均进行现金分红,上市以来累计实现净利润23.2亿元,累计现金分红13.8亿元,分红率达59%。且近年来分红率均维持高位,我们假设公司分红率为60%,按公司当前市值计算,公司股息率可达3.5%。 3、展望下半年,公司业绩有望持续创下新高 从公司三项业务来看,均蓬勃发展。根据《科创板日报》,华为或将于8月初发布一款nova系列的小折叠屏手机。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华为此前公布申请的某款折叠屏设备共包含3个壳体、2条铰链,或为“三折叠屏手机”,同样有望于下半年发布。公司MIM业务有望受益于下半年多款折叠手机的发布,且公司组件业务逐步开始形成新增量;公司SMC业务受益于光伏排产改善,家电排产良好,芯片电感、服务器等领域亦有望快速发展;公司PS业务持续受益于汽车出海和全球份额提升,有望保持高景气状态。因此下半年公司业绩有望持续创下新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