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工信部印发《“工业母机+”百行万企产需对接活动实施方案》,部署开展“工业母机+”百行万企产需对接活动,将建立完善产需对接渠道,推动工业母机供需双方在结对攻尖、应用迭代、更新升级、市场拓展等方面达成一批合作项目。活动于2024年7月启动,将持续至2027年底。中商产业研究院调查显示,在低端机床领域,我国已成为了绝对的产量大国,不仅能够大量满足国内企业需求,还能出口发展中国家。但高端数控机床的国产化率仅6%,我国正处在冲刺高端制造的转折点,高端数控机床存在较大的国产化空间。长城证券表示,未来随着政策的驱动,叠加我国高端机床研发领域、人才体系、市场转型等方面的问题不断解决,我国高端机床有望实现跨越式发展。 东吴证券分析称,目前国外进口机床品牌仍然在我国高端机床的应用场景占据主导地位,国产工业母机面临虽有技术储备但难以与终端客户对接需求的情况,机床高端应用领域面临产需错配的问题,这是制约高端机床国产化的重要障碍。“工业母机+”百行万企产需对接活动为供需双方搭建了沟通桥梁,机床企业与客户企业产需有望对齐匹配,另外国产机床企业也有望在下游客户的反馈与建议中不断迭代精进技术。在产需匹配与技术更迭的双重加持下,国产工业母机有望实现加速渗透。 东吴证券认为,在《方案》指引下,国产机床企业能够更好对接终端需求,我国机床行业产需匹配程度有望提高,制约国产工业母机渗透市场的关键一环将被打通,工业母机国产化进程有望加速。东吴证券推荐【华中数控】【科德数控】【海天精工】【纽威数控】【豪迈科技】【华辰装备】【创世纪】【国盛智科】【秦川机床】,建议关注【浙海德曼】【沈阳机床】【拓斯达】【亚威股份】。 1、华中数控(300161)高端数控系统快速放量,智能产线海外订单取得突破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2023年实现营收21.15亿元,同比+27.13%,归母净利润0.27亿元,同比+45.70%。 数控系统产品结构改善提升板块盈利,费用管控成效显著 2023年,公司销售毛利率为32.92%,同比略降1.14pcts;净利率1.10%,同比+0.75pcts。分板块来看,数控系统与机床板块毛利率38.65%,同比+2.76pcts,主要系高端产品销量占比提升;机器人与智能产线毛利率26.88%,同比下滑2.05pcts,我们判断主要系行业竞争加剧影响。费用管控成效显著,2023年期间费用率33.349%,同比降低2.32pcts,其中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为9.09%/8.09%/1.60%/14.56%,分别同比-0.95/-1.18/-0.11/-0.07pcts。我们认为,随着工业母机产业链国产替代加速、规模效应释放,公司盈利能力有望得到改善。 高端数控系统国产替代加速,新产品与新客户进展良好 2023年,数控系统与机床板块实现收入8.92亿元,同比增长26.22%;毛利率38.65%,同比+2.76pcts。数控系统高端化、智能化路线持续推进,与山东豪迈、东莞埃弗米、艾姆克斯、华工激光、秦川机床等优质下游客户深度合作,产品性能不断提升;五轴技术取得较大进展,推出全新华中8型高端五轴数控系统产品包和车铣复合产品包,高端数控系统销量同比去年增长近60%。通用型数控机床领域,采用高端技术下沉战略,华中8型数控系统在车、铣、磨、3C"等配套机型持续推进并稳步提升。 新能源景气持续推动智能产线高增长,海外订单突破成长可期 受益于新能源动力电池行业快速发展,2023年公司工业机器人与智能产线板块实现收入11.18亿元,同比增长35.53%。工业机器人领域,公司大负载系列产品线持续扩~增,负载涵盖210kg、300kg及360kg,并首次进入汽车主机厂、光伏、储能头部企业。智能产线领域,公司积极推行全球化战略,子公司匈牙利正式投入运营,海外市场取得历史性突破,2023年获得超过5亿元的出口订单,常州华数锦明实现营收7.44亿元,同比增长80.54%。 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024-26年实现营收24.12亿元/32.71亿元/40.27亿元,归母净利润0.70亿元/1.69亿元/2.47亿元,当前股价对应市盈率为87X/36X/24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制造业复苏不及预期、国产替代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新品开发不及预期、客户拓居不及预期 2、科德数控(688305)实现航空关键零部件加工大单突破 2024年7月11日公司发布关于签订日常经营重大合同的公告,新签合同总金额2.24亿元(含税)。 实现新签大单突破,对业绩增长带来积极影响。根据公司公告信息,23年公司新签订单同比增长65%,1Q24公司新签订单同比增长32%,保持了较高订单增速。本次新签大单将推动公司新签订单增长加速,对公司后续业绩增长带来积极影响。 本次大单主要面向航空关键零部件加工,加工要求复杂且对自动化要求高,彰显公司技术实力。根据公司公告信息,本次合同所涉及项目为航空关键零部件,所加工零件具备多品种,加工特征复杂,材料特殊,精度高等特征,并且需要通过自动化产线实现无人生产,对产品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其覆盖产品范围包括公司多种中型、大型五轴立式加工中心,五轴卧式加工中心,五轴卧式铣车复合加工中心及数字化自动产线。充分体现了公司面对用户复杂需求,可以通过自身丰富的产品线,全产业链和技术链,一站式响应满足复杂技术方案的能力。 该客户为公司老客户,高复购率体现了客户对公司产品认可度较高。根据公司公告信息,公司23年与本合同客户发生产品交易金额1.33亿元,占公司23年营业收入的29.33%,本次为公司老客户在使用过公司产品后进行复购,显示了对公司产品力的持续认可。公司23整机复购率达到40%,高复购率体现了客户对公司产品认可度较高,公司后续一方面有望在C919、新能源汽车、医疗、半导体等领域实现新增客户突破,一方面也有望持续获得老客户新订单增长。 预计公司24至26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59/2.16/2.77亿元,对应当前PE39X/28X/22X。公司一体化布局高壁垒,成长空间广阔,维持“买入”评级。 限售股解禁、产能提升不及预期、存货余额较大。 3、海天精工(601882)高端机床引领者,进口替代及出海正当时 厚积薄发成就国内中高端数控机床引领者。公司以数控龙门加工中心为出发点,逐渐将业务扩展至金属切削机床的多种品类,多年来实现各项业务稳健增长。公司依托海天集团的强大资源和技术背景,充分利用集团内部的协同效应,推动自身业务实现快速发展。 多重因素共振,机床行业有望迎来景气复苏。机床有“工作母机”之称,是现代制造业根基和一国工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机床行业发展与宏观经济环境和制造业景气度密切相关,目前全球机床产值已重回疫情前高点。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机床生产和消费市场,2023年,我国机床产值达253亿欧元,占全球机床产值31%;我国机床消费237亿欧元,占全球机床消费29%。我国机床行业整体仍呈现“大而不强”的特征:机床数控化提升空间大,高端机床进口替代空间巨大;机床行业已实现贸易顺差,但供需结构不匹配,高端金属切削机床仍需部分进口;国产数控机床核心零部件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此外,机床装备更新周期为8-10年,此轮设备更新周期匹配上一轮机床产量高峰,同时叠加新一轮工业产成品库存周期,以及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机床行业有望迎来新一轮复苏。 高端新品迭出,全面布局下游新技术应用。公司在龙门加工中心领域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同时不断扩展卧式加工中心、立式加工中心、数控机床等产品线,市场天花板持续提升。公司积极把握一体化压铸等新技术推动的增量需求,顺应周期适时提升产能,为新技术应用推出一站式解决方案。 协同效应凸显,海外业务实现高增。集团旗下子公司海天国际是国际领先的注塑机制造商并长期进行海外投资和布局,产品销往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海外市场开拓方面具有成熟路径和先发优势,公司有望借鉴兄弟公司海外市场拓展经验,加快出海步伐。公司海外业务近年实现高速增长。2015-2023年国际业务营收由0.16亿元提升至5.94亿元,CAGR达57%。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6.1、43.0、51.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60、8.04、9.85亿元;EPS分别为1.26、1.54、1.89元。考虑到公司在国内中高端数控机床的领先地位及海外市场拓展的卓有成效,给予公司2024年22倍PE,对应目标价为27.7元,首次覆盖,给予“强推”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致下游需求减弱;海外市场拓展不及预期;新能源产品拓展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致盈利能力下降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