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建:增发预案落地,“大象”再次起舞
事件: 中国铁建披露非公开发行预案:公司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数量为13.8亿股,发行价格不低于7.20元/股,合计募集资金不超过99.36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募集资金拟用于重庆市轨道交通环线二期工程BT项目、石家庄城市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小灰楼站至石家庄站工程BT项、成都市地铁10号线一期工程BT项目、德州至商丘高速公路夏津至聊城段BOT项目和偿还银行贷款及补充流动资金。 点评: 中国铁建时隔4年再次公布增发预案,募集资金不超过99.36亿元,主要用于BT项目和BOT项目的投资和补充流动资金。 (1)公司于2010年3月4日披露定向增发预案,当时的增发底价为7.74元/股,预计发行10.35亿股,募集资金约80亿元。主要用于BT项目和BOT项目的投资、补充营运资金、收购遂渝公司80%股权、咸阳路桥90%股权、天创公司100%股权。后期由于受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限制,公司于2012年12月29日撤回了非公开发行的申请文件; (2)本次公开增发募集资金不超过99.36亿元,主要用于BT项目和BOT项目的投资和补充流动资金(表1)。 本次非公开增发的完成对于中国铁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建筑企业的利润表呈现典型的“高费用、低盈利”特点,费用率的波动对公司净利率的影响极为敏感,定向增发的完成有助于降低公司的财务费用,增厚公司的业绩。以中国铁建为例,公司2013年的净利率为1.78%,财务费用率为0.64%,财务费用的波动对公司净利率的影响极大。定向增发的完成有助于降低公司的财务费用,增厚公司的业绩; (2)建筑行业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行业,对于承接基础设施工程为主的企业更是如此。历史上受制于PB的约束,企业唯有通过债券融资来维持自身规模的扩张,然而伴随着资产负债率的提升,企业债券融资之路举步维艰。我们认为,伴随着股权融资通道的打开,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将有效降低,同时也为进一步的债券融资打开了空间。伴随着未来企业融资途径的逐渐多样化,规模的扩张速度将进一步加速。 我们认为,行业领头羊将纷纷效仿中国铁建,陆续推出非公开增发预案。截至2014年12月16日,建筑工程板块的领头羊,包括中国建筑、中国中铁、中国中冶、中国电建、中国交建的PB均已大于1倍,股权融资已经不存在任何限制。此外,行业领头羊的资产负债率均在80%左右,债权融资的空间已经不大,我们预计建筑业央企将在近期陆续推出非公开增发预案。 盈利预测:假定公司的非公开增发能够在2015年完成,考虑财务费用的减少以及增发对业绩的摊薄,我们预计公司2014-2016年的EPS分别为0.95元、1.16元。1.29元,对应的PE分别为10.3倍、8.4倍、7.6倍。 投资策略:坚定持有,“一带一路”相关订单的落地以及降息周期的启动将为公司后续的上涨打开空间。 (1)从EPS的角度来看,a)股权融资的完成有助于企业加速规模扩张的步伐;b)2015年降息周期的启动将有效提升盈利水平,增厚公司EPS; (2)从PE的角度来看:a)“一带一路”相关订单的落地将提升公司的估值;b)伴随着股权融资的推进,此前市场对公司融资来源的担忧也将消除,有助于公司的估值修复。 风险提示:“一带一路”战略推进过程中的政治风险、新签订单低于预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