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去杠杆是什么意思(金融杠杆原理) 金融杠杆(leverage)简单地说来就是一个乘号(*)。使用这个工具,可以放大投资的结果,无论最终的结果是收益还是损失,都会以一个固定的比例增加,所以,在使用这个工具之前,投资者必须仔细分析投资项目中的收益预期,还有可能遭遇的风险。以下是CN人才小编搜集并整理的金融去杠杆有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金融去杠杆是什么意思_金融杠杆原理 什么是金融杠杆 金融杠杆(leverage)简单地说来就是一个乘号(*)。使用这个工具,可以放大投资的结果,无论最终的结果是收益还是损失,都会以一个固定的比例增加,所以,在使用这个工具之前,投资者必须仔细分析投资项目中的收益预期,还有可能遭遇的风险,其实最安全的方法是将收益预期尽可能缩小,而风险预期尽可能扩大,这样做出的投资决策所得到的结果则必然落在您的预料之中。使用金融杠杆这个工具的时候,现金流的支出可能会增大,必须要考虑到这方面的事情,否则资金链一旦断裂,即使最后的结果可以是巨大的收益,您也必须要面对提前出局的下常 首先定义杠杆一词,个人理解来自于“财务杠杆”概念。当企业负债经营时,用较小的权益资产支持起了比较大的经营规模,由此产生“杠杆效应”。按这个逻辑,我理解的“去杠杆”就是指企业或经营主体主动降低资产负债率。如果这个理解从根本上就错了,请用力拍砖。 那么,为什么要去杠杆呢?因为如果杠杆率太高,固定利息的存在使得企业的净利润波动性加大,风险也加大。一旦经营业务不好,企业支付利息就很困难,违约概率很高。 去杠杆主要有三个层次,一是政府去杠杆,二是金融去杠杆,三是企业去杠杆。 一、政府去杠杆 政府去杠杆,就是削减政府债务,对中国而言重点是地方政府债务。其实中国政府整体债务占GDP比重与美国、日本以及一些欧洲国家相比,还不算高,去杠杆的需求不是太迫切。主要问题是不透明,让中央领导、银行心里没底。所以我觉得与其说政府去杠杆,不如说是调结构更合适。 这里就有两个问题要问。一是现有债务是否可控?二是如何控制未来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第一个问题经济界讨论的很多,见仁见智吧。我没有具体数据不做判断,但有一点很明确。现存债务已是既成事实,投资项目有清偿能力还得上最好,还不上就从全国财政大盘子里找钱,实在还不上,就只能债务重组。 当然债务重组最好的办法不是像早先那样,再剥离几家不良资产管理公司,这样等于全国人民集体买单,效率不高且不公平。而是对银行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相关不良贷款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CLO),吸引投资者来买。悲观的投资者可以买优先级,低风险低收益。乐观的投资者可以买劣后级,高风险高收益。这样就把地方债务风险从银行体系转移到了广泛的投资人身上,也就盘活了债务存量。 关于第二个问题,最根本的解决方法明确政府定位,有所为有所不为,建立规范的地方债、资产支持证券(注意,这里指狭义ABS!不是CLO)发行机制,让真正用钱的和投钱的直接见面,是为用好增量。这一点对承销商,如银行、券商们,是利好。 二、金融去杠杆 我一直不理解为什么金融业还要去杠杆,一方面金融本来就是高杠杆行业,不让用杠杆怎么提供金融服务?二来,国内的杠杆率与国际同业相比应该不高吧,还要打压(以券商为例,看看高盛的杠杆率比国内的券商高多了,再打压的话,中国的券商还怎么发展)。 具体到银行,去杠杆不可能是减少存款,现在看来也只能压缩同业业务、表外业务了。银行是整个社会最大的资金来源,同业不让做,表外业务受限于资本压力短期内不可能全回到表内,这样看来全社会资金成本会上升。对银行而言利好利空很难判定,因为我不清楚同业、表外业务给银行带来的收益大还是风险大,请大家指教。但对依赖理财产品、同业业务等筹集资金的企业,短期内则是大利空。 有些雪友认为信贷资产证券化是为了金融去杠杆,个人认为理解有误,应该是转移银行信用风险的举措。信贷资产属于银行资产,而卖资产无论如何不会降低银行的杠杆水平的。因为它和银行负债端的资金来源根本就是两回事。不过,如果CLO能够常规化、可盈利,债务风险就能有效转移,那长期来看对银行业确实是一个利好。 需要说明的是,CLO的开展,给银行带来信贷额度,如果不对这部分信贷流向进行指导控制,很可能资金又会流向政府融资平台。这样的话,反而不利于政府去杠杆了。 三、企业去杠杆 所谓企业去杠杆,是指过剩、夕阳行业要压缩债务。这个好理解,经营状况差、中长期不可能好转的企业,最好不要借债,否则债务违约的概率很大。而且不仅不借新,还要想办法还旧。 这里的关键问题是,哪个行业会中枪?钢铁、煤炭是不是?房地产、矿产算不算?这就涉及一个什么行业是夕阳行业、过剩行业的基本判断问题了。有了这个结论,对各行业,或者具体到特定企业是利好还是利空,就比较好判断。 延伸阅读: 1、金融去杠杆内涵之一:回购市场 微观层面上的金融杠杆较为大家所熟知,主要是指金融机构在回购市场上利用债券质押或买断所形成的杠杆。为获得更高的正carry,金融机构一般是采取拆借隔夜或七天的资金进行滚动,这要求央行维持资金面总体平稳使机构能够及时平掉拆借头寸。但2016年8月底央行开始调整OMO期限结构,释放金融去杠杆货币收紧信号,资金面的整体波动加大,金融机构加杠杆的风险与成本在提高,交易所回购市场的隔夜成交量与其占总回购成交量的比重开始下滑,债市总体杠杆与非银机构的杠杆水平也在下滑,从这个层面看,金融去杠杆似乎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金融去杠杆内涵之二:金融体系内的信用衍生 宏观层面上的金融去杠杆则主要在于抑制金融系统内部的信用衍生,控制金融机构的主动负债规模。从信用衍生角度看,过往信用衍生过程主要发生在“金融-实体”之间,主要代表为“银行-企业”的信贷关系,在数据上表现为货币乘数与经济增速同增同减。但2014年后,实体回报率开始下滑,央行开启降息降准窗口,理财规模迅速扩张,原本以“银行-企业”为代表的“金融-实体”信用衍生链条的主导地位逐渐被金融系统内部机构之间的信用衍生过程所取代,实体经济被排斥在外,货币乘数与经济增速出现大幅背离。 具体看,金融系统信用衍生扩规模主要基于两种模式:其一是“银行理财-非银委外-企业”的三角债循环,这在此前报告《债市三角债》中已有详细表述;其二是“银行-非银-银行”的首尾咬合链。这两种模式下,企业要么被“金融化”,要么被直接排除在外,金融加杠杆脱离实体捧高了金融资产,这也是央行此时出手进行金融去杠杆的原因所在。 3、何时金融去杠杆结束? 为达到金融去杠杆的目的,央行既需要收紧流动性,回笼基础货币,也需要强化监管,抑制金融机构扩规模谋取监管套利的冲动。我们认为投资者可以通过三个高频指标来看金融去杠杆的进程:一是同业存单的发行量与发行利率是否在持续下滑,短期的下跌可能仅是调整的假象;二是3月Shibor是否稳定并逐渐缓慢下行,这关系到银行同业负债端是否稳定;三是信用利差是否进一步调整持续走阔。只有当我们看到三大现象出现时,金融去杠杆才算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届时我们才能再提金融去杠杆结束。 风险提示: 经济基本面风险,政策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