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30】中源协和(600645)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大涨 并购完成将释放业绩增长空间 8月30日晚,中源协和发布了2018 半年报。报告显示:中源协和1-6月营收4.24亿元,同比增长3.92%。净利润2.70亿元,同比增长3121.37%,扣非净利润841万元,同比增长193.08%。基本每股收益0.7元/股,同比增长34倍。中源协和表示:公司剥离亏损资产,聚焦主业,优化资产结构已取得了初步成效;随着傲锐东源的收购完成,中源协和的业绩空间也会进一步释放。 精耕细作 主营业务稳定增长 2018上半年,中源协和聚焦细胞基因主业,实现了主营业务的稳定增长。同时通过金融创新,探索新的收费模式等,提升销售业绩,实现回款,保证了公司现金流的健康运转。 数据显示,2018年1-6月中源协和营业收入达4.24亿元,同比增长3.92%,其中细胞存储业务营收2.48亿元,同比增加5.76%;细胞培养业务的营收为1127万元,增速也达到24.64%。公司称,细胞培养业务收入上升,规模效应明显,同时公司加强成本控制,毛利率较上年同期上升23.37%。 值得注意的是,中源协和的体外诊断新业务--基因检测业务营收大幅增长,达5030万元,同比增长25.32%。中源协和的基因检测业务覆盖了唐氏综合症筛查、儿童基因检测、疾病全项遗传易感基因检测、无创肿瘤精准用药检测、临床生化检测试剂等业务,逐步形成覆盖全国的医学检验所网络,产生规模化营收能力,进一步增强公司的盈利能力。中源协和搭建起的百万级"智能基因云"平台,也将提供个性化基因检测产品及服务。 半年报显示,中源协和的检测试剂业务营业收入为1.07亿元,虽同比有所下滑,但毛利率达51.23%,较上年同期上升10.37%,主要原因是公司高毛利产品销售占比提高、同时加强成本控制所致。 资产结构优化成果初显现 半年报显示,中源协和报告期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分别为2.70亿元和841万元,较上年同期分别上升了3121.37%、193.08%。 公司方面表示,业绩上升的主要原因除了报告期细胞检测制备及存储业务和检测试剂业务净利润增长,上市公司母公司及鸿港等子公司减亏和报告期处置了北京泛生子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三有利和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部分股权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从2017年开始,中源协和梳理业务线条,将主要精力聚焦于主业,并从公司经营稳健发展的角度,整合公司内部资产,优化资产结构,降低、消除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负面影响的投资项目支出,实现公司及股东利益的最大化。 报告期内,中源协和将持有的北京泛生子基因科技有限公司6.483%股权以1.25亿元价格转让给深圳海峡生命科学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确认投资收益1.09亿元。此外,中源协和子公司和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将持有的北京三有利和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5.18%股权以4,048万元价格转让给杭州顺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确认了1.51亿元的投资收益。显而易见,这样的资产结构优化极大的改善了利润水平,同时也使公司有充足的现金去进行必要的研发投入。 并购完成 标的资产将极大增厚盈利 一直以来,中源协和实施围绕"细胞+基因"双核驱动的发展战略开展各项业务,进行精准医疗全产业链的布局。 为了完善精准诊断的全产业链布局,中源协和在2018年完成了对国际知名生物科研企业傲锐东源的收购,并完成了资产过户。傲锐东源作为生物科研市场最具有竞争力和知名度的厂商之一,在基因产品领域,具有全球最大的人全长基因库,是全球极具实力的基因产品提供商,其提供的产品被全球的多家高校、研究所、企业研发中心,临床医院等机构广泛使用。 对傲锐东源的收购不仅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打造包括"生化诊断+免疫诊断+基因诊断+细胞治疗"在内的整体精准医疗产业链,覆盖目前精准医疗市场的主要热点领域,傲锐东源对其未来三年的业绩做出承诺:上海傲源2018年度、2019年度及2020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应不低于6500万元,7900万元和9600万元,这对上市公司业绩将有所裨益。更重要的是,傲锐东源具有强劲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将会为上市公司利润做出突出贡献。 2018年5月,傲锐东源取得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特异性抗体试剂(免疫组织化学法)产品的备案。这一产品可用于对癌症病人的病理诊断并指导癌症用药。我国每年相关疾病发病的病例在70万-80万例之间,其中80%的病人需要使用该类产品进行诊断,市场空间极为广阔。目前,国内只有罗氏(Roche)和上海傲源拥有该产品的备案批文。该产品的从研发到最终取得产品备案,耗时7年多时间,是目前病理诊断领域最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之一。该产品的备案打破了罗氏在国内对该产品的垄断,预计将为傲锐东源的带来丰厚的回报。 【2018-09-11】新华文轩(601811)2018年半年报点评:出版业务表现亮眼 教育服务持续发力 2018H1扣非净利润稳步增长Q2单季度增长较多。2018年H1公司共实现营收35.78亿元,同比增长12.29%,实现归母净利润4.49亿元,同比减少9.85%,扣非归母净利润4.08亿元,同比增长13.60%。H1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Q2业绩表现较好,Q2公司共实现营收19.93亿元,同比增长21.57%,实现归母净利润2.70亿元,同比减少13.10%,扣非归母净利润2.38亿元,同比增长31.09%。营业收入和扣非净利润均实现较高增长,主要是由于公司坚持精耕出版传媒主业,同时继续加大转型升级力度,积极优化出版发行供应链服务能力,深化教育信息化布局。 出版业务高质量发展营收、毛利率双提升。2018H1出版业务实现营业收入9.70亿元,同比增长39.87%,毛利率同比增长1.61个百分点,达到29.52%。其中大众出版营收3.78亿元(同比+56.84%),毛利率34.12%,同比增长9.48个百分点,教材出版营收4.67亿(同比+31.57%)。报告期内,公司出版业务竞争力持续上升,根据开卷网统计,2018H1公司出版在全国总体市场排名第13位,比2017年上升2个位次。报告期内,1)公司共有17个品种入选国家出版基金项目,2个品种入选中宣部、总局重点主题出版物,3个品种入选国家古籍整理重点项目,3个项目入选2018年国家民文出版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在"走出去"方面,共达成91项版权输出,同比增长34%,涉及美国、法国、俄罗斯等20个国家和地区。3)根据开卷监控数据,公司出版上半年销售5万册以上的图书有55 种,同比增长67%,其中30万册以上的图书有3种。我们认为,公司以精准出版、精细出版、精品出版的"三精出版"理念为指引,推动出版业务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有助于提高出版业务,尤其是大众出版业务的竞争力,促进营业收入和毛利率的持续增长。 发行业务:采供体系不断优化互联网销售精细化推动营收、毛利率上升。2018H1互联网销售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50亿元,同比增长4.05%;毛利率为8.01%,同比上升0.29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和毛利率均有提升,主要是因为公司通过精细化营销,对经营品种进行优化和调整,突出了专业品类的经营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同时进一步开发客户资源,不断拓展市场。此外,零售业务方面,在"振兴实体书店"的战略背景下,公司推动实体书店建设成果显现,打造了全覆盖、多品牌、多业态的现代阅读服务网络体系。我们认为,未来线上销售仍是公司主要发行渠道,公司互联网销售的精细化,有望进一步提升互联网发行业务营业收入和毛利率,为发行业务增长提供动力。 转型教育业务顺利教育信息化高速发展。H1教育服务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1.02亿元,同比17.77%,其中教育信息化及装备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71亿元,同比增长113.61%。报告期内,公司推出了教育装备管理平台、智慧校园和"文轩趣学--妙懂课堂移动地理教室",为教育提供整体解决方案,销售明显增长。其中"文轩趣学--妙懂课堂移动地理教室"被评为第74 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金奖产品,取得了良好的行业影响。我们认为,公司教育信息化布局的完善,将与教材业务产生协同效应,有助于提高教育业务总体盈利能力。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出版业务高质量增长战略有利于大众出版业务持续高增长,同时公司对采供体系的优化调整及在教育信息化的持续发力为发行业务业绩提供助力,我们预计2018-2020年EPS分别为0.74元、0.80元和0.88元。目前公司18年动态PE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我们参考可比公司估值后,给予公司2018年15-18倍动态PE,对应合理价格区间11.10-13.32元,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收入预测假设说明:我们预计公司传统教辅、教材出版发行业务大体保持稳健增速(其中教材教辅出版业务18-20年保持17年收入体量,发行业务18-20年预计营收增速分别是8%、5%和5%)。大众出版及教育信息化业务保持较快增速增长,我们预计大众出版业务18-20年实现50%、40%和40%的营收增速,并于2019年收入体量超越传统教辅教材发行业务;教育信息化业务18-20年预计实现50%、40%和40%的增速,2020年收入占比发行分部达到17%。 风险提示。上游纸张价格上涨风险,教育信息化开展不及预期风险,投资收益对业绩影响的不确定性风险。 |